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贞观年间 ,基督教聂思脱里派 (当时称为景教 )开始传入中国。但到唐武宗时 ,因政府采取“灭佛”政策 ,景教在中国内地灭绝 ,景教徒纷纷迁居中亚地区 ,并在漠北蒙古地区继续传教。漠北各部中 ,克烈、乃蛮、汪古各部广泛流行景教。元代 ,蒙古兴起并统一漠北各部后 ,景教开始在蒙古部中流传。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是世界性宗教,它在中国的流行曾经有过漫长的历史。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聂思脱里派(中国称为景教)最早于公元7世纪传入唐代中国,到武宗会昌灭佛(845年),在中国流行了二百多年。13世纪初,蒙古兴起后景教和天主教又传入中国,流行了一百多年。但唐元二代传入之基督教最后都湮灭了。研究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历史,对于了解唐元二代中西文化交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牛汝极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63-181,206,207
7世纪中叶,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开始传入中亚七河地区,并为突厥语部族所信仰,汉语称之为景教。蒙元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了宽容的宗教政策,景教在七河地区臻于极盛,与其他宗教一起形成了多元化宗教局面。14世纪中叶,随着突厥语部族改宗伊斯兰教,景教逐渐趋于湮灭。通过对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可知,七河地区基督徒的日常用语主要是中世纪突厥语方言,而在传教场合则主要使用叙利亚语,但叙利亚语并非当地的主流语言;当地家庭普遍有基督徒,除了传教士以外,信徒中还包括其他职业者,比如军官、教师等;元代七河地区的基督教与中国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反映了彼此的联系和互动。七河流域发现的碑文资料对重建当地基督教的历史,全面认识元代中国和中亚基督教的真实状况,丰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地会(China Thland Mission)、循道公会(Methodist Missionary sodely)是基督教(新教)传入贵州历史最久、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宗派。1903年和1905年,内地会与循道公会开始传入黔西北苗族地区,后逐渐发展到彝族中。1914年,两派以威宁县灼圃梁子为界划分传教范围,内地会在灼圃梁子东南,循道公会居梁子西北。双方互不干扰,自谋发展。数十年间,两个宗派都在苗彝群众中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归化基督运动”,分别拥有苗、彝族信徒万数之众。内地会建立的“葛布苗族教会”和“结构彝族教会”,循道公会建立的“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四方井彝族教会”,都成为全国较大的少数民族教会,名扬遐迩。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于1922年编纂的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资料《中华归主》一书评论  相似文献   

5.
论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文化张巨成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云南的时间虽然比沿海地区和内地较晚,但基督教在云南,特别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之快,发展之广却是突出的。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的冲突,远较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冲突为小;基督教在中...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或耶稣教三大派)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奴隶社会,而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盛行,并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近代,曾经发生过颇大的影响。据可靠史料,基督教最早传入我国,当在公元七世纪,时值我国封建社会的盛唐初期。最初称为“大秦景教”,简称“大秦教”或“景教”,实系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其创始人聂斯脱利主张基督“二位二性”。由于违反“正统”教义,公元431年在以弗所(遗址在今土耳其塞克城以北)召开的宗教会议上,被东罗马皇帝和罗马教会判为“异端”,予以革职流放。他的信徒逃往波斯,得到波斯王的支持,公元五世纪末叶在波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新教)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秀伟 《天府新论》2005,(4):119-122
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大学。教会大学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给中国传统教育带来了新鲜空气,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地区,唐代即已有基督教活动,至元代,已发展成相当规模。只是到了明代以后,新疆基督教才逐步衰落,以至消失,清末又重新传入。据《新疆图志·交涉志》记载:“案查新疆教堂之设,实始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法国神甫石天基、教士梁明德于伊犁宁远城外东梁上设立天主堂一所,实为外人入新传教之始”。但在《新疆图志·交涉志》中,则记载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天主教教士石天基来新疆绥定  相似文献   

