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陶器时代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关于触觉的文化“文本”,它们不仅构成了中国史前艺术研究的对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早期华夏审美意识的发生,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史前艺术“触觉”问题的思考。在陶器时代,人的触觉认知方式不断得以凸显,手成为触觉重要的认知器官;陶器的材质、工艺、器型、纹饰及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触觉特质;彩陶的绘制工具、纹饰、器型、功能,也都具有触觉特质。触觉与触觉性问题的提出及其探讨,为中国文化的观察与思考,提供了视觉认知之外一种较为独特的视角、路径、观念或方法,因而有可能获得对中国艺术与美学的全新体认。  相似文献   

2.
“陶器即媒介”,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而对人类“陶器时代”史前文明所给予的一种学理性诠释。若将史前陶器及其造型、纹饰和陪葬功能置于麦氏的泛媒介论、媒介延伸论和媒介讯息论等媒介理论视域中,即可得出下述四个阐释性结论:陶器首先是延伸人体媒介的体外代具,其次是普渡先民灵魂的诺亚方舟,再次是承载象形符号的文化媒介,最后还是缔造史前文明的技术媒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陶器是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篇章。重新审视和讨论民间陶器的审美意义,不仅使艺术创作 氛围增添了来自民间的新鲜气息,同时也使现代文化观念向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的主要器形、陶质陶色、制作方法、纹饰等方面对比研究,从陶器的角度分析两个地区的先民是否存在文化交流。通过初步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彩陶受到了甘青地区及中原地区的彩陶的影响,甘青和辽西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黑陶是一种古代的黑色陶器,是中国古陶器中独具艺术魅力的瑰宝。绥棱黑陶是“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是中国现代黑陶的发祥地。绥棱黑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所处的地域和不同时代给予的不同影响,逐渐演变成绥棱黑陶,如今古朴、凝重、多层透雕、形式丰富多样、构成元素独特等特殊风格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荣昌陶器技艺是中国传统陶器技艺的重要组织部分,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而久负盛名,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又与广东佛山、江苏宜兴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陶都”。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荣昌陶器为巴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重新梳理荣昌陶器技艺产生和发展的场境,发掘潜藏在陶器技艺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动因,能够使我们在文化生态和生产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荣昌陶艺。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西古代哲学来看,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人注重于认识事物的结构、特性和本质,中国人则侧重于认识事物对人的作用、影响与功能。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具有一种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这种宇宙意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史前文明中,人们从太阳观测中得出亚形观念以及亚形由对大地之形的描述上升到精神性形式母题的过程,透视出古代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而亚形和古代礼制、亚形变迁与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宇宙观念和思维模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中蕴涵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亚形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异,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索各文化之间联系的可能性线索.而亚形最终堙没在东方文明里,却成为西方文明的神性象征,从中可以总结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精神和心灵的角度来观照历代海赋,可以发现在农业文明背景下,中国古代文人开拓出一片精神文明的海洋。唐以前的海赋着重表现游仙之乐,表达对仙界的神往之情。唐以后海赋作品融入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不同于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融汇着神仙思想、宇宙观念、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老子将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表述了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老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了宇宙生成论,其后经淮南王和张衡发展,成为道家和中国宇宙发展论的主旋律k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包含着天道自然的哲学观念;而(老子)对人类生命科学、冶炼术、交通工具等等的探索和成就,不仅表明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自然科学家,也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三彩是唐人艺术地观照世界的重要写照.唐三彩表达了具有时代风范的独特的美,对形式结构的精益求精,对视觉效果的刻意追求,对色彩的纵横挥洒和创造性发挥,使其被赋予一种前期未有、后代无复再现的鲜明的形式美感意蕴,构建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一种超越传统的新的典范样式.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传播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科技传播在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推动经济建设的现代化 ;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开发工作 ,推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可以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推动人们观念的更新和世界观的进步 ,促进人的思想现代化 ;可以传递大量科技信息 ,开阔人们的眼界 ,促进人类知识水平的现代化 ;可以推介先进的生活理念和社会生活方式 ,促进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化学史中的一件大事。本文探索内蒙古地区最早陶器的出现与使用问题。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4000年以前,内蒙古地区已有陶器出现并在生活用显中大量使用陶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社会发展方略的总体部署。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其命题的核心内容,彰显了对人的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审视宪法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历史的新跨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引起社会精神生活特别是价值观领域的深刻变化,使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具有了崭新特征。这些特征将直接决定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面貌,必须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开放的、动态的,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提升,形成与时代息息相通的新的时空理念。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其理论溯源与实践检验无不与时代紧密相关,并在时空发展的历史中获得时空理论内核的支撑。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理论的精神实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也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泛和深远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的理念,大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树立科学的定位观、教育创新观、新的教育体制观、宏观的教育时空观、教育服务产业观、适应性的质量观、德育为先的育人观、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观和动态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相似文献   

18.
侯马陶范是晋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范器型和纹饰上的种类已涵括了大多数已知的晋国青铜器。侯马陶范构建了中国当时的青铜文明,它对晋国青铜文化乃至中国青铜文化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荣辱观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爱国主义、崇尚科学、劳动观念、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调查与分析了青少年荣辱观现状,并且提出建立健全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法制,强化舆论宣传导向,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净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