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住房制度改革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项重大改革之一,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必将向住房商品化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住房制度改革至今已过了8个年头,8年多来,贵州省的住房制度改革年年有业绩,期期见成效,尤其是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的(贵阳市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房改方案”)出台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使贵阳市的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名列前茅。本文拟通过对贵阳房改方案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进一步阐述其对西部开发的重要启示。 成效显著的“房改方案” 贵阳市房改…  相似文献   

2.
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对传统的福利性实物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分配制度.本文正是适应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大潮的需要,结合河南城镇住房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方略,旨在为河南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内容及其作用 住房分配的货币化,是指将现行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改为货币分配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停止现行的住房实物分配,即单位不再建房、买房、分房,同时将单位原来多种用于建房、购房的资金转化住房补贴,多次(如按月)或一次性地发给职工,再由职工到住房市场上通过购买或租赁等方式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即职工解决住房不再找单位,而是找市场、找房地产开发商,真正实现住房的社会化和商品化。 货币化分房的最大特点,是将住房解困由实物概念向货币概念转移,即注意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延缓性,保持了企业作为解决单位职工住房困难的责任主体,同时又在此基础上,以货币分配住  相似文献   

4.
鞍山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自1996年以来的10年中,发展迅速。逐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切合我市实际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鞍山房地产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在建立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公有住房出售、租金调整、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等方面整体推进、不断深化,多次被国家、省评为“全国房改和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房改工作先进城市”、“安居工程先进实施城市”、“房改优秀单位”等。  相似文献   

5.
自国家确定将住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且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住房分配货币化开始启动。特别是1998年人民银行允许各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来,全国各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一些思维观念和业...  相似文献   

6.
王敏 《兰州学刊》2012,(7):137-143
自1980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以来的30年,中国由计划的公共住房体系转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住房供应体系。文章从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入手,在总结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政府终止住房实物分配福利体制的、货币化住房分配、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住房体系等各阶段进行学理分析,对政府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与干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一个市场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方向的改革,这成为解释中国当前住房领域房价飚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与市场房价严重脱节,以及中国住房不公平现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1998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从1998年开始停止以前住房分配的体制,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新制度.通过扩大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市场交易一方面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使住房的供给市场化,这与当时进行的企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住房制度改革即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实施的拉动下,贵州住宅市场得以建立和发展,但面临许多新矛盾:房开企业发展过猛,而开发项目多欠规模;房价居高不下,而有效需求不足;空置压力增大;一级市场失控,二级市场失衡,三级市场活力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住房制度改革堪称百姓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热点。 中央国家机关“货币化分房方案”谋划数载之后终于在近月正式发布实施,建设部同时要求各省、市尽快作出“货币化分房方案”的相应部署。 随着大多数单位福利分房的  相似文献   

10.
一、解决什么问题房产税是以房屋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任何一个家庭或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拥有或占用房屋。因此,房产税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正在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这是中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中国居民住房私有化、市场化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这就为房产税提供了稳固而可靠的税源。然而,中国现行房产税制度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  相似文献   

11.
住房制度变迁经历了住房福利模式阶段、住房福利模式向住房货币化推进的阶段、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城市住房制度阶段.伴随着我国整体社会机构、身份结构、个体价值观等方面的转换或改变,不同住房制度阶段的住房差异和住房属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推进,住房的投资属性逐渐凸显,居住属性受到严重挤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发挥住房保障的兜底功能,住房居住属性开始回归.住房属性的演变进程表明党和政府为打造公平的住房格局、增进民生福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正确引导公众的住房消费观念,探索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住房制度变迁经历了住房福利模式阶段、住房福利模式向住房货币化推进的阶段、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城市住房制度阶段.伴随着我国整体社会机构、身份结构、个体价值观等方面的转换或改变,不同住房制度阶段的住房差异和住房属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推进,住房的投资属性逐渐凸显,居住属性受到严重挤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发挥住房保障的兜底功能,住房居住属性开始回归.住房属性的演变进程表明党和政府为打造公平的住房格局、增进民生福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正确引导公众的住房消费观念,探索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承受力的几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起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标志着以住房实物分配为主要特征的旧的住房制度的根本改变,新的住房制度框架的基本确立,也宣告了住房将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热点这一新阶段的到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国内住房消费市场没能很好形成,这一方面会使商品房大量积压,造成建设资金沉淀;另一方面居民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实行住…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1月1日始,我国停止福利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化购房,这是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在当前住房分配制度转轨的新形势下,探索深化住房消费信贷改革的新方法新举措,扭转住房市场长期低迷的被动局面,对于启动房地产市场,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住房是商品,具备商品的属性,它与一般商品的重要区别是不可移动性,但同其他商品一样均具有生产流通、消费的特征。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是促进住房消费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深化房改,实施货币化分房,激活房地产市场实践证明,住房建设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进入到300—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时期。住宅建设是建筑业发展的主体,而推动住宅业的发展与促进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住房分配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了政治稳定的需要而承认住房市场的合法性;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住房分配表现为市场渐退与再分配渐成,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把私房变成公房,后以租的形式再分配给员工,住房市场被逐渐废除,行政性再分配逻辑取代了市场逻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再次推行城市住房商品化,中国城市住房分配市场化、货币化及社会化渐成,城市住房的市场能量得到逐步释放,由此导致既有再分配又有市场成分的混合城市住房经济,城市住房分配受到市场、制度及家庭背景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以后,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取得了共识。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已经成为改革的方向。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进入房地产投融资领域势在必行。所谓房地产金融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流...  相似文献   

18.
张锦洪 《兰州学刊》2010,(1):127-129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20年以来,住房制度改革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改革质疑之声不断,政府对原来的制度设计也作出了修正,住房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了克服定量研究不足的缺陷,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具体分析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在改善中低住房水平中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购买商品房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边际效应明显,而购买经济适用房和租赁公有住房等非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效应近似于0。因此,未来的改革应该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同时辅以政府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斌 《社会科学研究》2002,37(3):106-110
社会排斥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系统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 ,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 ,并且这种状况如何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和传递。当代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机制、社会产品分配以及社会关系三个大的维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国家政策、现存的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制造社会排斥 ,而社会的流动率则可以反映社会的排斥程度。住房本身并不制造社会排斥 ,但是与住房有关的制度却制造社会排斥。 80年代以来 ,中国住房改革政策涉及六个方面 :推行住房公积金 ,买房给优惠 ,提租补贴 ,建设经济适用房 ,实施住房货币化补贴以及廉租房 (城市平民的解困房 )。然而 ,这六个主要的住房改革制度都体现了社会结构本身的排斥性。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被现行的劳动力市场排挤 ,另一方面又更多地被排除在国家的“住房福利”分配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住房体制的改革,住房市场的完善,住房建设的发展,广大中低收入居民居住水平和住房自有化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住房金融的支持。基于对住房金融发展所需条件和发展缓慢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进住房金融的迅速发展。一、加快房改进程,促进居民消费观念转变1.加快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步伐。在住房消费体制的改革中,制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住房消费开支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不再给职工直接分配实物住房,改以支付住房消费部分为货币形式,即把供给制的、福利性的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