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说《迷宫中的将军》发表于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斩获诺奖后的第七年,是作者以主人公玻利瓦尔对美洲现实与其个人现实的重新观照.小说中以玻利瓦尔生命的最后半年为叙事主线,通过描绘玻利瓦尔所患之身体疾病、心理疾病、非流行性疾病、流行性疾病,佐以主人公沿途所见的美洲流行病景象,展现出一场"病"之全景.当提及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疾病叙事",研究者常将目光投向《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对于《迷宫中的将军》中的流行病与心理疾病探讨较少.以精神分析及医学人文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可挖掘出作品中存在的美洲之病、将军之病,甚至作者之病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越剧莎士比亚《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越剧《马龙将军》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对话与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母题对承载它的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各民族的文学传统中常常借助母题来表情达意。陈映真作品《将军族》,从民俗文化学意义上的母题演变来考察,就是沿用了中国自古以来反复出现过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母题传统。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作家黄济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上部)搭乘其“下部”或曰“完全本”之东风,又回到了读者的视野,引起评家的关注.重读《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仍然会被其立足走访和史料的高度的历史真实性打动,会被其植根立场和细节的丰富的人性复杂性感染,会被其讲究表达与修辞的成熟的语言艺术性吸引.《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存在的个别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外交报》对《伯尔尼公约》的传播,远非只是1902年刊登了《伯尔尼公约》的最早中文译本,其1909年10月还刊登了另一个与最早译本内容相同,且更加简明、准确、白话的《伯尔尼公约》中译本;1909年8月,《外交报》刊登了《论万国会议保护著作权》一文,详细介绍了1908年德国柏林万国著作权大会对《伯尔尼公约》进行第一次修订的会议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决议,使《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从落后世界16年到与世界同步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伯尔尼公约》最早中译本的出现。同时,《外交报》就中国当时是否应该加入"伯尔尼公约"刊登了多篇文章进行讨论,引起了朝野多方关注,极大地推进了《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杨海亮 《可乐》2010,(11):71-71
1999年,一家投资公司买下小说《天下无贼》的改编版权、投资方的老板是王学圻的好朋友,看到王学圻干活认真,就想请他来拍摄这部电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涉足影坛,王学圻先后参演过《黄土地》、《大阅兵》、《代号“美洲豹”》、《凤凰琴》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电影,但名气一直不大。拿到《天下无贼》这部小说时,他正在《天地英雄》剧组拍戏,扮演响马头子安大人。  相似文献   

7.
将军76年前     
欧阳球琳 《老友》2013,(10):17-17
我珍藏了一张老照片,是老红军舒行76年前参加处理西安事变时,换下红军军服穿上西装的珍贵照片。 那是在1997年,我在中共吉安县委党史办安排下,为撰写《将军辉耀东井冈》这部将军传采访了舒行等将军。  相似文献   

8.
哀情小说《玉梨魂》与后来的哀情片有密切关系,从小说到电影的嬗变足证通俗文学的深广影响.受小说影响的电影《玉梨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采用以喜衬悲的表现形式,字幕以颇具古雅之风的文言写成,讲求诗意的布景光线与去舞台化的镜头处理.自电影《玉梨魂》始,注重内心视像的本色表演在衷情片中广泛采用.电影《玉梨魂》的生产、播映与宣传正是鸳鸯蝴蝶派与电影、文学、报刊互动的缩影,体现了中国电影与古典文艺、通俗文学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了鸳鸯蝴蝶派对早期中国电影的独特贡献.电影《玉梨魂》成为鸳鸯蝴蝶派与电影结缘的正式起点.  相似文献   

