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明显,以致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鉴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所形成的政治体制,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而且也会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探讨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是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关系密切,苏联模式的形成既具有合规律性,也有弊端,它开辟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克服和创新,是在逐步破除苏联模式内在矛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不得不向苏联学习,但同时也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它曾经使我国取得了“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但是,到1956年左右,苏联模式的弊病不断暴露.苏共二十大后,我们以苏为鉴,试图修正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式的自主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功,而且最终突破了苏联模式.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根据本国实际和人民的意愿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对自身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艰难选择,由列宁倡导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带有强烈斯大林印记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而又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落后国家推行赶超型现代化的特点,它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楷模而被纷纷效仿。这一模式的形成具有其内在合理性的一面,但绝非必然形成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5.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因此,对于苏联来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没有任何别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对于在苏联之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其它国家来说,苏联是世界上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第一个,它所实行的一切措施、一切政策,都带有开创性和经验性(正、反两方面)。这些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都程度不同地借鉴或照搬过苏联模式,后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搞清苏联模式的内容、苏联模式的利弊。这对于各国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模式地位的政治体制形成于三十年代中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它是影响和制约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进程的最强大的因素,如同苏联的经济体制一样,它在继苏联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建立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显示了其作为模式的重大作用,而在今天它正经受着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的冲击。抛弃僵化的旧政治体制模式,重新确立适合各自国情的新体制,已被证明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真正途径,也是当代世界进步的一大趋势。因此,事实求是地揭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化的历史性进程,创立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模式”是对苏联高度集中模式的一种反叛。南斯拉夫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根据本国国情,在工厂管理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国特有的“工人自治”制度。文章认为这种制度具有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工人管理企业、劳动雇佣资本、经济民主等特点,它促进了南斯拉夫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世界上首次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整套模式,即"苏联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古巴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在各自推行思想理论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功范例对我国做好下一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失误则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历来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取得无产阶级政权,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前途、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方面,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现做出客观评析。不仅论述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而且也指出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误解和扭曲方面;不仅肯定了他的社会主义现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指出了他的社会主义现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留下的不良理论教条。  相似文献   

10.
第一、苏联货币结算制度的优越性一、苏联的货币结算关系和结算形式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流通,因而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货币结算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主要是那些消费品和用来制作消费品的农业原料。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教导的,“这种商品生产基本上是与联合的社会主义生产者(国家、集体农庄、合作社)的生产有关的”[注一]。它的流通,包括了如下的一些情形:国营企业对集体农庄合作社居民出售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金孔玮社会主义国家资本金是一个崭新的经济范畴。它的提出,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开了一个禁区。这不仅丰富了国有资产管理学,也会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这个范畴的质的规定性的讨论,不仅在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苏联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它在保证苏联文明中心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经济上过于求纯、急于求成,指导思想上集权统一,超越阶段,政治体制严重脱离群众。因其不能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苏联模式走向了反面。衰落的苏联模式诱发了苏联文明中心的向外转移。模式先进而走进文明中心的经验,模式衰落而淡出文明中心的教训,对于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埸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种僵化  相似文献   

14.
四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是旧中国根本不可比拟的,而且同其它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它初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也有力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回到列宁去”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又源于十月革命,源于列宁的社会主义。因此,列宁的社会主义事实上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现实社会主义的“源头”。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並非是原来的列宁社会主义之源流向的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被斯大林对列宁的社会主义按其自己的理解,並加以发挥和首创,使列宁的社会主义扭曲变形,从而改变了列宁的社会主义之源流向的或然结果。苏联学者把这种扭曲形的社会主义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大拓宽了关于社会主义概念的范围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途径的概念的范围,促进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整个看法的更新,使人们重新重视学习和研究原来的列宁的社会主义,回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根子上去。在苏联,列宁的社会主义仍然是戈尔巴乔夫推行全面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戈尔巴乔夫的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戈尔巴乔夫人主克里姆林宫后,为摆脱勃列日涅夫后期形成的经济停滞状态,全力以赴地推行改革政策,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苏联。然而,现实却给世人一个震惊:六年的改革,不仅没有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发展,反而使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终于断送了伟大导师列宁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导致存在了69年之久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具有93年历史、拥有18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不仅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而且终于被勒令解散。一个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并且在历史上曾取得辉煌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综合国力和…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不仅为这种秩序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理念标准和终极目标,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它要求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必须按照本国的具体情况,依靠本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充分地有计划地利用本国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发挥本国的一切潜力,迅速地发展本国经济。坚持这个方针,对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列宁也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以延安为核心的解放区小说叙事模式形成的渊源,认为这种模式的形成不仅与苏联的文学理论有关,而且与苏联小说的直接灌注有关,这种模式忽略了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制约了作家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继列宁之后,在异常尖锐复杂的形势下,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把苏联的经济体制叫斯大林经济模式即斯大林经济体制。由于历史的和其他原因,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便成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楷模。斯大林病逝后,特别是苏共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