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少自二战以来 ,现实主义就支配着国际关系理论。对现实主义而言 ,国际无政府状态促进国家间的竞争和冲突 ,阻止它们的合作意愿———即使在这些国家拥有共同利益的情形下。现实主义还声称 ,国际制度不能减缓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作用。因而 ,现实主义对国际制度的能力和国际合作的前景提出了悲观的分析。对现实主义的挑战来自自由制度主义。它们分别是 :4 0年代和 50年代初的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50年代和 60年代的新功能主义地区一体化理论、70年代的相互依赖理论。三种理论都驳斥现实主义的国家观及其对国际政治的模糊理解。最…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范式之一,是在批判、修正和超越现实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建构的.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在霸权后时代,即使存在现实主义的三种基本假设、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各国共同利益等客观条件,霸权后合作还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因为这些因素只是给霸权后合作带来一种可能性.为此,基欧汉提出了实现霸权后合作的一种新路径方案:创设国际机制.鉴于此机制的特殊地位,既要看到它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的创新,也要认识到它在研究机制上的静态性、理论的非强制性和依附性等方面的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反思权力政治与相互依赖理论——读《权力与相互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争,分别用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描述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前者重视国家利益、权力斗争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后者强调全球化过程和相互依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深远影响。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1977年的著作《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一次全面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说,创立了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对相互依赖理论做出批判性的阐释和分析。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基欧汉和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可谓是相互依赖理论的开山之作。作者在对“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4.
国际合作研究从兴起至今已有30多年。国际关系的三个主流学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基于对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的不同假定而做出不同的国家利益界定,演绎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解释。国际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理论体系。思考三种合作理论的局限,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结合权力、认知、制度的综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约在冷战后的延续及其作用考验着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本文旨在考察围绕北约的继续存在及其未来角色而展开的论争。在解释北约的延续问题上 ,新自由制度主义看重制度本身的力量 ;在对北约未来定位的认识上 ,新自由制度主义乐观地认为北约将在欧洲安全格局中扮演积极角色。文章指出了制度主义在这两个问题上存在的缺失 ,并且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关注了决定欧洲安全结构的国际权力分布和大国关系 ,同时指出北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6.
国际合作研究从兴起至今已有30多年。国际关系的三个主流学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基于对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的不同假定而做出不同的国家利益界定,演绎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解释。国际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理论体系。思考三种合作理论的局限,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结合权力、认知、制度的综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间仍可通过国际制度来缓解甚至消除“安全两难”。温和建构主义认为 :“安全两难”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 ,所以可以通过国家的实践活动来彻底消除“安全两难”。事实上 ,后两种理论低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面临的威胁。所以 ,在“安全两难”问题上 ,结构现实主义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在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的认识论基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1920年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变化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即30年代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论争,50年代传统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论战,80年代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的争论。不管其观点如何变化,但其主流理论的变化方向是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秩序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从未间断过对它的探索,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了各自对世界秩序范式的设想。理想主义把集体安全原则作为全部秩序设想的核心;现实主义崇尚以均势秩序堆护世界和平;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制度创造秩序,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是世界秩序的核心,需要发展促进合作和有助于解决冲突的国际机制安排,建立以多元行为体相互依赖与合作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在世界秩序重构的变革时代,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世界秩序范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是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相对获益”是新现实主义的重要理论。新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条件下,国家更关注“相对获益”,而并不关心“绝对获益”。根据这一理论,新现实主义得出国际社会难以实现合作的结论。“相对获益”理论是基于新现实主义对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认识,它们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始终处于“安全困境”之中,彼此视为潜在的敌人,因此对“相对获益”十分敏感。但是,“相对获益”理论也存在着片面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在当代的国际关系中,各国不仅要关注“相对获益”,同时也要关注“绝对获益”。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物质实力和观念建构二者在国际关系中所起作用如何的本体论问题之争始终存在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现实主义学派坚持物质主义本体论,建构主义学派坚持观念主义本体论,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的物质和观念并重的本体论思想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思想,具有更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鲁杰“多边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理论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 ,鲁杰则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基本借鉴了国际制度理论对“国际制度”的概念界定 ,从学理上初步探讨了“多边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 ,并从多边国际制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国式霸权”的观点。有鉴于此 ,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和美国霸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流派。它们理论的历史地位是在不断争论与融合中奠定的。两大流派均发展了过去的理论,但在国际制度、国际合作及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等方面有所论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争论与古典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争论相比,争论的主题更为深化和细致,方法上也有明显的新特点。这种争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理论派别需要以较为广泛的视角从其他理论中寻找新的理论平台,进行大融合以形成一种崭新的完整的理论,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本制度概念是国际社会理论的基石,也是英国学派有别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重视英国学派的制度概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机制理论的比较研究,而相对忽视该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上的认识差异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英国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的理解上虽然存有一些共识,如基本制度包括宪政性制度和共处制度两个层次,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宪政性制度,外交和国际法等共处制度是从主权原则中派生出来的;但同时,他们在基本制度如何构成以及怎样互动的认识上,尤其是在主权与人权关系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分歧,而这些分歧是导致他们在国际社会的认识上存在多元主义、社会连带主义等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学派学者关于基本制度概念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争论,对当今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国学派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国际关系中两个学术传统与研究风格迥异的理论流派,虽然两者在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秩序及国际制度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有关国际体系的本质的认识、涉及的制度类型以及对国际制度的形成和作用所作的解释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差别.有些学者把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混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两者的共同点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国学派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制度研究问题上的不同,既与英美学界对社会科学的解释以及两国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解不同有一定关系,也与两国学者不同的学术传统和环境分不开,更重要的是由英美战后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从价值理性到实践理性的过程.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价值理性的基础之上,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强调了工具理性,建构主义的出现体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辨论的初始阶段呈现出范式间论战的特征 ,辩论出现了两个纬度 :理性主义范畴内各学派之间的论战和反思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这些学派在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 ,它们之间的论战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动力。后来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论争逐渐成为第三次辩论的重心 ,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 ,随着这一重心的出现 ,两派理论开始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并终于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学理辩论失去了批判和质疑带来的活力 ,趋同显示了辩论的终结。当然 ,这也为新理论范式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8.
约翰·伊肯伯里是冷战后推崇自由国际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国际秩序思想以宪政秩序为研究重点;以新自由制度主义为理论内核;以探讨冷战结束后美国如何领导世界为大的战略背景;以批判布什政府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政策为切入点,主张美国在冷战后应延续并坚持自由国际主义对外大战略。其国际秩序思想是奥巴马政府国际秩序大战略的理论基石。尽管伊肯伯里的国际秩序思想强调现实主义的权力观与自由主义的制度观的结合,但其理论在研究路径的选择和思想倾向性上仍存在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益密切使大规模国际冲突爆发的几率大为下降,现实主义理论因为固守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国际冲突的逻辑受到国际关系理论其他学派的激烈批评,现实主义研究方法忽视国际体系与国家的同构关系导致了其对国际关系中新的因素认识不足,如果引入同构主义方法现实主义可以在理论上对国际合作进行更多的探讨,但是现实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决定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创新不会动摇其对国际冲突的特殊关注。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合作理论”的不同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发,演绎推论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理论:霸权合作论、制度合作论和合作文化论。文章简要总结了在这些国际合作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学者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及其特点。然后,作者评价了这些国际合作理论。结论部分吁请中国学者关注国际合作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