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底层写作”或“底层文学”,是一个备受近期文坛、特别是批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对近期文坛关于“底层写作”的相关理论批评进行概要扫描,就“底层写作”的概念的源起与界定、批评实践中的困惑与求解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试图阐明“底层写作”批评理路的延展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楚荷的长篇小说《工厂工会》是一部别样的成长小说:首先它讲述了主人公从“孙猴子”成长为“孙政委”的故事,具有一般成长小说的共性;其次它讲述的是一个底层企业工人的成长故事,在题材上有别于其它常见的成长小说,而这种特别源自作家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和丰富的底层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3.
批评场概念是用来描述文学批评活动的运动形态的.文学批评活动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一个复杂而又不不断运动着的有机体.本文就批评场的结构及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但这只是静态的描述,还未涉及批评场的动态阐述.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政治、经济层面,打工阶层都属于社会底层.学术界纷纷认为当今的底层是一个被知识分子表述出来的底层,应该让底层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前由底层自己向社会发出声音仍需要一个过程.知识分子在一段时间内为底层代言无疑是构建底层文学最可能的路径.知识分子应以真诚的姿态,平视、介入、设身处地的写作去观照和表现底层.#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和《尤利西斯》批评在西方经历了一个从破解“天书”到成为批评界关注热点的发展过程。它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读解及辞书类批评、一般批评、版本批评。读解类批评为一般类批评奠定了基础,一般类批评又有一个从表层走向深入的过程,而当代批评则借用了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理论视角;版本批评也是《尤利西斯》批评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杜甫批评史上,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一部重要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心领神会,重感悟心解的民族传统,以心解心,以心会心,以心传心,确立了杜甫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批评范式.浦起龙强调,作诗、读诗、解读,全在一个心字;离心以索杜,必无所得,以心印心,方有自见.以心解杜,浦起龙发现了解杜的最佳路径.好诗当以心解之,浦起龙把握住了杜诗的主骨和血脉,深得杜诗风神.  相似文献   

7.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成形于加拿大文学理论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总有人视它为社会历史批评。如美国的魏伯·司各特就说它是“社会批评的一个特殊支派”。近年在我国已有类似看法。如“我们所说的社会批评,当然是指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分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亦即恩格斯所倡导的美学——历史的批评”等等。难道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批判地审视各种西方现代批评流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批评的要求.本文由此出发,着重分析了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心理批评方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缺陷,认为它只能属于一种边缘批评和隐层批评,而不是艺术的本体批评和真正的深层批评;不突破这种局限性,它就会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敌托邦表示了一个与乌托邦相反的,由于掠夺、压迫或恐怖造成生活条件极差的假想社会.按讨论主题,敌托邦可分为资本主义敌托邦、末世敌托邦、技术敌托邦、极权主义敌托邦和人口过剩敌托邦等类别;它具有假想性、社会性、相对性、直觉性等特征.敌托邦是人类否定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后现代主义相迎合,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批评主义.敌托邦的文化批评倾向性对促进20世纪文化批评思潮蓬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内涵也已作为技术批评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纳入技术哲学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实效批评、技术批评和美学批评三种.美学批评是最切近文学批评本义,最有创造性的批评.以自由和理性为美学批评的思维基点,是由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主体和文学批评本身等因素决定的.充分重视理性与自由的作用,文学批评才能在批评理论上兼收并蓄,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书评基本要素,网络在线书评可以被看作是书评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在线交互特点,实现对网络文学评价并宣传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文学是网络在线书评的主要对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媒体的支持是网络在线书评存在的物质基础。网络在线书评与传统媒介书评的理念、模式、规则有着实质性区别,二者在书评对象、书评方法上存在差异。网络在线书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书评主体的多元化、书评信息的商业化、书评过程的交互化、书评媒介的现代化、书评语言的直观个性化等。  相似文献   

14.
话语理论作为一种同人类文化活动或表意实践密切相关的当代理论形态,已经深深渗透到哲学思考、文学研究、历史叙述等各种活动中,成为一种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的理论形态。将话语理论导入文学批评学领域,有可能改变现有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并进而确立一种关于文学批评的更具针对性、批判性、整合性的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话语批评学。  相似文献   

15.
翻译文学批评对于翻译文学来说,非常必要,但做起来非常困难。它与一般的文学批评有共通性,更有特殊性。它是跨越不同语言的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语言学批评的基础上。一般的文学批评可以“得意而忘言”,翻译文学批评却应该是“言意兼顾”,应该将语言学批评与关学批评结合起来;细节批评与总体批评结合起来;特殊的批评角度与全面公正的评价结合起来。为此,翻译文学批评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对我国翻译文学而言,“信达雅”是基本标准,“神似”、“化境”可以作为最高标准。在批评方式方法上,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的比较批评,即译本比较批评,在翻译文学批评中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感悟式批评强调灵感、想象、即兴、直觉,这与以自由、浪漫、超越、灵性的巴蜀文化传统在精神上不谋而合。新时期以来, 出版业的振兴、文学创作高潮迭起,与之对应的是文学批评的热度持续,但此时的文学批评开始大规模引进建立在西方哲学、 社会思潮理论背景上的批评模式,而更具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批评却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忽视,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显然 也受此影响。那么在当代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感悟式批评融合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 题。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悟式批评中获取灵感,阐释其对当代巴蜀文学批评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建立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诗文评传统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朱自清称之为"借镜西方"与"本来面目"的关系。朱自清主张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清理中国传统的诗文评,认清其理论性质,梳理其理论系统,但也认为,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应该不忘中国文学批评的本来面目,要还原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问题、范畴及其历史脉络,用中国的理论间架来论述中国文学批评,而不用西方间架。他的《诗言志辨》等著作正体现了借鉴西方与本来面目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筒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文学数理批评",是指从"数理"角度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东西方古现代学者都有关于文学数理批评的实质性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包括"作品命意批评"、"编撰体式批评"、"框架结构批评"等八个方面。古代文学数理批评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古人把握、表现或再现世界与艺术接受的方式与特点,并注意借鉴吸纳现代哲学与文学研究各种有益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全部)文学数理批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蕴藉批评     
蕴藉批评是众多单一批评模式的综合运用,它注重整体感悟和理性思辨的结合;文本的社会性、历史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语言的学理性和形象性的结合,本文对其研究对象、性质、标准、语言特征及文本批评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界定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