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东水问计     
回顾当年在县、乡工作期间,请过不少专家、领导当参谋、做顾问,请他们在关键时帮助把握方向、提出高见、指导工作。李金和同志就是我在石坡公社任主任时请教过的一位。李金和系“三八”式老党员,曾任中共壶关县委常务副书记,离休后自愿安置回原籍壶关县石坡乡东水村。李书记长期在壶关工作,以深入群众、讲究实际、生活简朴的良好作风取信于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李同志”。李同志有一儿一女在外工作,平时家中只有他与老伴,时有客来,烟茶招待,十分热情。李同志说话幽默,记得我与公社朱书记每次去他家,见面他第一句话总是“贵客临门,改善改…  相似文献   

2.
公牛奶     
《阅读与作文》2008,(10):9-10
曾经,有一个印度国王生病了,派人去请医生。医生来了,给他做完检查后说:“如果您喝点儿公牛奶,几天后就会康复的。”国王很惊讶,因为他从没听说过公牛会产奶。“这怎么可能呢?”他问。“叫学者格伯去吧,他什么都能办到。”原来医生是格伯的仇人,他想这样就会叫他受罪了。当国王把医生的话告诉格伯,并命令他去取公牛奶时,格伯立即明白了医生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2,(10)
今年的4月,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间普通的房子里,不断地传出欢乐的笑声。这间房子的主人就是今年六十多岁的项士信和他的老伴郭素杰。在十几年前,老项夫妇无私地资助了一个叫杨虹的青年上完了高中和大学。十几年后,杨虹给了老项  相似文献   

4.
山西壶关县西山后村83岁老农谷计则,人老心不老,常年养猪,六年来,共出售肥猪306头,仔猪186头,纯收入达到9万余元,成为壶关县远近闻名的养猪老状元。  相似文献   

5.
有人敲门     
梅承鼎 《社区》2012,(14):63-63
万局长退休了,躲在家里一个多月。老伴催他出去走一走,他偏不。憋了两个月之后,万局长终于憋出抑郁症来了。老伴没法子,送他去住院,日夜守护在身边。 从第三天起,万局长的目光经常瞟向房门,看一阵子,再侧耳静听。第五天一早,老伴买回早点,刚放下。万局长突然说:“快去开门,有人敲门。”老伴疑惑地说:“不会吧,我没听见哪!”万局长生气了:“叫你去你就去,我听见有人敲门。”老伴半信半疑,走到门边,把门打开,没人。万局长语气强硬地吩咐:“你出去看看!”老伴走出病房,朝两边张望,依然没人。见老伴回到床前,万局长自言自语道:“我明明听见有人敲门。”  相似文献   

6.
我在家叫老伴"省长"——因为,"节省"真是他的专长。老伴是典型的男人婆性格,喜欢管理家务,喜欢针线活,还有些女人的小脾气。我和老伴结婚几十年来,一直是老伴管理家务,我当了几十年的甩手掌柜。老伴很勤快,很顾家。但是过分节约已经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几十年来让我一直很不习惯。举例来说,老伴买菜买水果总是买便宜货,一买总是买一大堆,吃的时候总是先挑烂的吃。这  相似文献   

7.
小巍 《社区》2012,(22):54
社区里张老太的老伴最近查出患了结肠癌,目前已经住院治疗。可令张老太焦虑的是,究竟该不该把病情告诉老伴。她曾向社区心理诊室的医生诉说:"老伴得了这种病,我却不敢告诉他,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他住院以来脾气越来越坏,总冲我发脾气,成天嚷嚷着要出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我都快愁死了,常常偷偷地掉眼泪,可在他面前又要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我究竟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生死相依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句老话说的是,求生是人的本能,在大难来临时,为了求生,即使是夫妻也顾不了许多了。然而,我却有幸碰到一个可以与自己生死相依的男人,他就是我的老伴。40年前,我随他外出旅游。过江时,渡轮与一艘货轮相撞,人们惊慌失措,纷纷跳水求生。老伴会游泳,而我却是一个旱鸭子。危急时刻,我几次推他下水叫他不要管我,赶紧逃生。他却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决不能丢下你不管。”当时,他异常镇定,从背后拦腰抱着我,一起跳进了江中。一下水,我完全慌了,下意识地死死抓住救命稻草——老伴的手,老伴连连呛水,费了很大…  相似文献   

9.
中阳县城内南街,居住着一位离休干部,他叫穆忠义。老穆瘫痪在床已经7年了,但他生活得很好。邻里们都说:“老穆有个好儿媳。”老穆今年82岁。75岁那年,老伴病故,时隔不久,他得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于是,雇了一个保姆伺候。做了1年多,由于老穆大小便不能自理,人家嫌挣钱少不干了。老穆有四儿四女,孩子们商议后,决定一家一个月接去伺候。轮了1年多,轮到四儿子安生家时,老穆不肯走了。弟兄们商议之后,也认为老四两口子有时间,生活稳定,弟媳李俊平伺候老人最合适。4年时间,俊平待公爹同亲生父亲一样。夏天,她把老人扶到院子里乘凉;冬天,扶着…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前,他身患脑血栓,中风不语,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2018年病情稍有好转,他便先后十余次与老伴坐车(老伴不放心他一个人去)进城找县社机关党支部、县老干部党委、县直工委、组织部,补交了1700元的党费……他叫孙福海,是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和平年代失联党员的优秀答卷。组织失联,思想不能失联孙福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938年出生在山西新绛县横桥镇东柳泉,1958年入伍。  相似文献   

