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研究出的《词语语音积散输入法》,只涉及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和无同音节。语音具有积散特点:“积”,指无调音节、声母和韵母之间可组合;“散”,指无调音节、声母和韵母可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2.
怀集县是广东省北部的一个主要流行粤方言的县。这里的粤语以县城的下坊话为代表语,它与广州市粤语的比较起来,具有如下的语音特点:1.部分非组字在下坊话中读双唇音[p]、[p■];2.古知母、澄母部分字读[t]声母;3.古见系字有齿化的现象,在流、深摄三等前读[■]、[■■];4.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大部分字均读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5.有以不圆唇元音[E]作主要元音的系列韵母,读这些韵母的字广州话主要元音大多是[a];6.咸摄开口三等、咸摄开口四等[-m]尾变[-n]尾、[-p]尾变[-t]尾等。  相似文献   

3.
略论“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被颠倒了的现实地位入手 ,用大量事实证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应居中心地位。文章认为“声调是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重要标尺” ,“普通话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普通话的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话的等级水平”。从“声调中心”论出发 ,文章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让声调与声母、韵母“平起平坐” ,必须摆正声调 (腔调 )在普通话测试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重视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浚县方言中的"圪"头词存在着语音和谐现象。辅音声母的和谐表现为前后音节送气、不送气的一致;韵母的和谐表现为前后音节唇形圆展一致。声调的和谐表现为:如果第二音节为无法复原的轻声,"圪"读24调;如果第二音节为可以复原为214的轻声,"圪"读42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初上年级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过程和初上、中上、高上等三个年级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的年级差异作纵向与横向的考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初学者的声调、韵母、声母意识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属于整体发展;第二阶段出现声母分化,声调和韵母意识发展同步;第三阶段声调和韵母分开,其反应成绩依次表现为声调优于韵母,韵母优于声母。音素的发展优于音位;音位意识发展最迟。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途径即声转、韵转、调转,声母在古代称为"声纽",是汉语音节的"枢纽",声母的变化是汉语语音变化的关键因素,汉语词语衍生、古籍训释、语音发展都跟声母关系极为密切,运用"声转"理论结合韵转、调转理论,可以说明汉语语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早期韵图在重纽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但其价值不宜过分夸大,龙宇纯否认韵书的价值,转而以韵图作为立论的基础,这种做法忽视了韵书和韵图之间的语音差异.同样是谈重纽问题,龙宇纯和学术界其他学者所指的对象其实不是一回事,根源在于对重纽之“纽”的内涵理解不一致,龙宇纯把“纽”理解为声纽,而实际上指的应是韵书里的小韵.  相似文献   

8.
吉林方言区和北京官话区同属一个方言区——官话大区。因而,吉林方言区的语音系统在声、韵、调三方面同北京语音的声、韵、调系统是基本上一致的,都是21个声母,39个韵母,4种声调。既没有四川地区n、l不分,把“男人”说成“兰人”,把“大梁”说成“大娘”的笑话,也没有广东地区h、f相混,把“工会”说成“工费”,把“弧度”说成“幅度”的烦恼。.但是,我们吉林方言区的人在声母发音上却存在着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平翘舌音不分。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从分清与读准这两方面加以阐述。z、c、s和zh、ch、sh这两组音中,z、c和zh、ch…  相似文献   

9.
陈晓红 《中州学刊》2007,(6):247-248
鲁迅在阐释语言文字的功用时认为,语言有形美、音美和意美三美。其中,音美是运用汉语特有的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的特点,在语流的抑扬顿挫中,形成优美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达到“铿锵和鸣”、“掷地作金石声”的效果。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语音修辞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声、叠韵与叠音的音律美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  相似文献   

10.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发生学角度认为,拼音文字采用“元音、辅音”二维方式来表达“所指”,而汉语语音则采用“声母、韵母、声调”三维方式表达。它们没有好坏高下之别。在文字结构上,汉字也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二维线性排列,而具有三维立体特性,并决定了它具有容量大、信息多、内涵丰富的科学价值,这是重新认识汉语言生命力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客家话影响较大.但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客家话对粤语亦产生影响.本文论述这些影响,内容有古全浊声母的送气读法;晓、匣母合口读f;疑、日母(细音)合流为鼻音;溪母保留送气;特殊的kv、k‘v、声母;精、庄、章组的分混;晓、匣母细音读擦音;韵母缺乏撮口呼;舌尖元音 ;蟹合一帮组读 i或i;山、咸摄细音保持复合元音的读法;古鼻音韵尾的丢失与归并;粤语、在石歧郊区话的混读;四邑话舒声调与客家话声调的类型接近;中山客话与石歧话声调数目.  相似文献   

