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真理与价值及其关系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理与价值及其关系问题是哲学视域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课题,它几乎支配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整个流变过程和理论定向。本文力求从历史与逻辑的交叉视境中,对这一课题作出新的解释,以期对此有所献益。 一、历史的理解:人学价值论与科学真理论 1.1.历史地看,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只是到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时期才变得明朗和尖锐起来。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大师休谟首先发现并提出了真理与价值的不可通约性问题,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休谟法 相似文献
3.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对真理和价值的尺度以及价值的层次结构的认识存在分歧.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强调从客体方面把握真理的属性,却未能正视真理具有价值意义上的"满足"关系,尤其是对实用主义并非科学的批判导致了真理的效用价值被严重忽视.其实,真理与价值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存在着递进一反馈的关系,即由追求超功利的直接价值(求真)进至到追求功利的间接价值(求善),而求善活动的实现又反作用于、并强化着人们的真理追求. 相似文献
4.
王鹏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86-93
在本体论领域,客观性指物质性和人类物质实践活动性;在认识论领域,客观性指认识与客体的符合性、一致性和认识客体对于认识主体的外在性、独立性。讨论真理是揭示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适应和满足.价值认识是价值主体关于价值事实的认识,具备“合理性”的价值认识才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价值真理是反映价值客体(事实)本质和规律的(价值)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真理范畴经历了一个从事实真理、价值真理到具体真理的历史发展过程。追求和实现价值是社会生活的根本目的,真理的探索有其价值目的。一个具体真理是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的统一,应当立足于这种统一性去理解和把握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哲学往往偏重于“知行论”即认识论和实践论,西方近代哲学往往偏重于实用主义和价值论。实用论存在片面性的同时,也包含着朴素的价值论的合理内核。我们要把知行论与实用论的合理成份相互融合和统一,把“知行用”统一起来认识,把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统一起来研究,正确认识真理,实践、价值的应有地位、作用、特性和相互关系。真理、实践、价值构成一个统一体。实践是连接真理和价值的基础和中介。真理和价值是全部实践的两种必要尺度。“猫论”讲的是实践的价值尺度,我们同时还要讲实践的真理尺度。我们要树立真理、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观。 相似文献
9.
10.
论哲学真理与科学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真理是对科学真理的反思和超越自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 ,关于真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症结所在就是以往哲学所理解和讨论的真理都是科学认知真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真理即科学真理。没有突破科学真理的框架 ,是用旧真理范式来重新理解真理 ,因而 ,没有实现真理层次的跃迁。哲学不是科学 ,哲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殊功能 ,因此 ,科学真理也不是哲学真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仅仅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而不是唯… 相似文献
11.
论经验真理和理论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经验真理和理论真理李继武在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无疑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但只要审视一下真理的自身体系,我们就会发现真理可以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上得到表现。这里的不同认识水平是指经验水平与理论水平两个层次。我们可将这两个层次的真理称之为经验真理和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董根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关于真理的定义遍及于所有可见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中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然而,笔者以为这一为大家公认的真理定义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具有普适性的真理定义。它只是客观性真理的定义,不能包容主观性真理。不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正确揭示了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关系,肯定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真理性认识的重要内容,但上述真理定义具有缺陷无疑是明显的,就是它把真理性的认识局限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之内。它实际上断定了,只有勺I客观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将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两个部分的观点和理论。这种理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真理性认识和价值认识的分析比较,来说明“价值真理论”的非科学性,并就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一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实践活动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需求支配下进行的。目的的实现,需求的满足,对实践着的人来说无不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首先产生了对个别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深入进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科学观点,日益深入人心,它推动着思想解放的激流滚滚向前。可是时至今日,还有少数迷信两个“凡是”的人,提出要用真理检验真理的怪论。他们的论据是:“既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不仅应该而且必须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能够检验真理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价值真理能不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看来这个问题现在面临着似乎是“悖论”式的处境:如果它完全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称它为真理就行了,何必要说“价值真理”?如果它不能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它还能是“价值真理”吗?为了从这样的处境中找到出路,需要探讨一下真理的本质规定,看看价值真理这一概念是否能满足这些规定。 相似文献
19.
在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中,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一些同志混淆。他们认为,一切认识中都包含着价值观念,因而纯粹的事实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认识都是不存在的。这种混淆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的理解,而且涉及到认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 实际上,在认识论中,观念和认识、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起来的。由认识活动包含着价值观念不能得出否认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谓词是在主词中”这个真理的概念为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提供了根据。莱布尼茨主张,在一切事物的本性中各种命题并没有随意的根据,任何谓词都必然包含在一个主词中,有一个先天的证明,这就是充足理由原则要表明的一切事物的理性基础。罗素认为莱布尼茨根本陈述的是主谓逻辑。在莱布尼茨哲学中有五个根本前提,其中有三个是关涉主谓命题:(1)每一命题有一主词和谓词。(2)一个主词能有一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