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意味着古代传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现代性”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概念,是指现代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和演进逻辑,“现代性”既有进步意义也有负面效应;而“现代主义”则是一个具有思想文化意义色彩的范畴,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指审美现代性。“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萌生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很多小说中都隐藏着一个反传统、反现实、反当下、反理想的传奇构架,通过对普通市民的恋爱梦想、金钱梦想、神圣价值等一切具有现代市民白日梦特质的传奇式幻想的解构,从更为深刻也更具超越性的层面上揭示了现代市民价值观。这些想象的幻灭,缘于张爱玲对现代市民价值观的清醒认识,她对现代市民白日梦的解构,预示着现代市民小说进入了更清醒、更现实的成熟阶段。她将现代市民“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更深沉的道德涵义,张扬了日常现代性的可能性,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进行一系列求解现代性问题的实践,奠定了德里克将毛泽东及其思想放入现代性的视野加以审视的合理性。德里克从“矛盾”这一核心概念入手逐层剖析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指出毛泽东是在一种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的张力关系中处理各种矛盾并建构了他的理论体系,而毛泽东力图建构的现代性则是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病的另一种现代性。德里克这一尝试性的研究开启了毛泽东研究的独特视野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国文论知识生产中"反本质主义"文论范式的兴起,与20世纪后期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现代性知识学"合法性"危机直接相关,意味着现代性知识型与后现代知识型的理论分野由潜在状态走向了知识学前沿。作为一种体现着鲜明"反思"特质的文论范式,反本质主义通过标举反独断论和反实在论而揭示了文论知识效度的相对性,通过强化公共关怀的现实政治指向而体现了文论知识的公共性,通过对于历史化、地方化、语境化的辨析而凸显了文论知识的建构性——相对性、公共性、建构性据此可视为反本质主义文论范式的知识学特征。反本质主义凸显了与现代性文论具有知识型之根本差别的不同知识学立场,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论知识生产与理论探索,并在实际的文学、文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知识建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创新和就业二者之间呈现出双重矛盾的态势。习近平在关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论述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提出“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的关系”的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实效证明,习近平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结构性就业关系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创新与就业问题的现实矛盾正是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它的理论特质,并且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从多角度展现了它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是以启蒙现代性对立面出现的,这种冲突的现代性传入中国后,现代性的错位、价值观的背离致使中国文学并不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质.然而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都不能解释现代文学创作的实绩,审美具有自身的现代性.现代美与永恒美都是现代意识的表现和现代形式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现实主义倾向并不能以西方现代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它在积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依据传统社会性别,美国妇女的社会身份是贤妻良母,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极其有限。选举权实质性拓展了妇女群体的参政空间,右翼妇女自然包括其中。在罗斯福“新政”和二战期间,右翼妇女以反共、反犹、反“新政”、倾纳粹为核心的思想极具时代特征。在上述思想驱动下,她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试图影响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右翼思想和反战行为的解读,可剖析右翼妇女参政对美国传统社会性别的颠覆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谈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便无法回避其西方背景 ,而强调西方背景往往又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误解成简单的移植。本文拟通过对“现代诗”和“现代主义诗”两个概念的清理辨析 ,希望达到对“现代性”较为准确的认识 ,从而探索产生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潮和中国特殊现代性双重背景之下的中国现代诗中的现代主义诗歌的诗艺追求———即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时代虽然已经终结,但其现代主义的文化却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后殖民阶段新的力量布局让人们思考现代主义非西方历史的可能性及意义所在。随着新的“当代”概念的应运而生,后殖民批评为新的“当代”认识论构建了基础,“多元现代性”的宏伟蓝图被描画出来,现代主义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艺术”。恩维泽用黑格尔式的逻辑证明非洲当代艺术不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拒绝,而是现代性“目的论延展”的结果。现代性不能被否定,只能被完成。   相似文献   

10.
