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数字零工经济兴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数字技术使得劳动关系去合同化和工资粘性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弱化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工资粘性视角建立一个包含传统工人和数字零工的TANK-DSGE模型,来探讨数字零工经济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数字零工经济的兴起均会减弱政策对就业和产出的促进效果,增加政策冲击引起的工资和价格通货膨胀波动,最终使得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目前,应提高数字经济统计能力,规范数字零工劳动关系,以缓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弱化;未来,基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时需做好通胀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已呈现数字化与网络化相结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相结合的态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正在实现跨越式飞跃。“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军事”“数字政府”等一系列崭新概念应运而生,标志着以往一直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字科学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采用熵值TOPSIS法测度2011—2019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测算结果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劳动技能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即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的需求效应大于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且劳动技能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随着劳动技能结构的升级,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超过43.1560%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具有“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6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非均衡性。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极化现象;三大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存在非均衡性,且中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正在实现着跨越式飞跃。“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军事”、“数字政府”等一系列崭新概念应运而生,统计工作也迎来新的机遇。一、统计工作实现电子化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南京经济学院凌亢劳动生产率是测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马克思就此写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劳动统计如何在年报中把单位搞 全,不出漏洞,把主要数据搞准,是一个关键问题。前几年出现部分基层单位给统计局报表一个数字,给条条业务局报表一个数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对年报数字实行联合汇审是一种有效方法,应当继续坚持和完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的措施:1.部门配合,协调联动,分工负责。由县统计局牵头召开劳动人事、财政、银行等部门参加的专门会议,成立了县劳动统计报表联合汇审办公室,具体工作由统计部门完成,劳动人事部门负责把好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审核关,县中行把…  相似文献   

8.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概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水平的 提高,人类社会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推 进文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人口增长过 快、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加剧的全球 性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质量的提高。在此形势下,寻求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已成为21  相似文献   

9.
数字鸿沟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分化水平的演进,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字鸿沟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数字鸿沟的变化趋势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倒"U"形。然后,分析数字鸿沟变化受到对外贸易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信息产业薪酬、信息知识普及率等因素影响的程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针对数字鸿沟,要采用多方面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0.
要加强职工劳动时间的统计广西建筑综合设计院岑荣敏自1988年我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方法以来。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崭新科学管理阶段。管理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使工作质量提高,使我院在深化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1.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及要素流动对我国城乡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理论机理,并基于201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一方面,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劳动雇佣增加,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新企业创造的劳动雇佣,通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防止了退出企业缩减劳动雇佣。并且,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1.时间指标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每个人都公平的拥有时间,但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时间分配在结构和内容上是不同的。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居民时间分配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判别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就劳动时间来说,一个国家劳动时间的长短,同该国科技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紧密相连。一般来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技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衡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状况显得愈发重要。在梳理各国数字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对于数字经济测算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提炼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指数、消费指数、社会指数、创新指数5个方面维度、10个分项维度以及3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指数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基础指标权重后,又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测算出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指数,得出不同地区5个方面维度的指数。比较中国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后,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但是增速较慢。中西部省份增速相对东部地区更快,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收敛趋势。为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相比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更应该加强数字经济方面的投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消费升级,改善数字经济社会服务,尤其要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推动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东部地区要着重培育数字经济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中国需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东中西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1—2022年作为考察区间,选取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及大规模城市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助推共同富裕,农业产业链延伸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全国及东部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非线性动态影响;而在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则呈现正向“N”型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向新 《统计研究》1991,8(5):46-48
生产概念如何确定,决定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算结构。因此,搞清生产劳动理论,对于建立符合现实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要搞清生产劳动理论,首先必须确立如下的基本观点: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在历史上,生产范围因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从农业生产概念经过物质生产概念到全面生产概念这一生产劳动理论的不断发展,不过是生产过程本身范围不断扩大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历史上出现过的每种生产概念,都带有其所属时代的烙印。评价每一种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7.
劳动统计是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职工规模、构成和分配使用及工资增长和生活水平变化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了全面统计的方法,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和反映有关劳动力资源配置、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职工个人收入等方面的资料,为党和政府制订劳动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工资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调查方法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劳动统计改全面调查为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8.
农民文化素质是反映农民素质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农民文化素质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总的趋势是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也逐步提高。农业劳动者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是有效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农业的再生产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既表现在人们所利用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上,也体现在劳动者所掌握的农艺流程和操作之中。生产力诸要素即人和物的要素的内在积累和不断发展,是…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利用科技创新优势促进包容性增长,对中国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熵权法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的包容性增长总指数及经济可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分指数,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包容性增长现状,并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角度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东部地区水平高、增速慢,中西部地区水平低但增速快,各地区包容性增长之间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缩小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中国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来促进包容性增长,在中西部地区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提高人力资本来促进包容性增长。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变化规律,科学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对制定高质量的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资本集中,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出现了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强烈冲动。那么生产力发展到何种阶段会萌发出对资本集中的需求?本文结合国外资本集中高潮出现时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