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内蒙古效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据统计,2010年牧民人均纯收入:7851.50元,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牧民人均纯收入:5599.00元,占牧民人均纯收入71-31%;从事第二产业牧民人均纯收入:70.0元,占牧民人均纯收入0.89%;从事第三产业牧民人均纯收入:2064.00元,占牧民人均纯收入26.29%.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牧区经济发展变化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的综合指标.近几年内蒙古牧业旗县正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能源等资源优势,不断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甘南藏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甘南州 )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也是我国主要草原牧区之一。全州土地总面积 5 81 1万亩hm2 ,其中天然草地面积 40 84万亩hm2 ,占 70 2 8%。总人口 65万人 ,其中牧业人口 2 8 7万人 ,占 40 %。 2 0 0 2年牧业生产值 492 3 5万元 ,占农业生产总值的 5 5 % ,农牧民人均收入 1 2 66元。在农牧民现金收入构成中畜牧业份额占 85 %以上。草地生态系统能否良性循环不仅关系到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 ,而且直接影响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1 ] 。甘南草地作为全国生态屏障和甘肃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规模、从业时间、从业结构、从业地域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其表现是:1.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改革以后,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比较明显。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1996年全区农村牧区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牧业人数达95.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11.4%;全区农村牧区兼营或经营工业、建筑业、效通运输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和其他各业的户数为24.7万户,占7.9%,按收入主要来源看,非农业户…  相似文献   

5.
沈伟 《浙江统计》1998,(7):31-32
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本文对嘉兴市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其影响作如下分析:一、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和特点据普查,1996年底全市农村住户有69.24万户(不包括县城居委会),从业人员189.91万人,占总人口的70.99%。在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的83.28万人,占43.85%,从事非农业的106.63万人.占56.15%,超过了从事农业的人员。在从事农业的人员中,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2.3%,从事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的分别占3.78%、2.42%和1.48%,从事林业的仅占0.2%。在从事非农业的人员中,以工业部…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果洛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以促进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经济整体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大畜牧业投入和科技含量。按照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总体要求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使全州农牧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稳步发展的态势。一是农牧业总产值较快增长,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全州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44263.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90%,实现农业增加值37491.94万元,增长0.80%。二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抓住薄弱环节,努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州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2007年全州共育活各类仔畜69.48万头只,繁活率为59.5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损亡牲畜3.14万头只,损亡率为1.51%,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出栏牲畜73.40万头只,出栏率为3...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的发展是决定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达日县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牧民增收,加强三江源保护区建设,加快全县广大牧民朋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达日县当前畜牧业发展实际,如何促进全县牧民增收致富和新牧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统计局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的重要畜牧业基地,而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又是自治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羊业在呼伦贝尔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特色产业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呼伦贝尔肉羊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对草原畜牧业经济的提高、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农普资料显示,我省共有897个小城镇,镇区共有企业45458家,从业人员168.19万人。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21935家,从业人员达31.40万人,占18.7%,集体企业14094家,从业人员94.38万人,占56.1%,联营企业7367家,从业人员19.01万人,占11.3%,国有企业1628家,从业人员16.39万人,仅占9.7%,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合计434家,从业人员7.01万人,占4.2%。从镇区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业来看,从事第二产业的多达154.20万人,占91.7%,其中工业138.26万人,占82.2%,建筑业15.94万人,占9.5%;从事交通运输和批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牧区草原经营管理从“草畜双承包”到实行“双权一制”,激发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随着草原经营权改革的不断深入,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象越来越多,虽然流转的草原比重和规模还不大,但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立完善的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规范草原流转行为,已成为内蒙古草原承包经营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全市3年转移农村牧区整劳 动力8万人 截止2003年底,全市乡村人口为 79.3万,劳动年龄内(16-60岁)乡村 劳动力资源为46.7万人,占乡村人口 的58.8%。根据2003年农牧业年报统 计,在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一、二、三 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3.9%、9.60%、 16.5%。根据2003年农牧区住户报表 推算,乡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中16-30岁 占31%,30-40岁占21.4%,40-50岁 占27.4%,50-60岁占11.9%,60岁以 上占8.3%。从文化程度看,乡村劳动力 中文盲半文盲占12.5%,小学文化占 34.7%,初中文化占41.6%,高中中专 占9.7%,大专以上占1.5%。劳动力中 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5.3%。  相似文献   

12.
一、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就业情况分析 从就业规模及创造的GDP来看,第一产业是全省就业的蓄水池,非农业部门不需要的劳动力基本都滞留于此,2002年从业人员达到1572.9万人,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的3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2.02万人,占就业总量的29.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58.53万人,占就业总量的32.9%.三次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之比为:9.4:50.2:40.40.  相似文献   

13.
正畜牧业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总书记"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殷切期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近年来兴安盟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据统计,2013年畜牧业增加值已达到43.4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34.6%。为了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动态数据,加强和  相似文献   

14.
全省第一次农业普查结果表明,1996年末,全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为920.32万户,从业人员达228672万人,其中:男性1251.24万人,占5472%;女性1035.48万人,占45.28%,平均每个家庭有从业人员及48人。通过对普查资料的分析,浙江农村从业人员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丽水经济的崛起,丽水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末,丽水市共有服务业法人单位9995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72 0%;从业人员15.33万人,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2.6%。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比重较高。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223个,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数的74.1%;从业人员2 70万人,占全部服务业企业的51.9%,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比全省高出7.2和10.4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推动丽水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牧民收入的增加,牧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比较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牧区牧民的消费状况,发现存在牧民消费水平和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牧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支  相似文献   

17.
熊玲 《上海统计》1998,(12):37-39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解决了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农业普查资料显示,1996年末,上海郊县(区)共有各类非农业乡镇企业32877个,吸纳、安置劳动力166.51万人.在所有的从业人员中,来自本乡的有114.15万人,占总数的68.6%;本县的有16.24万人,占9.7%;外县的36.12万人,占21.7%目前,乡镇企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是影响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之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其中有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草地畜牧业是青海藏区的基础产业,也是青海藏区建设小康的经济基础.作为经济落后的青海藏区,在继续保持畜牧业历史地位的同时,认真分析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更能为青海藏区实现小康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20,(1):37-39
2020年1月21日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工业和建筑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4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27.5%;从业人员394.61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19.9%。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7.38万个,占9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27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494个,占0.7%。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411个,占全部企业的0.6%;集体企业827个,占1.1%;私营企业58669个,占78.6%。  相似文献   

20.
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贯彻落 实科学的发展观,始终把发展放在首 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 草原生态建设和牧民、牧业、牧区的实 际出发,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的 发展道路,而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则 是针对牧业发展的特殊区位、历史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