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论述教育理念的涵义,提出大学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并认为好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追求卓越.本文兼议"尊重的教育""尊重的德育"的教育理念,指出在我国实施"尊重的教育"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尊重的德育"的意蕴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艳红 《兰州学刊》2009,(2):223-226
教师是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确保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有利于加强教师对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要提高教师对德育资源的认识,提高教师德育资源开发的意识,以及提高教师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反映的是德育中的主体际性关系问题,并将探讨的侧重点聚焦于主体性德育的贯彻实施,它强调德育活动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教师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中仍然是大有可为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助推器".是向德行"慎独"境界推进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的德育过程中,德育的效果是与教育情境、德育教师、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以及被教育者密切相关的。作为德育活动的主动者的德育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信念与在实践中建立起的威信,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教育内容于被教育者接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亟待解决好德育层次性和目标性的关系、外围教育与内化过程的关系及其现实性。德育形式必须面对变化的被教育者及社会环境,回答时代的挑战,并造成进行利于德育教育的优化环境——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充分认识高校德育主客体的互动关系及其文化责任,是师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大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同时,也为师生实施高校德育活动提供了方向。以此以文化为视角,阐述了高校德育主体的互动关系及其责任。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主体的厘清与功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主体在高校德育诸要素相互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厘清高校德育主体,优化高校德育主体结构,并进而定位德育主体的功能,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是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教育理念的涵义,提出大学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并认为好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追求卓越。本文兼议“尊重的教育”“尊重的德育”的教育理念。指出在我国实施“尊重的教育”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尊重的德育”的意蕴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课程德育,是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其旨在运用大学教育所涵盖的全部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的德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活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课程德育,是大学教育中智育与德育的互补互促,是德育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德育的实践,需要从育人理念转变、课程特质挖掘、共同体意识培育、教师素养提升、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碧霞 《兰州学刊》2006,(2):204-206,208
主体性德育是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并具有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然而传统德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德育理念承认并尊重师生之间的共同性,主张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将成为学生德性建构中的唤醒者、促进者、引领者。文中最后对于如何建构符合主体性德育原则的师生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践唯物主义是将学生从主体方面来理解的.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主体间平等、创造、互惠、开放和和谐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其本质是教育主体与"实践的现实的世界"对话.在对象化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学生主体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发展着人的主体性,从而也实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爱,不单纯表现出教育人的一种态度,而更多表现为方法.爱是教育的成功之本,爱是教育与管理不断创新和对真理不断追求的动力.教育的爱表现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的爱表现为师生之间爱的燃烧中孕育着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校德育主体间交往的矛盾,主要阐述了在高校德育活动中的师生交往、师师交往、生生交往的矛盾。进一步探索了高校德育在当下所面临的主体间交往的困境,为更好地查找高校德育自身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于海臣 《阴山学刊》2004,17(3):109-112
让学生成为研究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生产知识,另一方面形成一种不断研究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学生研究者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使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发生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靖  梁玉 《学术探索》2012,(8):177-179
现代远程英语教育理论认为,远程教育师生间的"主-主"关系只有通过主体间性理论才能得到全面诠释。作者首先剖析了外语教学的主体间性实质,进而提出主体间性在信息化环境下能得到充分体现。提出基于主体间性的远程任务型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理论基础及原则,以求在现代远程外语教育视阈中最大限度发挥主体能动性,为提高任务型教学的绩效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教育实习具有如下特色:以教师教育标准为依据,全面指导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指导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明确划分参与人员的职责范围,积极构建教研共同体;建立规范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多元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本文以初等教育专业为例加以解析,在借鉴其有效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提供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晓蕊 《学术探索》2011,(5):141-144
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主要包括:一是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二是爱岗敬业。他的师德观启示我国当前师德建设:选拔教师时要提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教师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教师拥有创造性研究和充实自己的时间和机会;营造良好的教师集体合作、协作氛围,促进教师间合作、沟通和互助;鼓励教师阅读,养成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新师德观,不能鼓吹神化的师德,而应该是更切合教师实际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作为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应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现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总结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以此,试图探索出一些在初中语文教育实习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师资力量不足、就业难和生源质量低下等因素成为制约高职实现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