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习者能动和主动地发展,构建学生自己的科学知识结构是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科学探究是这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从更深层次上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发现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科学解释。从科学解释和科学探究的关系上来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科学和科学精神,讨论了弘扬科学精神的一些认识,认为大学生应成为科学和科学精神追求者、继承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科学革命与科学共同体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恩注意到科学革命的过程伴随着科学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他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新的知识和获得这种知识的新方法,而且也产生了提倡、记录和传播这种知识的新的机构—科学共同体,使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众多的科学传播媒介,如专业期刊、各类会议以及私下的电话、通信等。因此,科恩特别强调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信息网”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是相互联系的问题 ,概括地说 ,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怀疑、创新和追求普遍性精神 ,也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从根本上说 ,科学精神是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统一 ;是怀疑精神和求实精神的统一 ;也是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科学精神相联系 ,科学信仰是指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理性信仰。在知识经济时代 ,确立起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自主性与科学素质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自主性是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科学的自主性,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利用,不能弃置不顾甚至恣意妄为。漠视乃至违反科学的自主性无异于摧残科学。科学自主性思想缺位的科学素质传播是不全面、不深入的科学素质传播。然而,多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物质生产对科学的动力作用得到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进而造成了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轻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引导公众逐步树立科学具有相当自主性的意识,当前在我国,科学自主性思想的传播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线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线性科学的科学基础、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了非线性科学的科学基础、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其中较为详细地探讨了非线性科学的哲学范畴和哲学思想,认为要多角度观察事物,要从变化中认识主要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多元竞争与协同的统一,这一结果将对非线性科学的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实施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求是、创新与合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可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科学问题是科学中未解决、通过对一定知识和对象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解决的疑难,或者尚未完全解决的有关科学知识和对象及其关系的疑难。其研究对象是可待解的疑难,社会实践是科学问题产生的根本来源。科学问题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直接动力和前提,科学问题给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开启科学发展之匙。  相似文献   

12.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自主性是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体制既是科学自主运行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构成了对它的控制。随着科学的发展日益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学的自主性具体体现为科学内部的自治、政府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分别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科研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科学建制到中国科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建制和科学文化是构成现代科学的重要社会形态。正是随着中国的科学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规范,中国的科学文化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应先从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入手,考察中国的科学建制发展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而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又反过来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科学建制发展,从而揭示二者内在的互动关系。中国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可从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两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每个代表性时期中国科学建制的结构和功能、科学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二者彼此渗透、相互建构的社会学特征,这将包括科学社团、科学期刊、科学教育、科研机构、科学发展政策与法规,以及科学共同体、学术规则、科学交流、奖励系统、精神气质、科层化等层面。  相似文献   

15.
科学道德与科学伦理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与普及,科学道德日益成为严肃的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起与科技时代相适应的道德理论。科学道德与科学伦理学的建架由此提到研究日程上来。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深刻阐述了:科学与道德的撞击、科学伦理学的建架、科学发展与伦理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来看 ,科学的发展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动力 :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科学理论与科学美的感受之间或科学美的形态前后之间的矛盾。这最后一种动力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更为深层的动力 ,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 ,建立科学理论 ,实行科学理论大综合 ,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美的精神的驱动。科学的美与真是统一的 ,它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科学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所需要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等.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必须防止科学精神的衰退,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的培养,才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分类(实际上是指对科学进行分类)是一项古老的科学学或科学哲学工作。关于分类的科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对科学分类本身至今还处于一种相当不自觉的状态。科学是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发现、认识并理解科学,进而运用科学是人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存在与发展的自然选择——人择。人类追求科学的确定性存在:形式或抽象的确定性,历史文化或对既成存在的确定性,以及未来的确定性。这形成了科学的三元结构:形式科学元,解释/实证科学元,设计/实践科学元。这三种科学元构成了科学分类的元结构。在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三类科学中,设计科学是目前最欠发达的科学元,今天人类对发展的不满与担忧的绝大多数问题是我们所进行的设计水平不高引起的,根本问题是设计科学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任何科学都必须精密、精致,促使科学精密精致的根本在于其各科学元的公理化实现。其实,所谓的后科学社会则是设计科学的春天,而今天所有不够科学的科学都需要通过公理化的努力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内涵日益丰富。文章从探讨科学内涵入手,回顾了科学和科学教育内涵的演变过程,使得我们对科学及科学教育的理解不再仅限于静止的、平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科学知识由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构成,科学研究应遵循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社会需求原则,同时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常用的思维方式有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演绎、发散、收敛等思维方式。科学与技术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