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 1949 以来中国发行的水利邮票系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新闻学相关知识,对邮票反映的水利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总体来看,邮票反映的水利形象可归纳为: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灌溉与城乡供水以及大型水电站建设是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现阶段水利发展前景良好,水利人具有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环境优美。 邮票上的水利形象基本反映了中国 60 年来水利发展的实际形象,但与客观、真实的水利形象相比,还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水利部门积极加强与国家邮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从思想认识、选题规划、科普宣传以及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邮票中水利形象的塑造,为新时期水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宜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铁蹄下所开办的包括宜昌书信馆在内的商埠及其邮政,深入剖析和阐述了宜昌书信馆邮票。提出了对包括宜昌在内的书信馆及其邮票的观点论述,以供诸家评论和研讨。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时期的邮票上的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的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也有巩固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匡满 《社区》2010,(23):55-55
盛世收藏,中国出现收藏热已有30年了吧。从邮票到古玩钱币,从字画到火柴盒、打火机。从旧家具到各种票证,乃至民间工艺品,这些都不稀罕了。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8,(2):36-37
邮票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窗口,因此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你知道吗,在世界战争史上,邮票也扮演过特殊的角色,在这些“国家名片”的背后,充满着战争的硝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国家财政直接补贴、减免税收、转移业务收入补偿普遍服务、赋予邮政赢利性业务经营权、建立普遍服务补偿基金和赋予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专营权等传统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存在的缺陷,探讨了产生的原因,构建了基于电子邮票的邮政普遍服务亏损补偿新机制.详细阐述了电子邮票的组成字段、电子邮票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交易过程,讨论了在这种新机制下邮政普遍服务亏损补偿的实现方式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邮票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共发行少数民族题材邮票26套。少数民族邮票发行存在着数量少、主题单薄、形式缺少变化等方面的问题,使邮票未能充分发挥其促进民族认同、民族团结的作用。因此,重视少数民族题材邮票的发行,更多关注邮票促进民族团结、提升国家凝聚的文化符号功能,应当是新时期邮票设计与发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1997年邮市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陷入到了长达13年的低迷期,市场的连年萎靡也让邮商们纷纷转行。很多盲目跟风者尝到了高位套牢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集邮爱好者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邮票、邮品很难分清,但只要搞清它的志号及含义,就能很方便地收集、归类了。邮票志号就是印在邮票图案下方的编号,一般表示票种、年份、套号、枚号。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的众多独立小流域在明清时期已经发育出了较为完备的传统水利秩序,支持了其流域内的中小城镇及附属灌溉农业区的存在。本文以古浪县大靖河流域、景泰县大沙河流域和察布查尔县阿帕尔河流域为观察样本,叙述了其自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秩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西北干旱区小流域传统水利社会的形成原因、演变轨迹和运作特点。指出西北小流域在水利制度上的封闭性导致其成为现代水利事业的阻碍。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在打破这一封闭性对流域内人口的制约和束缚之后,西北干旱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才有了大的发展,实现了现代水利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明朝成化年间郧阳抚治的设立,为抚治驻地十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一代代郧阳巡抚的督导和支持下,十堰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公共设施的水井建设成效显著,汉江航道的运输条件也明显改善。水利事业的进步不仅为十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区域地位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对十堰的区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程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清代直隶河道总督又被称为北河河道总督或直隶水利河道总督,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管理直隶以及京畿地区水利与河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不仅担负着永定河、子牙河、海河、运河、东西淀等诸河流、湖泊的修治、抢险、抗洪等任务,而且对催攒漕船、治安巡防、管理河工都有相当大的责任。对直隶河道总督的设置、功能、裁撤等诸方面内容的考证与分析可揭示有清一代封建国家对直隶地区河务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现代水利科学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水利历史研究的功用;举例说明历史研究的主要领域、途径和方法;分析了传统水利科学的不足和优点及其在当代水利科学发展中的价值;阐述了水利历史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文化产生于人类的水事活动,水利实践是水事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使中国当代水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当代中国近60年水利事业的新面貌,不仅体现为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水利精神的开拓、创新。这既是对优秀水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水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灌溉之最"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是我国古代修建的最长的灌溉渠道。水源引取自渭河的支流泾水,创建时渠首工程属无坝引水类型。作为我国水利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诸多设计思想,为后世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謇、黄炎培、许肇南、李仪祉、茅以升、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黄文熙、钱正英等水利教育先贤,既是河海大学的创办者和教育大家,也是中国水利教育历史上的杰出代表。总结水利高等教育先贤的教育思想,将其概括为实业救国、科技兴国的水利教育目的论,爱国爱水、务实重行的水利教育培养目标论,实践精神、技术规范的水利教育核心内容论。这些思想精髓对河海大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水利高等教育的人文底色,助力水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推陈出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西京建设档案、地图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安城市供水、排水体系建设、自来水建设规划、渭河航运规划等内容。分析认为:陪都西京时期的城市水利建设是当时西安城乡诸多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城市近代化步伐藉以迅速加快,城市景观面貌得以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20.
水利名人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这3种精神内涵丰富,值得今天的水利工作者深入学习、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