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与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同样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过程,让后人窥见不同国度贵族阶级的衰亡.由于两位作家的经历不同,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对批判对象、斗争方式和对女性观念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红楼梦》三个较好的英译本,就原文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异同的形成原因:译者的知识学养、译本出现时间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博大精深非其他小说可比。本文研究了《红楼梦》中描写的海棠的种类,大观园家居生活、休闲娱乐和神秘隐喻方面蕴含的海棠花文化,并对海棠诗社六首咏白海棠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剖析,通过统计全书海棠出现的频率评说后四十回之真伪。  相似文献   

5.
在《鹿鼎记》中,金庸以自己的狂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所有的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挽歌。历史的浪漫化可以说是所有史侠兼备的武侠小说所共有的特点,但将历史荒诞化或许可以认为是金庸的《鹿鼎记》所独有的。值得回味的是掩藏在传奇故事背后那令人揪心的切肤之感,因为在这当中,融铸了金庸封笔之前面对侠义精神的委顿和失落所感受到的天高地远般的悲壮寂寞。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翻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名著的译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译介名著《红楼梦》时,中国译者杨宪益和英国译者霍克斯受各自文化的立场、地位和态度的影响,分别采用了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得其中的宗教、民俗、地域等中国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命运。中国翻译工作者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侧重于便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鹿鼎记>称为另类的武侠小说,不仅因为它以历史为背景构建了一个映射现实的"江湖世界",更在于它以形象的语言,塑造了韦小宝这个传奇式人物.而韦小宝由发迹到归隐的过程,又在在反映出了官场、人性的黑暗与政治斗争的残酷.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鹿鼎记>的种种成功之处,便成为了<金庸妙语<鹿鼎记>卷>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采用直译、音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寓意和反讽艺术。两书分别在欲和情的漩涡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描写,从而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悯。另外,两书均以强烈的反讽意味,对污浊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颠覆。  相似文献   

10.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文化现象是《红楼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楼梦》文化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大量的研究文章,是近30年来红学领域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楼梦》与中华传统文化总论研究、《红楼梦》与精神文化现象、《红楼梦》与物质文化现象、《红楼梦》与域外物质文明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扩大了《红楼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文化大融会的乾隆时代。曹雪芹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巨著《红楼梦》带有浓郁的萨满色彩。萨满“三界”、“三魂”说,“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等观念在《红楼梦》文本中得到了艺术渗透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审美范式,包括作品中的人际关系模式、人物活动的空间模式和作品的艺术结构模式都呈“金字塔”状态,显示出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模式以及作家对封建社会和文化的省察和洞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多注重它政治历史小说的一面 ,很少注意到它文化小说的一面。《红楼梦》的文化性不仅表现在它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文化艺术成就 ,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贾宝玉等典型形象的塑造 ,反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 ,通过对典型人物命运的安排 ,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夏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屡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本意。  相似文献   

17.
考察吴藻的文学创作,明显可以辨析出<红楼梦>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表层的,如作品结构、语言、意象等,与艺术形式相关;有的是间接的深层的,如自传意识、女性意识、爱情意识等,与作品思想内涵关系密切.吴藻与<红楼梦>文学世界有相似的人生图景,这在<红楼梦>与她的文学创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8.
首先阐述了文化缺省的成因,接着引入关联理论,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两英译文本中文化缺省的翻译,强调要根据不同的认知环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以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预叙叙事,与传统的宗教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关联紧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悬念,彰显了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0.
胡文彬 《南都学坛》2002,22(6):39-43
四川省图书馆藏《读红楼梦随笔》与洪秋蕃的《红楼梦抉隐》被红学界看成两个作者所写的两本书。这桩公案经深入辨析后 ,有充分根据肯定郑藏本《随笔》与川藏本《随笔》当属于同一作者的同一本书 ,而仅是两种抄本而已。而郑藏本有洪秋蕃的亲笔署名落款 ,据此可以肯定《抉隐》与《随笔》同属洪秋蕃 ,不再存在后者“抄袭”前者的问题。郑藏本《随笔》当是作者当年的“初稿本” ,川藏本《随笔》是作者“初稿本”的一次“誊清本”。《抉隐》是正式出版的定稿本。此书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第 1 - 69回评批当在作者于同治元年 ( 1 862 )就任临武知县之前 ;第 70 -1 2 0回约于光绪十年 ( 1 884)至光绪十五年 ( 1 889)前后完成的。周汝昌先生对此案有考订之功 ,他的学术功力和治学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