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脑力劳动的论述,对于加快我国四化建设,无疑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马克思指出,所有劳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脑、神经的耗费,指的就是人的脑力的支出;肌肉、手的耗费,指的就是人的体力的支出。“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就劳动过程是纯粹的个人劳动过程来说,劳动者在劳动时头脑与手脚并用,既要支出体力也要支出脑力,在这种情况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直接结合在单个劳动者身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劳动的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辩证关系,去说明人类劳动的性质,并探讨劳动与知识的关系,劳动产生知识成果及其社会价值问题。1人类劳动必然是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内在有机结合。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大多数体力劳动者知识水平低下;而且还由于阶级的存在,体脑劳动的分离(严格讲是指脑力劳动为主和体力劳动为主的分离),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某种意义上处于对立。因此,讲劳动就着眼于体力劳动,着眼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讲劳动价值则着眼干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要是从劳动的本质属性和条件属性两方面定义劳动的,并从三个层次把握劳动的内涵。目前,对劳动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与时俱进。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劳动,劳动是人类改造劳动对象形成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产品中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4.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时间与自然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存在着减少体力耗费、增加脑力耗费的情况。因此,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不仅存在反比关系,而且还存在正比、不变这样两种关系。由于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在价值估价时常常是不足的,因此,后两种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得不及前一种关系明显与普遍。  相似文献   

5.
脑力劳动也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力劳动是实践,这是公认的。那么,脑力劳动是不是实践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也应当包括脑力劳动。在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脑力劳动的实质和作用来看,它理所当然地要算作一种实践活动。我们知道,所谓脑力劳动,指的就是那种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以及从事政治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脑力劳动者可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主要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生产力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客观实践。 科学技术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以消耗人的脑力为主的复杂型劳动过程,它同一般其它体力生产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生产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科学技术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从事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切劳动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及其成果能够生产巨大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科技生产又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是生产的生产。面对现实,在整个社会生产劳动中,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从事复杂型脑力劳动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量逐步增加。这就是生产劳动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是历史的产物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是历史的产物,并不是象某些入所说的那样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原始社会里是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大家一同打猎采野果,都参加生产劳动。当时的生产力很低,人们的劳动的产品除了勉强维持最迫切的需要以外,不能创造任何剩余产品,因而不可能有人不劳而获;那时工具的改良和发日月,也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没有单纯的脑力劳动者,因此那时  相似文献   

