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要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曾提出:“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孔子也不例外。由于他正处于我  相似文献   

2.
在孔子的政治文化观中有着极为浓烈的崇古情结。他不满于当时社会的混乱 ,立志对社会进行改造 ,历史文化信仰成了他创立救世方案的丰富资源。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构造了一个向后看的乌托邦———有道之世。在这个有道之世中 ,孔子一则认同了等级制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 ,二则制造了一个圣王修己治国的政治神话。为了使社会回归 ,孔子提出了一个“克己复礼”的社会改造计划 ,即通过对人进行道德改造使人的本质得以恢复 ,从而达到救世的目的。孔子“克己复礼”的仁学弘扬了人的道德价值 ,但却把等级制的“礼”视为价值的核心、“百世不变”的古“道” ,从而使道德沦为政治的工具 ,也使人的本质为等级制所扭曲。  相似文献   

3.
小议孔子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不” ,数量多 ,密度高 ,效果好。在他认为的礼乐崩坏仁义沦丧的社会 ,孔子对一切“违仁”“非礼”的现象和言行 ,大声说“不”。孔子又是一个很注重文采和讲究修辞的人 ,常运用否定句 ,使得说话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运用双重否定 ,加强肯定。对此 ,无论是在社会学、文学、阅读学、语言学、修辞学亦或是写作学上 ,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知识与权力、阶级与文化品味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好古的文化心态.援引古今中西知识概念及文化理论,层层论析,并且从外缘的条件因素进入内在的主观认知,阐释由好古而获得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要求统治者应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人们无论为官还是谋求为官,都必须符合君子人格。为官必须讲正气。统治者起好的表率作用,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也才能谈得上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周易》以其"卜筮其表,哲理其里"的特殊性质,一开始就具有了教化的功用。因其与儒家的特质相契合,所以孔子老而好《易》,并将之纳入其经典体系,继承并发展了"易教"传统,阐发了大量"易教"思想,开创了人文易学的新传统。孔子"易教"属于"六经之教"的范畴,在本质上仍是其王道教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提供了形上根据;但与其他五经之教相比,也具有其独特性,即"易教"还具有"宗教性"的层面。孔子"易教"建立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他对不同阶层分别强调了"观其德义"和"神道设教"的不同教化方式;孔子把"易教"目的和效果的概括为"洁静精微而不贼",这些都是《易》本身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论证分析,对孔子著名的“三十而立”思想的本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孔子在三十岁左右时,他的儒学思想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也就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已经基本确立了。同时对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使用也做了简要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当今研究孔子行政管理思想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孔子以“仁”“与“忠恕”为核心,以追求国家统一、稳定为治理目的,以百姓归心为治理出发点,以“悦民”为治理主要内容,侧重于行政管理者道德修养的行政管理思想;最后论述了如风批判地继承孔子的行政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德治为基本特征,其德治思想源远流长,是对远古和三代以来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相当精辟,是儒家德治主义政治思想不可动摇的基础.在中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上,众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形成了法治与德治并用的完整理论,并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论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的内涵 ,着重论述了这一思想在孔子思想体系仁、礼、政治及教育思想诸方面的具体运用及表现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的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大影响.认真研究这一思想,不仅是正确认识评价孔子、儒学的需要,而且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愿就此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爱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主张,从总的方面来说,“爱人”应是根本的国策:“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从具体来说,又应成为人与人之间要奉行的道德准绳,即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雍也》,以下凡引自《论语》的只注篇  相似文献   

13.
孔子“道学相即”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致思取向,形成了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西方科学“道学相离”的思想使西方科学昌明,却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道学相即”与“道学相离”源于东西方哲学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二者的结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儒墨两家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显学 ,当时天下学者非儒即墨。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 ,两家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孔子儒学自汉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地位达到了极至 ,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 ,形成了儒家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和世代发展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标准 ,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世界之文化依傍。墨家则在与儒家的对立斗争中走向了没落。墨学的科技思想和精准的逻辑思想如历史长空中的一颗彗星 ,它的灿烂与它的殒落几乎同时发生 ,尘封在岁月的角落之中了。一春秋末年为社会大变动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一个被尊为圣人的历史人物,他的“仁”思想在他的思想的重心。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给每个人带来了机遇,让每个人都有能展现自己。个性的尊重也带来偏离主流价值观的现象。回首孔子的仁思想,让我们看到在今天仍有较高价值。本文从“仁”的内涵进行阐述,并结合当今社会来体现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如何成仁进行分析。虽然由于阶级意识的区别,我们不能完全的认同孔子思维框架下的“仁”,但在今天,仍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论孔子的“中庸”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中庸思想源于中古时代的“中和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中庸的含义有“中度”、“执两用中”“和”乃至“权变”,“过犹不及”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论核心。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仁”体现了“无过无不及”的中庸适度原则,德政是其灵活的真正的“执中”,“礼”是典型的中庸的“礼”。中庸,乃是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是他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不能停留在注重简单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它也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这个思想的现代性建构,应该立足于“材”和“教”两个方面。因人而异、随时立中、随处适宜必然成为现代场域中建构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因人而异体现为针对教育对象的资质、出身展开,随时立中突出依据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等要素变化灵活实施,随处适宜则强调适应场境、需求的不同做出恰当的应对。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孔子“为政”的教育思想凌小云(湛江师院教育管理系湛江524048)在“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社会环境_里,孔子顺应社会潮流地率先创办私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私人办学的祖师爷。他办私学的指导思想是“有教无类”。无论是教育对象的招收,或是教育目标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表现在:第一,重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主体;第三,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全面改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德轻刑”是孔子法律思想的宗旨,也是他治国方式的指导原则。研究孔子“重德轻刑”的德刑的关系,是全面认识孔子法律思想前提。文章以孔子“重德轻刑”法律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刑关系的全面探析,以求进一步厘清孔子法律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