11.
舒仁和 《老友》2013,(8):41-41
今年新春之际,是我和老伴金婚之时。当年,我在河北当飞行员。记得我和老伴的第一次见面是政委带着我去的。返回部队后,领导问我觉得老伴怎么样,我说:"组织认为可以就可以。"几天之后,大队长携其妻子去见了我老伴一面,我和老伴的恋爱关系就这样确定下来了。相识半年之后的1963年农历腊月廿三日晚上9点多钟,大队长和政委把我叫到他们的宿舍,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春节结婚吧。"第二天,我赶到老伴家,向她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4,(6)
正我的老伴一生勤俭,他性格内向、言语不多。老伴自从退休以后基本上足不出户。我怕他憋出病来,于是劝他去玩玩麻将,与人多接触。后来老伴玩麻将居然上了瘾,有时甚至玩一通宵。几年下来,老伴落下了坐骨神经痛的毛病。加上老伴平时饮酒、抽烟,老慢支等病也随之而来。我真后悔让老伴迷上了玩麻将。2006年的一天,我翻阅《老友》时,发现上面有许多治病良方,就试着给老伴对症下药。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便略见疗效。老伴得知良方是从《老友》上得来的,便经常翻阅。没想到他也爱上了《老友》。每期《老友》他都一篇不漏地拜  相似文献   

13.
老刘住院已有多日,老伴日夜照料他。一天由于丢失了一只价值千余元的手机,老伴急得六神无主,一下子鼻孔流血了。她近几年鼻子经常出血,这次她仍以为与往常一样是上火了,但一旁的医生见状要求她量量血压,测量结果为176/11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医生说她有高血压。据临床经验,除外伤性鼻出血和鼻腔本身病变引起的鼻出血外,间歇或经常性地流鼻血往往是一个人患病的信号。对儿童来说,  相似文献   

14.
胡盛爱 《老友》2015,(2):42
老伴已经76岁了。近一段时间来,他感到右手臂麻痹、颈部僵硬,有时还头晕,特别是晚上睡觉,翻个身都痛,十分难受。到医院拍片检查,医生诊断老伴患上了颈椎退行性病变,对他说:"你患的是颈椎病。这种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治,主要还是靠平时多做运动,辅助按摩才有效果。"老伴之所以会患上这种颈椎病,主要是因为他只读了小学,工作40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只能勤学苦练,一边工作,一边勤看书报,多写多读,每天伏案工作10个小时以上。年轻时,他没有感觉到病痛,到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30多年前,刚30出头的张老汉为"见世面",狠心抛下年轻的妻子和仅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十几年后,张某曾回家一次,但那时的家和亲人都无法挽留一心只想在外的张某。不多久,他再次抛妻弃子,一去达30余年。今年已67岁的他,在老伴已含恨离开人世后,却突然沿路乞讨着回到了家乡,而此时他已丧失自立能力。回来后,张某找人做儿子的工作,想请儿子原谅自己并能够赡养他。对父亲的突然出现,儿子很惊奇也很气愤,并表示:自己没有这样无情无义、毫无任何责任感的父亲,坚决不愿赡养。现在,张某东一餐西一餐地讨饭过日子,生活毫无保障。请问,其儿子是否还应赡养他?读者李云才李云才同志:  相似文献   

16.
呵护老伴     
魏本浩 《老友》2014,(9):40-40
正4年前的一天,老伴打完门球刚回到家,突然感到双腿无力、行走困难,儿子赶紧将她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老伴患的是因高血压引起的脑梗塞,右手、右脚瘫痪。老伴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虽然病情有所稳定,但还是行动不便、语言不清。一人患病,全家操心。儿女和儿媳妇们心里都非常难过。但是,他们平日都要上班,工作繁忙,便决定花钱请保  相似文献   

17.
姚国勇 《社区》2012,(23):37
69岁的宋大伯因病需要买一个轮椅,他的老伴跑了几家商店,发现轮椅的价格都很贵。老两口都没有固定收入,只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于是,宋大伯的老伴便来到社区居委会,想请社区帮帮忙,  相似文献   

18.
郭景云是阳城县原水利局副局长,今年83岁,离休20余年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人羡慕地问他:“为什么如此幸福”,他乐呵呵地回答道:“儿子和儿媳孝顺体贴,是他们让我的生活甜如蜜。”郭景云的元配老伴叫常鲜梅,婚后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虽过得很舒适,但不足的是二人年过40岁时仍膝下空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上党老区——山西省壶关县,发生了两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恰似一曲正反变奏曲,耐人寻味,余音不尽。第一则故事的名字叫: 杨小肥“认死理”岁近花甲喜入党 主人公——杨小肥,壶关县常行乡罗掌村人,现年58岁,从事个体理发生意已有40年历史。早在60年代初,25岁的杨小肥就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在  相似文献   

20.
89岁的“老外交”,结交了5000多位外国朋友 门铃一响,住在西旧帘子胡同里的89岁的单大爷就站起身来,精神抖擞地开始他的外事工作。 1999年下半年,一位美国医生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串问题:“在你的一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