12.
关中方言不同地点“瓢虫”名称有差异,“放羊娃”名称中“放”与“羊娃”的关系较松散,从词源上看“放”本作“胖”讲,“胖”读[fαη]可能是历史上关中方言江韵唇音字读唇齿化声母在词汇中的保留.“胖羊娃”写做“放羊娃”应是语音发展后受到俗词源影响的结果.“燕娃虫”实为“艳娃虫”,“妈妈羊”可能系“娃娃羊”音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韩国语容器标记“()”和“()”都用来指实体的内部,二者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明确分工.现从实体的维度、实体的非离散性、时间概念的表达、状态的表达等方面分析揭示“()”和“()”的使用特点及差异.  相似文献   

14.
周克庸 《东岳论丛》2006,27(6):151-154
蔡永贵撰文对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声母的假说提出质疑,并提出“上古时期汉语词汇中就存在双音节及多音节词”和“上古曾有过双音节字”的新假说。然而,从汉语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语言实践事实等角度,考察蔡文的论证和论据,可以确认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声母的假说是成立的,蔡氏的新假说大可商槯。  相似文献   

15.
吴燕 《阴山学刊》2011,(4):36-42
在包头方言入声字中,有几个入声词头运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属“圪”字。“圪”[ka?]保存了入声喉塞音[-?],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语气词。“圪”由一个表示“墙高”或“高土”的实语素演变为一个词头的虚语素,是与实词虚化有关。从汉语语音发展序列看,包头方言的入声已完成了[-P—t—k...  相似文献   

16.
兰州方言和北京方言的来源是共同的,它们都是由古代汉语分化而成的,因此兰州语音和北京语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来。掌握这些对应规律,学起普通话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兰州语音和北京语音的对应规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兰州一种音和北京一种音应用范围完全相等(有个别例外字)。包括两种情况;1.两种音完全相同(如兰州的p声母北京也读p声母),2.两种音相当(如兰州的iē、uē韵北京读ian、uan韵)。二、兰州一种音和北  相似文献   

17.
《论语》等儒家元典中的“忠恕之道”再生产着“君本位等级制”。如果“忠”侧重“尽己事上”而“明明德”的“真理性”要求,那么,“恕”则侧重“推己接下”而“得众使民”的“权力性”要求。这是“第一轴心时代”造就的政治伦理通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最能知“己”而自居“己”的儒士或知识分子,大都在“大义”上极尽至善解释之能事,以为自己在做着“成人仁,助教化”的大业,庶不知乃是“为尊者讳”。  相似文献   

18.
判定若干字是否同源,应该有两条标准:一条是语音标准,一条是语义标准。就语音标准来说,一般认为,同源字之间必须是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从语源研究史上看,除音同外,还有两种音近关系可以作为判定同源字的标准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的。这两种关系是:①声纽和韵部相同,只有韵头的差异。②声纽和韵部同时相近(声纽同类,韵部对转或近旁转)。这样,各家的分歧便集中表现在对以下两种语音关系的不同态度上面。这两种关系是:①只有声纽相同或相近,而韵部相远。②只有韵部相同或相近,而声纽相远。各家对于这两种关系所持的态度约有四种(就主要倾向而言,容有个别例外):一是全部承认,早期声训学者如刘熙等人是。二是全不承认,晚近学者如王力等人是。三是倾向于第一种关系,以王念孙等人为代表。我们称之为“双声说”。四是倾向于第二种关系,以黄承吉等人为代表。我们称之为“叠韵说”。  相似文献   

19.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语音方面的差异比较突出。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既存在对应关系,亦有不同。通过比较,不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也为包头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0.
富善是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北京附近生活了近60年的著名美国传教士和翻译家,他所编的《华英袖珍字典》是记录当时北京音的重要资料。该字典通过多种方式保留了北京话大量的旧时异读,反映了连读音变、现代已消失的音节、俗读和文读、古庄组字声母异读、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异读等重要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