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女性的游园之风,和中国古典园林高度的"模山范水"有关;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又呈现出女性化的特点,这和园主、营造者的传统审美心理有关.女性、园林、女性化三者的关系是——现实中的女性是园林极佳的欣赏者,理想中的女性则是园林最好的诠释者.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学欣赏传统,它在中国的文论、画论、经典性阐释以及思维方式和审美活动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国传统文学欣赏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古典艺术审美思维有相通之处。古典园林中的诗、画意向是处于理论思维的高度自觉之中,古典园林的审美与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一生留下4 232首诗,其中咏园诗达500多首.中国园林富有诗情画意,讲究自然情趣.杨万里在游赏园林山水时,以其极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创作了大量的与园林山水有关的诗篇,表现了对园林山水的赏爱,展示了对园林中动静谐趣、人园合一、透脱禅心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要素。它对于园境营造的意义在于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实用和虚用两个层面分析“石”在中国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造景功能、美感特征、审美意蕴及其对意境生成的具体作用,可得出如下结论:石包含了最典型的“道”的自然特性,人们通过对“石”的审美观照,达成人、物、道的融和统一,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6.
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与徽派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山水、园林则是士大夫们抒情矢志的凭藉。徽州新安文化是北方士族文化与本土的山越文化的融合,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是徽派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之一。文章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支——徽派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隐逸生活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古典徽派园林造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一样是多起源的,中西园林艺术在形态学上有明显差异,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思想和设计哲学,如"自然之本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秩序和控制"的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然而,由于人类共同的"本原观念",对中西方园林各自的主人来说,基于人类在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的需求,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目的都是为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偿与完善,从而满足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无论规则式还是自然式园林都为创造"世界花园"提供了基础,一定程度以理想家园的形式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试论园林与文学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与古代文学盘根错节 ,难分难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构园、造园、题园、咏园 ,均离不开诗文 ,且园因文传。园林可居可游 ,可培养诗心 ,孕育诗情 ,是诞生名篇佳作的摇篮。造园与作诗文在创作方法、艺术技巧方面相通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和追求意境,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辞赋的影响,力图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人造自然景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特别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的内化,中国古典园林也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审美价值的意义以及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审美价值的途径,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以文导游,充分展示和延伸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审美情趣,并通过引导游客选择最佳视距和视角等方式,来把握园林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充分发掘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旅游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 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暗示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园的基本元素 ,从虚实两方面暗示 ,以对园林神思与韵味进行创造和烘托 ,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分隔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首要表现特征之一,是古典造园的基础和必要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园的内外分隔、人与自然的分隔、人与人的分隔。这三个方面的分隔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与西方古典园林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分隔性进行全局、系统地研究,揭示其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利于人们了解中西方古典园林存在的本质差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现代设计师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促进人们在当代的园林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精华,创造与现实环境相吻合的、符合人们需要的优秀设计。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古代园林窗牖文化的源起、演绎为脉络,通过对古代典籍、文献中有关其样式、材质、技艺的勾沉,探讨了古代文献典籍中对窗牖的诠释。尤其介绍了诗人笔下那些借叙事而状情的情态化诗句,旨在对这一形式的情境描述由物境上升到心境的显在介质体进行分析,特别是基于对其诗意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诠释,进而阐明这一融传统诗意化情境与审美特质为一体的古典园林文化的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构筑了大观园这座理想化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样板,同时交代了大观园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在赖家花园的启示下,贾探春对大观园的园林经营管理实行大胆改革,摸索出承包责任制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园林生物、土地、水等资源的生产能力,开发园林产品的经济价值,不仅节省了园林在修葺、养护、改善等方面的开支,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达到了到以园养园目的,而且使园林成为家庭创收的一个来源,家庭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大观园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经营管理的一些共同特点,对当前我国的园林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茶饮与园林在许多层面都有共通之处.古代文人的饮茶生活对园林空间的构筑与功能带来直接影响.本文从晚明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入手,以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茶书、文人小品、日记为据,分析了长物集群的晚明文人市隐生活中,普遍的尚茶之风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晚明文人茶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戏曲古老剧种———昆曲发展的兴衰历史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介绍,阐述了昆曲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厚渊源,并通过对古典文学名著和经典剧目中有关昆曲与园林内容的描述,论述了园林文化与昆曲文化共生共荣、相辅相承的关系。提出了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体现着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昆曲已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园景如画—古典园林的框景之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景在借,园林景观需借助粉墙衬托,门窗框之,方能引人注目.门窗洞墙在园林中是展现园景的"画框"和"画布",它们的造型设计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而且还起到了勾勒园景,突出园景的作用,是形成园林框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