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唐后期至五代枢密院之演变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自唐代宗始至梁、唐、晋、汉、周五代各个时期枢密院机构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 ,认为枢密 院权力的起伏变化是受着唐代末年恶性膨胀的宦官政治与五代军阀割据的武官政治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五代为右武之世,重武轻文的社会环境使五代士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从政素质也相对低下.社会剧变导致士人节操观念淡薄,历仕多主、多朝者众多.他们谨慎地游离在政权核心之外,以务实权变之人生态度,在五代历史发展和延续中发挥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7.
齐辛同志《枢密院始于晚唐》一文(刊《学术研究》1988年4期)依据《东观奏记》、《唐语林》等材料纠正了《辞海》的有关不根之说。文章很有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言《枢密院始于晚唐》似仍未为允当。《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臧云甫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云,枢密院,原系内侍省,宦者为之,创于代宗时。但不详所据,故只能作为一种说法。又《石林燕语》卷四云:“枢密使,《唐书》、《五代史》皆不载其创始之因,盖在唐本宦者之职。唐中世后,宦人使名如是者多,殆不胜 相似文献
8.
9.
契丹南枢密院是主管行政事务和有关经济事务的部门 ,相对于北枢密院 ,其侧重于管理民事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辽代契丹南枢密院是从汉人枢密院过渡而来。且其过渡结束的时间为应历年间 (公元95 1— 968)直至兴宗即位前 ,契丹南院枢密使全部为汉人。既使在辽圣宗统和年间以后 ,随着封建化改革的推进 ,北面官系统的中丞司与南面官系统的御史台共同承担起了监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五代宋初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转折时期。统一与分裂、中央集权与藩镇割据的矛盾构成这一历史时期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对宋以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五代宋初削藩的全过程,以往史家已有所论述,但由于对五代藩镇兵制缺乏深入翔实的考察,这方面的论述不免失之于空泛,有些结论似有偏颇之嫌。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兵制的角度对五代藩镇和五代宋初的削藩措施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1.
杨建敏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12
五代柴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位置却成为千古之谜。2006年在河南省新密市境内发现的规模宏大的月台瓷窑遗址,从考古发现与文物遗存、文献记载、地名与历史传说、柴姓渊源等方面考察,可能就是中国陶瓷界苦苦寻觅多年的五代柴窑遗址。 相似文献
12.
黄洁琼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76-80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宦官成为左右中枢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宪宗元和年间基本确立的枢密使制使宦官参政合法化,德宗贞元年间确立的神策军护军中尉制则标志着宦官对中央禁军领导权的最终确立。枢密使与神策中尉也因此成为最有权势的宦官,被合称为“四贵”。他们在唐后期政治舞台上的表现极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唐末掌管皇命出纳、诏旨宣谕的枢密院,经过五代、宋的发展,成为掌管中国军政的最高机关。宋代枢密院的体制对邻邦高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丽和中国宋代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高丽借鉴宋朝很多,其中,也借鉴和发展了宋代的枢密制度。但是,对于两国的枢密院目前尚缺有机结合的比较研究。因此从宋和高丽两国枢密院的设立目标、组织机构、职能等方面,来分析宋代对高丽产生的具体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中韩政治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探契丹北枢密院的职能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丹北枢密院是辽代最高军政决策部门。它的设立是契丹族对中原封建政权职官制度的继承和改造的结果。在记述辽代历史的文献中,综合载录契丹北枢密院职能的主要有以'下史书。一是《辽史·百官志一》。其曰:"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检、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行不理民'是也"。另一部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六月,在记载耶律隆给病逝之事后,简略谈到辽朝官制说:"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善事"。后来,叶隆礼… 相似文献
15.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后唐时期,禁军名号凡三变。庄宗时期,禁军名号繁多,其家属亦分驻三处,禁军统帅称蕃汉总管。明宗时期,锐意整顿,创置侍卫马军,以捧圣为其军号,侍卫步军以严卫为其军号;禁军家属,全部集中到开封;侍卫马、步车之外,另有控鹤军,拱卫宫阙。禁军统帅有:判六军诸卫事、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末帝时,改捧圣为彰圣,严卫为宁卫。判六军诸卫事、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均不除授,侍卫马军和侍卫步军各置都指挥使。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