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一、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 1.企业竞争集团化。有资料表明,在七十年代世界跨国公司不足七千多家,连同其子公司及办事机构在内共有二十多万家。进入八十年代后,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收入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命脉,日本六大企业集团已控制了日本经济的60%,美国的500家大企业集团也基本控制了美国的经济。随着企业集团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力军,企业之间竞争也愈来愈呈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咨询》2009,(3):I0001-I000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表现出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趋势,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国家间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各国企业间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于掌握着产业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高端,引导着产业的发展方向。经验表明,只有依托一大批企业在创新上取得突破,不断培育创新型企业,一个国家才能具有持续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涌现,国际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跨国公司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发掘其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IBM从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转变来分析当今全球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转型趋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那么他们该如何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抓住机遇,保持企业发展实力呢?一、求双赢才能得生存跨国公司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面对现实,我们客观地分析国内小企业,认为:“以双赢而求生存”,是中小企业求发展的最佳模式。(1)不向全球化迈进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定会处于劣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了我国产业开放的力度。在这种环境下,中小企业不仅要审时度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要学会利用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全球加速扩张、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不仅促进各个国家分工与协作,而且使得世界呈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目前跨国公司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依靠自身强大实力,也对其所在国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一、韩国推动企业集团化的政策措施 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韩国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企业集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4年韩国12个大企业集团的销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同年美国《幸福》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工业公司中,韩国9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三星企业集团以  相似文献   

7.
<正> 全球一体化与跨国公司的形成 随着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生产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大,使得企业经营也日益卷入国际市场。世界经济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就是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又表现为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各国家、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也更为激烈,突出地表现在众多跨国公司的形成与日益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全球学习——新角度审视跨国公司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全球经济环境正日益显现出动态、复杂、不确定性特征,顺应这一特征,全球学习能力成为跨国公司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全球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各子公司自主灵活的学习,创造新知识,并迅速有效地在整个跨国公司内部进行传递与整合来实现。本文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的转变,跨国知识流动的基本模式,以及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指出跨国网络结构是支持其全球学习行为的组织选择。本文认为,与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相比,全球学习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新变化更具解释力,也能够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域竞争正在出现新的格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呈现出活力,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都市圈。大都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在我国,面对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好的工业基  相似文献   

10.
华人跨国公司的成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跨国公司在19世纪末发迹于美国和西欧;二次大战后日本的跨国公司逐渐发展起来 ,直至鼎立一方;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发展;进入90年代 ,华人跨国公司①逐渐引起工商界和媒体的注意 ,不但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谈论它们② ,连世界级的管理学大师彼·德鲁克 (P.Drucker)都已经专门拿出时间来考察这一新生事物③ ,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署在《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首次按海外资产额(1993年)排列了全球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 ,其中华人跨国公司占了17家,更显示其地位。但是 ,国内外理论界对华人跨国公司的专门性研究甚少。1995年 ,康荣平发表了《华人跨国公司的兴起》一文④(企业样本为68个 ) ,其主要方法是在案例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华人跨国公司不同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特点。1997年初 ,康荣平发表了其在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完成的研究报告———“华人系多国籍企业的勃兴” ,企业样本扩展到100个 ⑤。本文是上述研究的续篇 ,企业样本扩展到148个 ,将从理论和案例两个层面探讨华人跨国公司的成长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竞争领域逐步由企业之间转向供应链之间。随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重视,逆向物流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逆向物流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并予以高度重视。对供应链和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集团要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参与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势在必行。而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是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加强战略协同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地铁公司的实际案例,就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的特点,是跨国公司围绕降低成本展开的激烈竞争,由此引发了国际产业向低成本地区的跨国大转移。与此相适应,在世界各国之间,以及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展开了以降低商务成本为手段,再创招商引资新优势的竞争。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认真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经营,又称之为多角化经营和多样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营战略。六七十年代该经营战略被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所采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企业也兴起多元化经营浪潮。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多元化经营企业感到日益艰难,特别是韩国的一些大企业集团的崩溃,多元化经营似乎已从原来的“潮流”变为现在的“陷阱”。其实,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遇到的挫折,不是多元化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在运用该战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表现出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趋势,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国家间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各国企业间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  相似文献   

16.
冯米  路江涌  林道谧 《管理世界》2012,(2):73-81,147,18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集团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往研究发现多元化战略和组织结构匹配的企业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绩效,但较少探讨企业多元化战略与组织结构匹配程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1981~1998年间100家最大企业集团为样本,探讨影响企业集团多元化战略和组织结构匹配的因素。研究表明,行业集中度、金融市场制度以及所有权结构对企业集团的战略—结构匹配有显著影响: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集团上市子公司越多、外国投资者所有权和政府投资者所有权所占比例越高,企业集团战略与结构的匹配程度就越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纯 《经营管理者》2013,(18):121-121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潮流下,企业不仅面临更多的机遇而且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首先遇到的就是企业之间竞争问题,怎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又怎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落于不败之地,这都是这篇文章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大型企业集团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其目的有四:一是通过企业组合规避风险;二是避兔主要业务萎缩;三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或充分利用现有的营销能力和渠道,或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或利用现有的顾客基础等等;四是形成品牌家族,实现集团化规模增长。应当说,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种自然选择,然而近年来,它在中国却成了一种时髦,许多企业争相涉足,尽管成功者寥寥无几,还是有众多企业乐此不疲。可以说,这里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实践中的误区。l.多元化经营的误区误区之一,贪大求全,未…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为了未来的生存作准备"。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产业,在全球范围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已成为跨国大企业集团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全球整合企业"是21世纪的新型商业模式新型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定  相似文献   

20.
如今,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谋求国际竞争实力,强化内部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跨国公司只能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伊斯曼·柯达公司是著名的老牌大型跨国公司。1999年柯达全球销售额达140.89亿美元,名列美国1999年度500强企业的第124位,同期日本富士胶卷公司全球销售额为125.89亿美元,在全球500强排名第393位,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然而,柯达不愧为有远见有能力的能确保其“龙头老大”宝座的企业,它通过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