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建立 《21世纪》2009,(8):46-47
虽说大多数的人都身处于职场之中,但他们的职场EQ有多高呢?有多少人是在职场中“混”得八面玲珑,多少人的工作成绩是被老板知道的?又有多少人会主动把自己的成绩告诉老板,以便让自己的努力不付诸东流呢?  相似文献   

2.
刘翔 《今日南国》2008,(17):30-30
目前,许多市民前往南宁各大旅行社咨询奥运后北京游事项,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奥运后我们可以进‘鸟巢’、‘水立方’看看吗?”由于北京奥运赛事之后还将举行残奥会,到9月17日残奥会结束、“十一”之前,游客暂时还不能进入“鸟巢”、“水立方”参观。有消息称,“十一”期间,“鸟巢”、“水立方”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之后的旅行团便可以进入两个场馆进行参观。  相似文献   

3.
传说,在云梦大泽里有三块宝石,第一块能让人生活幸福,第二块能让人光彩夺目,第三块能让人无所不有。一个不想过平庸生活的青年,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踏上了寻宝之路。果然,他看到了第一块宝石。远远地,那宝石正若隐若现地闪烁着美丽的光泽,似乎在向他发出邀请。  相似文献   

4.
详细地论证了林语堂和鲁迅两次“相得”和“疏离”的过程 ,尤其是对第二次“疏离”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等 ,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即 1934年 9月 13日曹聚仁招饮的家宴上 ,并作了令人可信的周密分析 :第一 ,既然鲁迅“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指斥林语堂” ,并“弄得林语堂当众出丑” ,那么 ,林也会象第一次“疏离”时那样“彼亦争持 ,鄙相悉视”的。第二 ,鲁迅除 1934年 9月 13日记有“晚曹聚仁招饮于其寓 ,同席八人”外 ,再无有记载曹请客之事。倘若曹有“再请”或“先请” ,以鲁习惯日记之详 ,肯定是要记载的……这对过去所有论者只谈其“疏离”但绝没有象介绍第一次那样具体 ,是一个补正。他们二人的“相得”和“疏离” ,虽然有多种原因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 ,还是重大原则问题的分歧 ,即他们对人生和生命本身的价值意义认识不同等诸因素 ,于是 ,“醉翁之意”遂因“山水之间”导致了他们彻底的决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内 ,毛泽东是提出和力主对外开放的第一人 ,也是急于敞开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 ,毛泽东时代的一系列相关的实践、特别是对外关系的实践 ,也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     
第一与第二就一数之差,价格有时会相差极大,生肖中的十二个“动物”的标价都是“平等”的,数年后就出现了“唯猴独尊”,一根“猴毛”能换整“猪”或“鸡”,“猴”依仗的就是“第一”的优势。“第一”的特殊历史位置,使它在收藏中成了争夺目标。说到收藏的价值,除了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最重要的就是历史价值,也可以说是研究价值。追求“第一”,便成了收藏者们的“价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个朝代,有多少个重要事件,有多少个非常时期,就有多少个“第一”,这其中有些是已知的,有些还是未知的,在等待我们收藏者去发掘。另外从横的方面看,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哪里没  相似文献   

7.
在旧社会,买卖出了名,字号就得叫响亮。老板出了名,就有绰号。这种口头活广告比现代媒体连篇累牍让人讨嫌的广告,不知要贵重多少倍。旧社会绰号往往也就两三个字,而包含“翡翠大王”和“铁百万”这两个珠联璧合的商业绰号,在旧中国是极为稀罕的。它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飞天,使两位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也成了举世瞩目的公众人物。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神六”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15小时32分钟,你能想象需要做多少准备工作吗?如果告诉你就连航天员的发型甚至每一根发丝,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你相信吗?那么,你知道为费俊龙和聂海胜理发的人是谁吗?他就是北京城有名的“板寸王”刘清池。  相似文献   

9.
濮存听是我国第一个拍”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的人,也是中国第一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走进医院与艾滋病病人握手相拥,走上北京街头义务献血,“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而且我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要把它做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工作,濮存昕乐此不疲着,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科学的崇尚,对弱势群体的  相似文献   

10.
韩博强 《今日南国》2010,(10):32-34
日前,一座还在建造中的“世界第一村级高楼”、中国排名第八的摩天大楼,将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华西村推向了舆论中心。 华西人为何如此?是简单炫富,还是发展的要求?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样板”,华西人此举会否增大其与周边地区的差距,甚至让“共同富裕”走了样……  相似文献   

11.
做好自己     
“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这是2005年7月5日,李开复结束休假,走进顶头上司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李开复内心的召唤就是舍微软进Google。之后,李开复义无反顾地追随了我心。不管因为这个决定,有多少媒体炮轰他;有多少人谴责他;有多少公司唾弃他。  相似文献   

12.
4月的北京,春风拂面,杨柳吐青. 在北四环路边,世界上第一座多面体控件刚架结构、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工程,被称作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早已神圣而威严地矗立着. 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这里,感受着这道蔚为壮观的风景.同样,对水立方的吸引力无法抵挡的还有陈蕾,她如以往那样带着红色安全帽,和她的团队对水立方工程进行常规巡视.  相似文献   

13.
“它”、“它们”与it,they指物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指代复数的事物方面 :指代事物的全体 ,汉语用“它” ,不用“它们” ,而英语可用it,也可用they ;指代多个体的事物 ,汉语注意整体时用“它” ,注意数量多少时用“它们” ,而英语一般都用they。  相似文献   

14.
称得上“语言学家”的人苏联有多少?很难有准确数字。仅据苏联《俄语百科全书》立词条作介绍的就有三十五人之多,均为第一、二代老俄语学家,还没有包括当代的皎皎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尚“雅” ,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雅”之境是人与自身心、性的构成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的构成。“雅”的开端 ,是“作人” ,就价值体系的差异而言 ,“雅”与“俗”的区别首先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和大众审美意识之间的疏离与对抗 ;从人生美学来看 ,中国古代“尚雅”审美意识的确立 ,与中国文化中的“崇礼”意识分不开。雅俗之争 ,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中 ,对如何确立人的地位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人的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女人世界》2005,(10):36-36
珍珠,有别于钻石的艳丽,它散发出一股脱俗的光华。如果钻石是宝石之王(King of Gems),那么珍珠青定是宝石女皇(Queen of Gems)。在东方国家珍珠被誉为“七珍”和佛教的“七宝”之一:在西方,有“五太宝石”美称。它代表了恒久坚定的爱情一珍珠婚,也是结婚周年纪念宝石之一。据说,中国是世界上蛙早发现珍珠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结论是不够确切的。因为李白山水诗的风格与谢朓相近的并不占主导地位;李白吟咏谢朓的诗从时间和地域上相对集中,容易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南朝诗人中鲍照也是李白最推崇的对象,不能就李白诗中提及谢朓之处数量的多少而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从“物的层面”揭示“资本社会”的“物化”和“物的依赖性”的本质的“实证科学”的总观点和总方法,它绝对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有“实践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七一”讲话体现了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七一”讲话第一次提出要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第一次提出新时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新概念;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的新界定;第一次提出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的新举措;第一次提出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流行语中的"N"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N”是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高频出现的一个新词,其用法相当于数词(或数量形容词)和程度副词。通过超常变异的形式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态,体现了“极量”的语义特征,以“N”为代表的青少年流行语在表述数量多少、级别差异和程度高低时,总是通过现有语言体系中某些词语的“移位”、不同认知范畴符号的“移域”或从不同语言体系引介形成的“占位”来构建新的表述体系,显现出模糊性、形象性、多变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