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家"可以用作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分别指说话人自己和听话人,即分别指代"我"和"你"."人家"还可以泛指或专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即指代"他/她".语言具有功能性."人家"指代"我""你"和"他/她"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并且有助于说话人实现其语用意图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快乐青春》2007,(10):28-29
1.有一天在路上,有人突然对你大叫,有人在追我,请帮帮我吧!"仔细一看,说话的那个人竟然是你的偶像.这时候你认为追他的人是谁?  相似文献   

3.
正通常,我们说一个人不爱说话,常与性格内向有关,又或者更严重的说,这个人可能有自闭症。可再想一想,又不尽然,特别是网络流行的今天,"不爱说话"现象更为普遍。那么,说话是干什么的呢?它是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感的,是完成内心思维意识化的一个工具,也是完成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手段。而不爱说话的人,难道就是不需要表达?没有内心想法、感受和情感的吗?当然不是,说话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手段,有时候"不说"也是一种交往方式。那么,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不爱说话"都有哪些心理机制呢?心理专家许浩  相似文献   

4.
南宋有"‘说话’四家"之说,现代学者对于究竟是哪四家一直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说话"作为讲唱伎艺的代称,其种类均十分丰富,尤以南宋最为繁胜。广义的"说话"名目不下20种,狭义的"说话"也难以用具体的四种名目来概括。"说话"伎艺在北宋虽已繁荣,但远不如南宋门类齐全,南宋后期,各类"说话"伎艺都发展成熟且有代表性专业艺人,因此,以当时居于文化正统地位的经、史、子、集四大类比附民间"说话"伎艺类别就成为可能。"说经"、"说参请"、"说诨经"等类于"经","演史"、"说三分"、"说五代史"等类于"史","小说"("银字儿")、"说铁骑儿"等类于"子","合生"、"商谜"、"说诨话"等类于"集"。南宋人谈"‘说话’四家"不是要指称四种具体名目,而是要涵盖整个讲唱伎艺,这在当时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5.
表达祈使义的"请"字句有"说话人请听话人做某事"和"说话人请听话人允许说话人做某事"两类,前者"请"后的动作由听话人发出,后者"请"后的动作由说话人发出.现代汉语的"请"字句多为前者,这一用法和文言很不相同.文章梳理了"请"字句的两种形式从并存到此消彼涨的历时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演变原因有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系统自身的调整和语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商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逐步地建立一个真正的买方市场。所谓真正的买方市场,就是首先从理论上划清过去把买方市场与资本主义混同的这种错误认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这个市场的本质要求就应当是买方市场。这个市场是消费者即买方能够说话、能够选择的市场,而不是消费者无权说话、不能选择、给你什么你就只能买什么的卖方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次,听一个很有心得的朋友分享:和爱人说话,如果对方情绪突然不好,一定要记得"拐弯儿",把话题引向别处,对方被你这么一带,走出那个"危险"的区域,就吵不起来了。这个方法其实是通用的。一个男子跟80岁的老母亲聊天,说着说着,母亲的表情一下子变了。这时候,他忽然说:"妈,那啥,你晚上想吃点儿什  相似文献   

8.
作为疑问代词的"什么",其无定性语义特征决定了它一般用来指示或替代不确定的对象。但在话语表达中,"什么"在满足一定的语义、句法、语用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替代交际双方都能确定的对象,这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这充分体现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并且,这种特殊的替代用法还具有缓和、强调、讳饰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昨天跟闺蜜一起吃饭,聊到在一段关系里什么是重要的。看得顺眼、三观一致、能彼此欣赏,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诉求,我们同时提到了一点:情绪稳定。在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身边,你会感到安全,他的稳定会激起你情绪里特别美好的地方。并不是说不会生气、难过、沮丧,而是当这些让你感受不好的情绪出现时,你也可以很好地处理。然而,安静地说话、好好地说话其实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我把你这(个)+NP”与“你这(个)+NP”是近代汉语新产生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的两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已有研究不足以解释其异同、理清其关系.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来源等多个角度对这两种句式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Sb实在是个NP"句式在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句式的使用明显受到"尽量赞扬他人,尽量贬低自己"语用原则的制约,同时该句式在表达不同语义评价时会受到句子主语不同这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P1NP2地VP"结构中做状语的多项式NP在语义指向和语义角色上均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并且对结构中标记词"地"的隐现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多项式NP之所以能做状语,其背后有一定的语用动因,有其一定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昊 《北方论丛》2004,(3):18-20
"说话"艺术是宋代在唐五代说话、寺院俗讲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瓦舍伎艺,话本则系由说话而来的书面文学,属俗文学的范畴.金代文学延续了北宋以来的雅、俗文学二维结构,金代的"说话"艺术承北宋而来,作为讲唱文学构成金代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说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的一位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说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住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  相似文献   

15.
正"你"、"我"、"他"和我、你、他的统一1."你"、"我"、"他"与我、你、他的错综关联我是本位实践主体,可以由三个实践主词来指代。其一,我可以由本位实践主词"我"来指代,这个指代为本指,发出这个行为的主体是我自己,相应的直观为本观。其二,我可以由对位实践主词"你"来指代,这个指代为对指,发出这个行为的主体是我的对位实践主体,即你,相应的直观为对观。其三,我可以由旁位实践主词"他"来指  相似文献   

16.
正说话方式会影响人的快乐感。刊登在美国《生活科技》杂志上的一篇报道指出,那些说话时经常使用"我"和"我自己"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心情,而那些爱说"我们""咱们""大家"的人更快乐。德国卡塞尔大学的研究团队选取了数百名志愿者,让他们参  相似文献   

17.
对及物施动句中"从 NP方所"及其相关句式的系统研究,对"从 NP方所"语义功能的分析、句中动词再分类的研究,以及"从 NP方所"与句中动词关系的探讨,可以解决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桂钿 《河北学刊》2005,25(6):44-51
董仲舒的天是多义的,一是整个宇宙,一是与地对应的上空,一是本原,一是神灵.神灵的天会与人君发生精神感应,天人感应经过一系列论证以后才确立的.董仲舒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相比,有位置、形象、说话、创造、祭祀等许多方面的不同.<圣经>中的"上帝"有很多故事情节,而"天"则没有任何故事情节,也不说话,天比上帝更抽象.上帝与天,是信仰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19.
在看书、看电影、网游时,或许你已经屡次遭遇"沙发客"这个新名词.曾有人以为这是指代那些卖沙发的销售商,闹出了一大笑话.而作为一名背包客,一名驴友,圈内的人都应该对这个词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家庭科技》2016,(6):26-27
正核心提示:《孙思邈方书》里有一句话:"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他将少说话列为"四少养生"之首,认为适度沉默是一种身心受益的养生方式。现代生活在赋予人们丰富色彩的同时,也附带着扰人的喧闹。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求静"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在这个沟通至上的社会,人的嘴巴、耳朵无时无刻不在被过度使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