9.
中古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支派景教在唐元二代兴盛一时。元代的大部分景教徒来自操突厥语和蒙古语部族,他们既十分注重基督教的十字架图案和基督教东方教派的叙利亚文"宗教文字",又融合中国本土的莲花和祥云作为"文化符号"以吸引信众。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发现的一枚铜镜上的叙利亚文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其内容来自《旧约全书》或《新约全书》中《诗篇》的相关章节。同时,作者还从图像学的视角分析了此铜镜上的十字莲花图案,生动展示了元代中国景教信仰传播发展的历史画面,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良臣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57-58,130
自唐朝以来,基督教想传入中国的行动就从未停止过,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原因以失败告终。随着国门被战争打开,基督教真正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叶后,并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发展起来。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的实宗教体景观——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的相关因素对其分布规律及空间演化的影响,剖析基督教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中国如果从唐代算起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基督教在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但从总体上来说,如果和佛教传入中国相比,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入并不太顺利.直到今天基督教作为一个来自西方的宗教,始终未能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在宗教的理论上也没有很好地完成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创新.这里原因何在?本文仅从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所遭遇的问题与困境出发,分析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所面临的挑战,说明基督教如果要在中国的文化境域中得到发展,与其他宗教和睦相处,就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明末基督教传入中国后 ,耶稣会士与中国儒家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 ,在基督教与儒学之间进行了深入的接触与对话 ,耶、儒之间既有会通 ,也有冲撞 ,体现了异质文化交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著文概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七个基本特征:①中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后的四十年(610~651)期间就传入了中国,主要是落居中国的外国穆斯林构成的。②封闭性的宗教。在传教方面,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保守的,它不向非穆斯林主动宣传教义和吸收教徒。③教派门宦比较复杂。大体  相似文献   

14.
一、基督教传入四川简况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轰开了闭锁的中国大门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法国首先为天主教取得了在华传教权,紧接着英美等国的基督教(新教)也获得了在中国公开传教的权利。而且,基督教在华的势力,比之早来的...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美术传入中国是伴随着天主教的在华传播而来 ,本文借助于大量的中西文材料 ,探讨了天主教艺术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史实。西方传教士直接将海外的宗教艺术品带入中国是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的重要方法 ;而在中国内地刊刻和复制天主教艺术品 ,则是西洋美术在中国内地更为普遍的传播方法。同时 ,在天主教美术作品广泛传播的同时 ,西洋美术理论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佛教与基督教文献翻译,回顾了翻译在这两大宗教进入中国文化后的表现,从宏观文化背景及微观文化背景两个角度剖析翻译与佛教在中国的接受和对基督教在中国的拒绝之间的关系,论证翻译在一定文化背景影响下对文化传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明末(1625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下称景教碑)出土后,研究景教之中外学者,代有人在。“景教是唐朝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的一教派”,几成定论。但有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景教确实烙印着老子思想的印记。研究者对此虽有涉及,却未作深究。本文拟将景教教理与老子学说作些比较,并由此探讨老子道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从景教碑看景教与老子的关系景教碑是研究景教最确凿的资料。其中明显地把景教与老子联系在一起。据景教碑载,贞观九年(635年)景教传入中国时,唐太宗是很认真对待的,《尊经》亦载:“西域大德僧阿罗本,届于…  相似文献   

18.
北京之白塔与常见之“宝塔(窣堵坡即Stupa)形制不同,引人注目。它和窣堵坡之“宝塔”传来的时间、路线都不一样。前者随同佛教与寺院建筑自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时代较早。至于白塔,则自尼泊尔传入,先到西藏,后到北京,然后传到其它地方。传到北京的年代为元世祖时,  相似文献   

19.
杨翠红 《北方论丛》2020,(3):126-134
俄国东正教会与史学发展密切相关。拜占庭基督教(1054年后称为东正教)传入罗斯,促进了罗斯史学的出现和发展。俄国中世纪时期史学处于东正教会的操控之下:修道院是修史中心、体例以编年史为主、史观也以基督教史观为主。其原因在于修道院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僧侣的文化程度高,垄断文化。修道院修史的目的是证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修道院与王权的亲密关系,使其修史权进一步巩固。俄国东正教会编写如《往年纪事》《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尼康编年史》等一系列编年史巨著。基督教的传入促进了俄国史学的兴起。修道院编史有利于史料和史书的保存,但也造成了史书内容以教会和王公为主体、史学体裁以编年史为主、形式过于单一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谓的西洋音乐,是指由欧洲人直接传入澳门及中国内地的欧洲音乐,包括乐曲与乐器。明中叶以后,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进行传播。本文结合大量中西文材料,对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洋音乐在澳门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考证,并得出了澳门是酉洋音乐传入中国的发祥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