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典并购理论认为,并购者以追求协同效应为目的。我国证券市场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并购案例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形——并购者利用其控制性地位获取巨额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直至掏空上市公司,并购的异化由此形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以发行管制、股权分置、并购监管不力和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为制度背景,构建了一个以预期控制权私人净收益函数为核心内容,能够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并购异化现象的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随后对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的众多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引伸出了治理并购异化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民企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这种原因,很多海外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吉利成功的收购沃尔沃成为民企跨国并购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从并购融资角度分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重大事件。通过分析吉利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来探讨其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与重组的含义与目的分析的电器000527收购小天鹅000418的收购案为参照案例,大致阐释了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与重组的基本方案与实施方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最后总结了股权并购与重组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股改之前七年内引发控制权变更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区分本地并购与异地并购、相关并购与多元化并购,对实际控制人通过转让控制权攫取私有收益的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际控制人,以及普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的非政府实际控制人将控制权转让给异地、异行企业时获得的转让溢价更高;支付较高控制权转让溢价的并购方实施内幕交易的程度更严重,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王雷 《管理科学》2016,29(4):80-93
控制权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控制权配置带来的控制权收益是激励投资家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手段。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从控制权收益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控制权配置问题。分析创业企业中公司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的控制权收益构成和类型以及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特征,厘清公司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各自私人收益、货币收益与其拥有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控制权共享收益来源,构建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的控制权共享收益函数,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战略收益、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以及控制权收益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以公司创业投资支持的110家不同行业上市企业3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控制权收益、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交互项对中国经济背景下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两类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创业投资者拥有的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正相关,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负相关,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创业投资者获得创业企业特定控制权比例具有正向影响,公司创业投资者控制权战略性私人收益对其自身获得创业企业特定控制权比例具有负向影响;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正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公司创业投资者战略性私人收益负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创业企业会给公司创业投资者和企业家带来不同的控制权收益,进而导致双方对控制权的关注程度和类型发生变化。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公司创业投资者和企业家对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进行控制权分类治理。 研究结论为完善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控制权治理、提升控制权激励效果进而促进被投资创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使我国长达12年的并购贷款终于解禁。并购贷款的发放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将促进我国企业运用并购贷款进行杠杆收购。本文以《并购指引》为分析背景,从并购方的角度,探讨基于并购贷款的杠杆收购业务流程及其面临的风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分配、并购过程中的再分配和博弈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控制权的竞争机制将会在证券公司并购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以下简称MBO),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权或资产,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通过产权转让实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和资源重组,是企业外部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然而,企业并购是一种高风险行为,众多并购案例的失败缘于并购风险管理的不当。因此,加强企业并购风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结束,证券市场将彻底告别以往的"股权分置"状态,迎来新的"全流通"局面。全流通时代并购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会出现战略性并购大幅度增加、收购方主动性增强且并购动因理性化、出现更多的要约收购、收购支付方式多样化、、让价格市场化以及外资并购更加活跃等新特点。与此同时,全流通时代的并购也存在关联交易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并购效率低、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以及外资并购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潜在的市场垄断威胁、并购引起失业以及恶意并购等问题。要完善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政府、责任机构以及上市公司都责无旁贷。政府部门和责任机构应完善并购立法,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规范关联方并购,完善协议收购制度,加大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减少政府部门的介入,建立公平并购重组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应明确并购动机,实现价值最大化,变更支付方式,提高并购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雷 《管理科学》2014,27(5):50-68
基于控制权收益交互作用视角,研究创业投资模式下的异质性创业企业控制权治理问题,分析控制权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综合影响下投资家投资专用性和合作双方信任度对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治理的作用机理,以193家不同产业类型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投资专用性、信任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质性创业企业两类控制权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异质性企业的控制权收益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导致投资专用性和信任对不同产业类型创业企业控制权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创业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较大、创业投资家的战略收益较小时,创业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与其投入资本的专用性、合作双方间的信任度呈非线性倒U形关系;创业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较小、创业投资家的战略收益较大时,创业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与其投入资本的专用性、合作双方间的信任度呈非线性U形关系;投资专用性与合作双方信任度的交互项与创业投资家拥有的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负相关,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样本中交互效应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兼并与收购发生法律效力后,从法律上讲该项并购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对并购企业来说,兼并与收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在1992年深入调查了英国最大的100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涉及50项并购交易超过130亿英磅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有54%的并购被认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整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收购兼并之前,只有不到20%的公司考虑到并购后如何将公司整合到一起;而并购后所能够产生的成本节约、销售增长则被大大地夸大了。”企业并购重组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实…  相似文献   

13.
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属于经济活动,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文章以财务管理为切入点,简要阐述并购重组的概念、具体方式和理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并购重组期间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剖析问题形成原因,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1996—2002年控制权发生转移的266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控制权发生多次转移与控制权发生一次转移公司的差异。研究发现,控制权多次转移的公司无论是短期业绩还是长期业绩都比控制权只发生一次转移的差,发生控制权多次转移的公司市值较低,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低,更可能是投机性的并购,公司控股股东的频繁更换无益于目标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当家族利益与上市企业利益相分离时,家族有动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采用控股股权转让与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度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达到30.56%;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显著负相关,与控股股权转让比例存在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离散度和大股东制衡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结构形式完整,控制权配置不合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陈颀 《经营管理者》2012,(5):203-2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商业银行实行海外并购的战略举措也越来越频繁。2008年,招商银行对香港永隆银行实施了全面的收购。本文利用考察企业并购绩效的常用方法——因子分析法,以招商银行13个指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并购绩效的综合得分模型,考察了其自收购前两年到收购后两年的绩效。研究发现,在实施并购当年,招商银行的综合得分在5个考察年中不够突出,说明此次并购从短期来看,其协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国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90年代初期,伴随着跨国公司系统化对华投资的全面展开,以并购方式的投资活动在中国政府和企业尚未作好心理上、理论上和法律上准备之前就已悄然开始。目前,外商投资方式出现了转向并购的明显变化:从以往的合资转向控股收购和控股联营,方式有整体收购,也有部分收购和合资收购,此外,还有在合资过程中增资扩股,由参股变成控股。收购的对象,目前已经从一般性企业转向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从零散选择转向行业进攻。鉴于跨国并购方式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为了保持有利竞争地位,而更乐于采用的一种跨国直接投资方式,我国“入世”后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那么,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的势头必将十分强劲。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以现金、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并购战略的核心就是期望所买的企业能物超所值。笔者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企业并购的利益和弊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通过理论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辩证分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控制权的关系,着手现状寻找问题,并从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结构角度提出解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矛盾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余鹏翼  陈新  陈文婷  余言 《管理评论》2022,(12):251-263
投行参与并购重组既可以提升投行声誉,又有利于提高市场并购效率。本文基于关系契约理论,以2013—2016年中国沪深A股发生并购事件的收购方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现有关系契约构建的投行关系损害了企业长期和短期并购绩效;投行声誉提升了企业长期并购绩效;在声誉较低的投行中,投行关系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低效率并购提高了外部投资者与收购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投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并购绩效。本研究揭示了投行关系和投行声誉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为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投行参与并购重组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