9.
马敢良 《社区》2011,(29):58-58
有幸在朋友处见到中国社会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一书,一口气翻阅了数十篇文章,掩卷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我为董其武将军忠诚谦恭、廉洁俭朴的作风折服,为董其武将军胸怀报国志、叱咤疆场力杀倭寇的英雄气概振奋。更为董其武将军情牵百姓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言行感动落泪。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刊物《观察》周刊对美国的霸权政策曾给予不留情面的指摘,包括政治上的美国“调停”及其片面援华政策,经济上的《中美商约》与美货倾销,军事上的美军驻华与美军暴行,外交上的美国扶日政策等几个维度,这些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民族关怀和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日冲突的两起标志性重大事件,引起了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媒体的关注。在这两次事变期间,《纽约时报》对中日冲突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态度由冷眼旁观转变为日益同情;对日本的态度由纵容妥协转变为批评谴责。《纽约时报》关于中日冲突的报道逐渐向抑日援华的方向转换,为美国远东政策的转变奠定了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荀悦受命以《左传》体即编年史体,重新整理纪传体《汉书》。建安三年,荀悦开始撰写《汉纪》,至建安五年完成。由于《汉纪》据《汉书》而成,乃中国第一部断代编年体史著,故历来不乏探讨两书关系的论著。《汉纪》在史体方面开创先河,但论者鲜有全面探讨《汉纪》与《史记》、《汉书》关系者。其实三书皆记西汉一代历史,而其中所记内容又多有重复,故本文拟通过比勘《史记》、《汉书》与《汉纪》,以补校今本《汉纪》,并据以订正《史记》与《汉书》之讹误。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整个中国旋转在现代性漩涡中。旋涡中的男人和女人们都在眩惑与挣扎,而女人们更是承受着现代性与男权多重、同构的宰制。在世纪之交的三部女性主义文本《晨钟响彻黄昏》、《羽蛇》和《无字》中,刘天园、羽和吴为三个疯女人各自以疯癫的方式言说着女人被诊断为疯人,被沉默为他者的癫狂之旅。  相似文献   

14.
《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是我国官修时间最长的史书。“和”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范畴,由“和”凝聚而成的“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概念。对《明史》中的“和”文化进行探究别具意义,有助于明晰“和”这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和”字在《明史》中出现频率很高,共出现2182次。结合明朝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观念,主要对《明史》中的外交之“和”进行了探微。同时,《明史》之“和”从增补词条、书证晚出以及疏漏释义三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5.
《发射将军》无疑是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文本。它以毋庸置疑的历史意识、人性深度、问题眼光和文体自律,在当下报告文学集群中具有标杆作用。其鲜明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较大的时间跨度、现实的历史参照、应然的未来追求等方面,因而具有浓郁的史诗品格。作品所蕴含的生命至上的人性深度让人怦然心动,这在有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审视中多有表现,显示了作者人性美、人情美、生态美、和谐美的诚挚祈盼。作者不仅敏感地发现问题、尖锐地提出问题,而且善于分析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谋求解决问题的契机。这主要体现在关于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国内时局的沉重忧患、个人困厄的理性追问等三个基本层面。同时,作品坚守报告文学应有的艺术立场,具有显著的文体爆发力、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吸引力,因而拥有超越自我、接续规范的文本示范功能和文体搭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高望重的廷懋将军的音容和身影,永远留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这是草原的光荣、骄傲与财富。将军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思念,还有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孟昭庚 《中华魂》2014,(3):44-47
一在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有十一位牺牲(或病逝)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被人们称为“中共无衔军事家”。在中共这十一位“无衔军事家”中,有一位贫苦农民出身,从普通士兵成长为统帅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他就是罗炳辉将军。有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就是以他的经历为蓝本拍摄的。  相似文献   

18.
《将军的头》和《石秀》是三十年代海派著名作家施蛰存的代表性历史题材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正是对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论的施蛰存式书写,为此,将在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这一人格分析理论的统摄下,细致研析文本,从而挖掘出施蛰存对以花将军、石秀所代表的历史人物进行神性化去蔽的初衷,实现其还原生命和欲望以真实存在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的艺术观尽管有西学和庄禅的影响,但其根基在《周易》哲学。《周易》对宗白华艺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生生而条理的生命意识、以时统空的时空观和立象以尽意的象征观,三者以《周易》的生命意识为核心,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成为宗白华艺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丁磊 《金陵瞭望》2011,(18):85-85
《最爱》确实不是顾长卫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却是顾长卫拍的最可看的一部电影,蛰伏4年,顾导演以《孔雀》和《立春》的腔调包装了朴实而华丽的《最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