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是把三社联动模式纳入到新时代中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之中,通过政府购买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解决以往政府单一主导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模式中出现的重救灾轻减灾、防灾减灾救灾缺乏政策和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而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是对新时代下我国综合减灾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加强对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青少年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树立正确的灾害观,是当前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韩岳麒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48-151
自然灾害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和救援速度,救灾决策的基础是第一时间能准确获取受灾地区灾情信息。随着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空间遥感大数据可提供更准确、更及时、更丰富的空间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通过分析防灾减灾的需求和遥感大数据的特点,提出遥感大数据在洪涝、台风、干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方面的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和成果,在遥感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的技术层面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需解决的困难,为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永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6
传统知识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与自然资源的传承和生态整体保护有关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科学无法提供的洞察力。各民族对于周边环境脆弱性和致灾因子及灾害的观察建立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能够有效地将收集到与危险、灾害相关的各种信息传播到社区的大多数成员之中,使成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这就是传统知识的防灾减灾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略论汉代抑制型防灾减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琴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328-331
两汉时期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汉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忧患意识强烈,提倡灾前积极预防,临灾迅速开展救济措施,灾后实行补救措施。这使社会系统对自然灾害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尹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61-163
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中西方新闻价值取向及报道观念的差异。本文以灾难新闻报道为例,从传播者角色定位、新闻主体选择、报道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中西方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并对形成这一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超越才能带来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才能带来新闻报道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湖南农业灾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灾害成因和危害,从科学进行防灾减灾组织调度、健全农业灾害应急机制、发展避灾农业和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湖南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亚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16-21
农村防灾减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都有特殊重要性。社区是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的最基层管理组织,农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为构建系统的、可持续的防灾减灾体系,北京针对其自身的灾害风险类型及特点,在探析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足的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应明确农村社区灾害风险,健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减灾基础设施,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活动,提高社区综合防御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9.
袁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3):87-89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 ,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 ,还应 :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注重减灾 ;2 )重视城市灾害防御 ;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 )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21
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3年20个省份的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结论:80%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纯技术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率不高都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近一半的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并未与其农业产值规模同向变动。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与我国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重防灾减灾数量投入,轻投入结构与质量改进”“重投入,轻管理”的策略相关。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结构优化策略包括:(1)农业防灾减灾战略结构优化。转变重资源数量投入的粗放式农业防灾减灾战略,建立效率导向型的农业防灾减灾战略。(2)农业防灾减灾动力结构优化。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要着眼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轮驱动。(3)农业防灾减灾区域结构优化。依据产值—效率矩阵分类,各省份需要调整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的区域投入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村镇地区防灾教育的探讨,提出了开展村镇防灾教育的要点和实施途径,为村镇防灾减灾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以利于开展村镇地区防灾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后对成都市的4个防灾公园的实地考察发现:城市公园在防灾减灾方面普遍缺乏相应的防灾规划设计、必要的应急避难设施以及安全的应急避难空间,因此城市公园的建设应遵循"安全性、可迭性、人性化、持续性、合理性"五项平灾结合的设计原则,从场地规划、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和设施设置等方面来规划.同时.要加强防灾公园的理论与法规研究,强化公园防灾意识,建构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是指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程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灾害防治的劳动力主体,从而给农业灾害防治、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是是吸引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充当农业灾害防治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防灾救灾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灾害防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罗新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99-101
灾难新闻的精确报道在我国新闻界已出现多年,但很少有学者对二者的结合形式和效果进行理论阐释。本文从数字化新闻、公众心理及行为调查、舆论反馈和互动、灾难事件的精确报道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灾难新闻引进精确报道方式有利于报道的真实、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媒体明确报道方向和政府决策。同时,二者的结合方式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中国—东盟自然灾害领域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灾害防治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的广泛建立为中国—东盟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东盟建立了软法性的灾害管理合作法律机制。这一机制存在义务责任不明确、没有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没有法律拘束力的缺陷,这些缺陷不利于实现中国—东盟灾害防治的真正合作。为此,中国—东盟可以通过两条道路实现灾害管理合作的硬法之治。第一条道路是制定《中国—东盟灾害防治合作条约》,另一道路是借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模式,中国加入《东盟灾害管理应急协定》。 相似文献
16.
张高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20-126
洋务运动时期,恰逢“清末灾害群发期”进入高潮阶段。针对灾害频发引致的严重灾荒,洋务派一方面对传统灾异观展开批判,另一方面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思考灾荒成因,并尽力探求救治对策,同时他们当中的实权派在各自辖区内尽力将有关的荒政主张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防灾救荒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申友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106-110
元顺帝统治时期,元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它的黄昏阶段: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起义不断。面对这样的局面,元顺帝还是实施了一些比较有效的防灾救灾措施来保障人民的生活,主要表现在灾荒救济、医疗救助、徭役减轻、慈善收养制度等方面。但由于政府腐败导致防灾救灾措施实施不力,反而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元朝的覆灭。同时这些防灾救灾的措施对明初相关政策的出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