8.
<正> 一、四种基本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社会分工是不可避兔的,脑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本质上看,不论哪种脑力劳动,都是象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智力的支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是人的筋肉、神经、脑等一定的生产消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9页);而且,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但是,具体分析,各种脑力劳动在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结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甚至可以说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一、科技成果是脑力劳动为主的商品科技成果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来完成的,也要有一定的体力劳动作为辅助劳动。尽管单位脑力劳动时间大于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可以通过一个大于1的系数关系换算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都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量是价值大小的体现,是等价交换的具体尺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任何一项科技成果都有自己的价值量,凝结着人类的劳动,所以说,科技成果具有商品的第一个基本属性——价值。科技成果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人都会抽象地承认,但在具体问题上则往往加以否定,他们把科技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的产品和劳务的服务中,物和劳动者的劳动结合在一起,劳动者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所以,任何一种劳动产品或劳务的服务中,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消耗的物质,一部分是包含在其中由脑力劳动形成的知识信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劳动产品或劳务的服务中物质消耗日益减少,知识信息含量日益增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体力劳动消耗日益减少,脑力劳动消耗日益增加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产品中物耗减少的速度是很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一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虽然有所发展,但水平还是极其低下的。那时,只有根据性别、年龄和体力的自然分工,还没有社会分工,更没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劳动者的劳动产品除维持自身生存之外,基本上没有剩余。后来,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渐次出现了畜牧业与农业、手工业与农牧业、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社会大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生产力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所获,除了养活自己外,还略有剩余。这不仅为剥削奠定了基础,而且给脑力劳动创造了前提,虽然就个别体力劳动者来说,剩余劳动产品数量极其有限;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体力劳动者群体的剩余产品的总和却相当可观,允许少数人从其中分离出来,专事文化、艺术和宗教等精神活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劳动力就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但哪怕是原始人在打造一把石斧时的最为简单的体力劳动,若没有目的,没有方法——没有智力活动的参加,也是根本不能进行的。人类主动地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与动物被动地顺从自然的适应活动的根本区别,便在于此。我们还应注意到,今人在体力上并不强于古人,而在智力上却有天壤之别——作为生产力之首要因素的劳动力的发展,主要就是其智力的发展,即精神生产力的提高,亦即作为过程来看的精神生产的扩张与增强。从奴隶社会发生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以来,脑力劳动的广度与深度便在飞速扩展:从牛顿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总规模扩大了100万倍,杰出科学家的总人数增加了32倍,科学杂志数增长了20万倍,重大发现发明平均每年递增2%;近100年来,科研成果增加了4倍,而产生同样数量的科技文献所需要的时间却只需要100年前的十分之一。在整个社会领域中,能够与这一发展速度相比较的,只有生产力本身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第28页)从近一百年来的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来看,也以平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是劳动者。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而工人和农民则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之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单纯的体力劳动或单纯的脑力劳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4.
陆晓光 《社会科学》2013,(4):161-177
庖丁解牛活动符合《资本论》"劳动"范畴之义;庖丁解牛生涯的追求印证并超出了马克思关于手工业劳动具有"半艺术性"的评断;庖丁解牛劳动饱满的艺术性内涵鲜明折射出马克思"劳动异化"说的美学关怀。《资本论》批判劳动"异化"的同时也注意到其"转化"的另一面,后者集中表现于凝聚了科技新知的现代工艺学。庖丁作为传统手工业劳动的典范,其手工艺在"受到工业革命的侵袭"之际,也可能转化进入现代工艺学新天地。《资本论》"劳动"观聚焦于体力劳动,而与《资本论》本身创造性的脑力工作相歧异,由此提出以脑力工作为对象的"工作美学"(working aesthetics)论题。庖丁解牛作为比喻艺术法则的寓言,《资本论》作为创造性脑力工作的结晶,两者的互文比较有助于开拓"工作美学"新论域。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一谈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有些人就认为是脑力劳动削剥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都是属于削剥阶级的,脑力劳动是不光荣的,而体力劳动则是光荣的,因此,对脑力劳动者采取歧视的态度;对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企图用压抑、扼杀智力发展去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看不见脑力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作用以及与体力劳动逐渐结合的途径。为了迅速发展脑力劳动,必须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指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所具有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信息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也就是信息劳动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个生产力系统来看,信息生产力处于主导地位。在科学技术落后,信息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物质资料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表现为单一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劳动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手段日益复杂化,社会巨大生产能力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日趋加深,以及社会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17.
“精神劳动”和“精神产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所谓的精神劳动就是脑力劳动或智力劳动,其本质是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作为精神劳动的产物,也具有与物质产品不同的经济特征,而科学知识是精神产品的典型代表,并且日益表现为精神生产资料,故澄清对精神劳动、精神产品等概念的模糊认识和误解,是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精神劳动和精神产品理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針与资产阶級的教育方針有本質的不同。資产阶級的教育方針是培养資产阶级的接班人,培养自己不劳动而又輕视劳动的知識分子,我們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針,是培养社会主义革命的接班人,不是剥削别人而是十分重视劳动的劳动者。党中央为了貫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針,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的勤工儉学、半工半讀的制度是完全正确的。貫彻这个制度,可以克服教育脫离生产、理論脱离实际,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分家的弊病,使教育同生产結合,理論同实际結合,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結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一个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生产,也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的。马克思的说明是有代表性的。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 这种社会的特点,恩格斯也作了简要的概括,指出:“直接的社  相似文献   

20.
以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在优势发展空间或区域分布为特征的产品内贸易分工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产品内贸易分工中"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与升级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我们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与产业内劳动转移与发展的规律,解析了产业内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与发展的现象及其原因,厘清了产业内劳动的转移、发展与横向产业理论的逻辑关系,阐释了产品内贸易分工格局下全球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根源,提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升级,是知识带动下技术与创新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