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与"正义"--中西人文价值趣求之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的justice("正义")范畴与中国的"正"、"义"观念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趣求作了历史地考辨与比勘,并就此提出了这样一种见解:人的生命存在的内向度与外向度非可相互替代,亦非可以因果相推."权利"与"境界"是错落的,这错落为人的伸展于文化创设中的价值抉择留下了足够大的余地和张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二元分割的问题.而且还必须面对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分割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双重变迁的30年.本文以修正的刘易斯模型证明,民营企业是30年来经济和制度"双重结构变迁"的支点,它担负着改变中国经济二元性的重任.要改造中国的二元经济,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仅仅按经典发展理论主张解决资本积累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制度结构变迁,完善各种政策支持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行业进入壁垒、融资约束等问题,创造各种条件促进民营部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的的确确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必须可持续发展下去.要实现这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必须实现三大转型: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型,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在三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势必出现五大演变趋势.基于此,开发中国中西部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加速产品开发、有效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注重广告宣传的艺术性,适应现代消费新潮流等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应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周文夫  彭建强 《河北学刊》2012,32(5):123-127
中国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也使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针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提出,应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相互包容性增长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关注与顾及他国和地区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的增长,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质量是在对传统增长理论进行批评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意味着由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向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从经济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的过程以及经济增长的后果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增长的一种增长模式.从特征上来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倡导公正和公平,倡导了一种价值导向,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化,更加强调人本主义的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增长理念和增长模式,必须要实现路径转型:通过发展战略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的战略导向,通过新的改革共识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思想导向,通过经济增长伦理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价值判断,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社会环境,通过经济增长制度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的激励,通过人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类财富的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于是,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和全球化治理的层面上便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论",转而成为用以克服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克服与解决国家发展困境,建构国家文化治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和新维度。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法治化建设大背景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构成了基层政府转型的现实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基层政府转型的制度基础.实现基层政府转型,必须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追求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着力于提供公共服务,使政府成为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保障,同时充分尊重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从理念、职能、服务模式等多层面展开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可以将其解析为政治、道德的社会教化("礼")和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修养("仁")两个层面.孔子重视"为已之学",但他更强调"仁"与"礼"的统一,人格完善之修养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是由"礼"来规定的.不应单纯地就"为已之学"的层面理解孔子的"意图"并确认孔子思想的意义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进入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为了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进行制度变革、结构调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工业化路径的转型.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基础的.而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型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强调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要以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化道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总体上看, 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发展方式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更新思路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应从价值理念体系及路径选择层面寻求突破:一方面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先导,建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相适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制度框架;另一方面应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探索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此开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