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制约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方法制研究涉及法治国家建设的多重观念转换.首先要从国家制定法律的观念转换为社会生成法律的观念,这一观念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其次要把法治国家建设实践从以法律制定为中心向法律实施为重点转换,地方在此事业中具有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最后要摆脱中央领导地方、地方服从中央的自上而下的认识模式,认识到地方是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单位,地方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具有中央机关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由此,才能深入理解"地方"与"法制"及地方法制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改善了食品安全的现状,而且有效地保障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体制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繁复的系统工程,除了在国家层面制定高位阶的法律予以规制外,地方政府也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符合本地特色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的地方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建设,构建和完善区域性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法治国家建设需以地方法制为基础,地方法制意义世界发端于国家法律制度与地方习俗规则共生的环境。既已发动的各种地方法制(或法治地方)建设,于匆忙之间未及兼顾其意义世界。地方法制的意义世界根植于特定地方的生产、生活实践,在融合地方俗约惯习中寻求趋于良治的规则平衡。地方法制意义世界有独特的知识形式,有国家赋予的规范性程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体的操作规则。从意义世界的视角切入进而完善地方法制的研究具有推进国家法治进程的方法论意义,有助于厘清央地权责关系、形成法治社会和形成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5):159-164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对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的构想,具有鲜明的品格: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学说作为理论指南,以中国的具体国情作为考量依据,以实践经验的总结运用作为智慧源泉,以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作为借鉴对象。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3):102-108
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执前 《船山学刊》2009,(3):208-210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对中国城市管理法制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地方自治运动中.一系列城市管理法律开始制定;民权原则、民主原则、分权原则和法制原则及其所包含的自由、平等精神都在城市管理法律中得到了体现。初步实现了由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建构理论和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 《理论界》2010,(8):175-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框架理论分析方法在媒介研究中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同时,受到建构主义的启发,大众传媒被认为是客观现实的主要建构者。框架理论和建构理论相融合,成为大众传播学者研究新闻报道的新的理论出发点,也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劳动就业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效缓解劳动就业矛盾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徽年鉴社社长王守亚《地方综合性年鉴框架雷同的成因研究》一文分析了年鉴框架雷同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进而提出应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适合本地情况和发展特点的年鉴框架。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整合对任何社会的维持与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但它的形成则有赖于多种与此相关的结构和形式 ;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这些整合结构和形式的作用、地位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就此讨论了 :1、在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和法治发展的状态下 ,社会整合结构变迁的态势 ,认为司法结构承载了比以往大得多的社会整合功能 ;2、司法结构在体系、过程等方面的社会整合机制 ;3、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实质及相应的改革方案 ,提出并论证了将司法行政权归属于中央和省两级并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进行适当分配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钧  王燚 《晋阳学刊》2014,(4):137-143
生态补偿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国内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领域的拓展经历了自然科学、经济学和法学三个重要阶段。文章认为当前生态补偿法学研究的核心应当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和目的,进而探讨了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文章结论指出国内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当进行二元架构,在立法实践中同时设立"基础型"和"延展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满足社会主体不同层次的生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为弥补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缺失而创设的一项新型环境治理制度。对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在学理层面,应当理清相关法律争议,形成理论共识。政府作为索赔主体,其请求权基础或正当性来源与其说是行使自然资源所有权,不如说是其环境监管职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民事责任的新型环境法律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应当定位为"弱权行政"下的行政法律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相同的功能和诉讼请求,未来可以考虑将两者整合并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在实践层面,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及时修改相关法律,出台司法解释,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化,同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保险、赔偿资金管理、案件会商等配套制度,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反收购作为证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我国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建立我国反收购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 ,其中应包括 :遵守反收购的原则 ,实施反收购的条件 ,采取反收购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及数据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资源已成为新型财产权利的客体。数据资源的确权、采集、开放、流通和交易已让数据资源的民事法律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尽管《民法总则》对数据财产权有着原则性规定,但数据财产权的技术手段和法律属性尚未得到国家专项立法的认可和确定。数据财产权的综合应用需要在保护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中进行,特别是需要构建有关数据财产权的公开使用与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保护之间的法律规则。因此,数据财产权的顶层设计和法律规制应对所有权主体、使用原则、权利规则、法律监管等做出明确而系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捐献身体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赠与的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本文试就这一法律行为的法律依据、性质、相关法律问题及其法律制度的构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德国广播电视采用公共与商业双轨的媒介制度.自宪法而下的法律法规都秉持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并以形成自由的个人观点和自由的公共舆论为社会目标.德国广播电视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呈现出地方性和社会化的特征.德国社会拒绝政府来管理广播电视,而是将广播电视的立法权诉诸地方.独立机构KEF和GEZ的建立使公共广播电视的财政脱离政府的管制,而各电视台内部建立的电视委员会也实现了公民社会对广播电视的民主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变化、非线性、模糊和复杂的环境中,企业战略面临时间周期缩短和影响因素增多的压力,如何基于有效的思维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探索,从而强化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塑造,是本土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本土代表性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并将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影响因素分为文化层、实践层和分析层,从而对本土企业家如何从自身成长的优秀文化、个人实践和知识体系中汲取养分及获取工具,进而有效地进行战略思考,将模糊的战略思维过程变得清晰,构建了本土企业家的战略三层思维模型并论述该模型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并对我国新时代企业家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关注组织内次级单位间权力不均衡配置及其变迁。在回顾战略权变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制度理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整合框架,认为特定时期内次级单位在组织权力配置格局中的相对地位,由环境、结构、次级单位特征及个体特点等四层次要素决定,已有的权力配置格局因受组织惯性的影响和自我强化机制的存在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随上述要素的变迁而处于不断变化中。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横向竞争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是地方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为体的必然结果。“用脚投票”理论也正解释了这一行为产生的必然性。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降低地方政府间交流成本,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使地方政府横向竞争行为走向组织间网络协作,形成地方政府间经济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