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中心,最终必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心。这是由商品经济必然是生产和流通的统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所决定,它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目前还实行着商品制度。商品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所谓“商品制度”,就是讲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等一类东西;简单地说,就是商品货币关系。商品生产就是产品主要为着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它主要由两个因素形成,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或不同所有者的同时存在。因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早在原始公社末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国民收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国民收入,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一样,是由物质生产领域内创造出来的,但由於两种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由於社会生产目的不同,由於『苏联的国民收入,同全部社会生产品一样,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与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来生产、分配与再分配』的,因而苏联国民收入的社会经济内容构成方面、分配及再分配终极使用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有着原则上的重大区别。在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所有制的存在,它本身虽然意味着将随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鉅大发展而逐步变化,走向经济上单一的全民或国家所有制形式;但是,很显然地,这里已经没有生产资料为任何私人占有,剥削阶级澈底被消灭,生产关系——人类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已获得根本的改变,生产关系基础乃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无锡举行的全国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讨论会后,我国经济学界的许多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基本上肯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关系,多数人还突破了生产资料产品不是商品的框框,认为生产资料产品也是商品,并进而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我国多年来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实践来看,是否承认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性质,不仅是关系着能否按客观经济规律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能否建立科学的生产资料流通的经济体系(物资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国广大的物资  相似文献   

5.
一、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货币流通国家发行的货币即现金,是一种价值符号。它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直接代表着一种特殊商品即一般等价物,所以能随着商品的运动而运动。若商品生产不存在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就无复存在之必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存在和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意味着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继续存在,货币流通规律也就继续发生作用。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与商品的可供量相适应,以巩固货币流通,保证币值的稳定性。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的历史告诉我们,其货币的流通量借助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黄金的流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集体农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业生产组织,是苏联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应当承认,在斯大林领导的时鳓,集体农庄经济确有很大的发展,采取全盘抹煞的态度是不恰当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它的发展远未达到苏联党和政府预定的目标。苏联的农业始终是制约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进行反复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表了许多好文章,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使讨论有了比较突出的进展。但也有一些文章的某些看法,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要理解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马克思在谈到价值规律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时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合作社思想,是他关于俄国这个以小农为主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和实践充满了辩证法,特别是同他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和实践并行不悖和紧密相联的。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理论发展的角度,对他的合作社思想的辩证发展和精神实质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9.
由“四人邦”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谈到商品生产问题的时候,大放厥词,攻击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部著作中所阐明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特种的商品生产”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他们胡说什么,“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还是商品生产,还要实现价值、利润,因而还要出现产值挂帅、利润挂帅指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保留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告诫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并且对消费品的按劳分配,还设想采取“证书”即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不再采用货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根据同书另一地方讲到的是指占有“一切”、“全部”生产资料)。这就是说,一旦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一  相似文献   

11.
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与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宝库。毛主席一贯重视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一贯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问题。早在一九五八年,毛主席针对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陈伯达“取消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的反动叫嚣,向全党发出号召:“学一点政治经济学”,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存款和存款货币的产生与扩张李壑本文通过建立转帐结算体系内流通之现金概念并运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因素分析方法剖析存款和存款货币产生与扩张的原因和过程,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一、存款的产生与扩张(一)无转帐结算下的情形很显然,经济中无转帐结算制度则经济中的货...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靠什么来进行调节呢?过去,传统的看法和做法是靠计划来调节,即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计划机关制定统一的、包罗万象的计划,整个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得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市场只起一点补充的作用。这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为或基本上看成为产品经济的结果。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有重大突破,承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承认了计划要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斯大林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商品流通中有调节作用,在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因而对市场的作用还是重视不够的。一句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不彻底的,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框框。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调节理论,就必然是靠计划来调节,而计划同市场的关系也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一位名叫索科洛夫的经济学博士,最近煞有介事地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人们对这位可敬的御用经济学家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全面复辟了的苏联,掌握国家政权的特权阶层,即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由于在那里完全实行着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以非常需要用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这块招牌来掩盖其资本主义的实质,以便于欺骗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为了不断为人民提供日益丰富的消费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促进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形式的发展、变化。同时,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反过来亦促进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消费从根本上来说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竞争的盲目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主要消费品和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生产比例失衡、经济跳跃式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流通过程还是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现实性。并不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仅存在,而且必将愈来愈激烈。有序的竞争,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序的不平等的竞争会破坏生产力,导致社会混乱。 一、竞争存在客观必然性 所谓竞争,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社会集团、各社会成员之间为争夺更好的购买、生产、销售等商品生产和流通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相继上升,不少商品涨价或变相涨价,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造成市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货币方面的原因,也有非货币方面的原因,但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与我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的不正常状态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此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必须借助于货币与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一种与商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过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从属于商品运动,它作为流通手段,媒介着商品的交换,不断地为商品流通服务。根据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  相似文献   

19.
自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在制订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改革时,如何对待商品经济问题,一直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因为它事关对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在对待商品经济问题上,苏联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大体上经历了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四个时期。它的行进轨迹大致呈现出取消、发展、限制、扩大这样一条曲线。商品经济的历程,与苏联各个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意义。考虑到史学界对前三个时期的状况论述较多,本文在这里对这几个时期作择要评述,而用较多篇幅考察后一个时期商品生产的命运。一、从十月革命到1921年初春,是苏维埃俄国经济上的革命初期改造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普遍坚持社会主义是有组织的自然经济的观点。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虽然列宁提到过不能马上取消货币,事实上存在着商业活动、存  相似文献   

20.
<正> 孙冶方同志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建国后我国流行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苏联输入的“成品”,沿行着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也是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早在二十年代,苏联有的经济学家曾用自然经济论来看待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不是交换,而是自然经济。生产与消费之间没有买卖市场,只有有意识、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分配。①布哈林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科学。列宁批评说,定义比恩格斯后退了一步,商品生产也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