乔治.艾略特被公认为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但她最后的小说《丹尼尔.德龙达》却在主题、人物和创作手法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性:异化主题初露端倪,女主人公具有某些反英雄特质,大量采用诉诸梦境、幻想等手段的心里描写、打破时间顺序的叙述以及开放性结尾等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宁波籍的袁可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家的代表,他在系列文章中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和具体策略,其中针对新诗感伤诗风提出的反抒情,针对新诗“意义明晰”阅读惯性所倡导的“晦涩”,针对“单纯”式诗思模式提出新诗的综合性特质,都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些理论在后来的新诗发展中仍得到明晰的回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中,具有现代主义特质的诗歌仅占他们作品总量的一小部分,数量虽少,质量却是上乘的.这些诗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质,诗人们对存在的质疑、对生命意义的探问、对人的异化现象的思考,都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在七月诗派的作品中,诗人们对现代主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娴熟而自觉的,也是丰富而多样的,这些艺术手段有的是贯穿在诗作的整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中国作家在接受现代主义时表现出明显的“浪漫化”倾向,注重反传统、重个性的先锋精神,并对其寄予启蒙大众、引领人生的“厚望”。“五四”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诉求发生了由文化启蒙向社会革命的转变。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现代主义逐渐被左翼文艺界指称为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艺术,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反面。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这一“颓废性”嬗变,既有社会现实的外在因素,也有艺术自身的内部原因,更与这一时期俄、日激进文艺思潮及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一个模糊、多义的范畴,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审美自觉是现代性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与现代性启蒙思潮的“理性崇拜”不同,审美自觉将“现代性”推进到了一个“感性解放”的阶段。现代唯美主义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推进了现代性视域中对于人类自由和艺术自由的理解。以“感性解放”为特征的“感性学”的建立是一种美学自觉,以“为艺术而艺术”为旗帜的现代主义则是一种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尼采式“反启蒙的启蒙”的个人主义具有启蒙与反启蒙的两歧性以及“排众数”与“觉民众”的内在紧张,其以“超人”为典范的“立人”理想难免带有浪漫主义审美乌托邦的虚渺。五四以后,从《娜拉走后怎样》起,鲁迅开始疏离尼采及其早年任个人、重精神的启蒙主义,并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尼采的个人主义位于现代思想光谱的左右两极,作为资本主义19世纪文明的批判者,他们都提供了各自矫正与补救现代性的方案。鲁迅是一个启蒙者和现代性批判者,他批判“至偏而伪”的资本主义19世纪文明,而冀望于20世纪新文明。当鲁迅的尼采式个人主义幻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提供了可替代的人类解放的新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美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尽管在类型、根源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但美国“肯定性行动”作为反就业歧视的政府政策,在其制定与实施中不乏可供借鉴之处。本文结合“肯定性行动”的特点,提出中国在反就业歧视过程中应在完善政策制定机制、健全法规内容、加强执行机构及把教育和就业相结合等方面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阐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文化特征,认为针对启蒙的理性精神及由此造成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现代主义致力于文化价值的重建,因而在精神倾向上是反现代的;而另一方面,现代主义艺术又顺应现代性的要求,在表达形式上采取技术主义和语言论的立场,以不断更新和变换着的形式延续着它对传统的反叛。这一矛盾支配着现代主义的发展轨迹: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将其语言的探索建立在本质论或本体论的基础上,力图通过艺术的视界展开或重建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是,当现代主义艺术彻底摆脱了对世界的兴趣,并最终耗尽了它的形式上的可能性时,也就宣告了自己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谜语特质"是阿多诺对现代主义艺术意旨的独特设定.该设定既是对传统美学带来的艺术危机的回应,也是对文化产业表征的现代性危机的回应.这种双重回应及其表征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尽管弥漫着悲观的气息且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它毕竟拥有批判性的张力,指明了通往完整的自由、通往艺术真理的审美赎救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日本尼特族的剧增动摇了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尼特族的出现、变化趋势及多样性等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现象的社会成因;概述了日本政府从政策上、宣传上、实施上、教育上全方位地动员社会以帮助尼特族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培训、就业模拟等卓有成效的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啃老族”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施蛰存是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创作了一批“独辟径蹊”的现代主义的小说 ,但这些现代派小说同时呈现出非现代主义特质。这一方面源于他内在自身思想性格的两重性 ,一方面由于受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