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本土作家.纵览他以诺贝尔文学奖为里程碑的文学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莫言由1981年登上文坛并获得前辈艺术家的赏识,1985年开始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引起学术界的积极关注,90年代以来,他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自我突破,佳作不断涌现,赢得学术界的激赏与期许,成为当代文学与世界之间“新航道”的领军人物之一.莫言的文学路线图为中国当代文学今后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奖,中国人在经历了100多年后终于填补了无人获奖的空白,它为中国文学和文学翻译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文学翻译作为架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桥梁,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文学翻译行业前景堪忧,其表现如下:原著外译数量少,作品翻译质量不佳,优秀翻译人才缺失等,影响着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在国内与国外的传播.因此,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大外译作品基金扶持力度,改革翻译人才评估机制,增强翻译人才队伍等也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本土作家.纵览他以诺贝尔文学奖为里程碑的文学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莫言由1981年登上文坛,80年代末已经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90年代起其作品开始向欧洲、东亚、中东诸国广泛传播、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早被译介、影响范围最广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新世纪以来,莫言作品的传播版图不断开拓、引发“莫言效应”、“莫言旋风”的同时,进一步赢得了世界文坛的认可.本文综述莫言文学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历程,莫言的文学传播路线图或能为其他中国作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小贝 《新天地》2012,(11):30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称赞道:"即使把莫言摆在整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群体中,他都是很突出的,比起前些年一  相似文献   

5.
此次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看上去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实际上也正是中国文化逐步被外国人了解、认可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12,(11):61-65
2012年10月11日,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一夜之间,莫言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的图书价格也梯次攀升,涨幅近两成。统计显示,京东的莫言图书涨价比例达到79%,亚马逊中国是37%,当当网为32%。即便如此,仍一书难求,有限库存被抢一空。  相似文献   

7.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几天,有一家媒体要我预测一下网传莫言获奖的可能性.我表示,预测只是民间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许也是媒体炒作的需要.其实获不获奖,等几天不就知晓了?获奖是好事,没获奖也不会影响莫言在文学上的地位.我当时的意思,诺贝尔文学奖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应以平常心视之.  相似文献   

8.
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外舆论褒贬参半.一方面有人认为莫言获奖能推动中西文学交流,对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却是中西方媒体和个人对莫言的贬损.但是,即使那些赞美之辞也并未真正言明莫言获奖的深层原因,无法确立莫言创作的独特性.作为当代中国难得的一位有思想的小说家,莫言创作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始终如一的新历史主义立场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从民国时期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作家的关注,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诺贝尔奖情结”,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梳理民国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历程,综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图呈现一个事实:中国作家在不断深化自身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而诺贝尔文学奖,也在逐渐理解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有着百年历程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世界文学的实验田,比较文学的多棱镜,民族文学的展示台。对于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学术界应该给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在文学界创造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百余年以来 ,该奖项一直对诗歌相当青睐。自法国诗人苏利 -普吕多姆获得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后 ,先后获此殊荣的诗人近 30人。本文试图介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法国诗人。  相似文献   

12.
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固然和他本人的努力有关,但年轻的瑞典女汉学家陈安娜的推介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把莫言的许多作品翻译成瑞典文,介绍给瑞典人民,让瑞典文学界认识了莫言,从而对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华民俗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那么陈安娜何许人?她为何要翻译、推介莫言的作品?说到陈安娜,首先得说其丈夫陈迈平(万之),因为是他引导陈安娜走向翻译中国文学的道路。陈迈平祖籍湖南湘潭,1952年生于江苏常熟,"文革"前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复兴中学,"文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作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乃至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之一在于它使得文学彻底地事件化了,而其源头就是诺贝尔文学本身的被事件化.本文以四人谈话形式,分别论述了诺贝尔文学奖被事件化之后的种种表现及其特征一、消费导向的共谋性;二、消费导向的消解性;三、消费导向的时尚性;四、消费导向的猎奇性.同时,这一事实也再一次证明了诺贝尔文学奖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更是为人类的艺术。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学,我们看到的绝不止是地域风俗和文化的差异,更应看到人类心灵深处的真实灵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作品理由千差万别,但始终都没有离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和对自由理性的探索与追问。诺贝尔文学奖可能不是文学的冠军赛,但其作品绝对是最具有人类学品质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周年之际,为了推进和深化莫言及百年中国文学研究,开拓新的学术疆域,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6.
莫言获得"诺奖",中法美三国主流大报《人民日报》、《费加罗报》、《纽约时报》均多有及时报道,并建构了体现不同寓意的词频框架。其中,中国为"文学主导政治隐含"框架,法国为"文学与政治均分"框架,美国为"政治主导文学次之"框架。三大框架在体现相关报道倾向的同时,也与各自固有之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西双方不同的文化观乃至于文艺观,既左右中西方媒体有关报道新闻观念的形成,又间接制约其各自"莫言获奖"报道上的框架建构。另一方面,同属西方文化体系的法国与美国,因自身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双方子文化差异,同样对两国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有所调控。  相似文献   

17.
1913年泰戈尔之获诺贝尔文学奖一是被西方主流文化所接受,他的诗契合了当时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二是因他是东西方文化激荡相融所诞生的一位巨人,其融通了东西方文化,又超越了它们的局限,从而获得了世界的意义,也超越了他的时代而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18.
流散文学兴起于20世纪,在21世纪初成为热点词汇,它在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舞台上从边缘走到中心的过程是全球化语境下各种文化接触、融合、冲突、重塑等重要事实的表现和反映.梳理流散文学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关系对考查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有样本意义,从中可见流散文学已经不再是边缘文学样式,而是统一在多元化和带有世界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中,成为当今世界文学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9.
[摘要]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直困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作品翻译问题再次备受关注。优秀的翻译使作品生命力在异域得以延续并获得“重生”,而蹩脚的翻译则无异于对原作的“谋杀”。莫言作品的成功传播在于莫言作品的译者都是热爱中国文化、语言能力出众、翻译经验丰富的汉学家及翻译家,同时译者和作者及出版社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和合作,这就说明文学作品翻译传播不仅取决于作品的文学价值,还与包括出版社在内的“赞助人”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以来,这个让全世界瞻仰的奖项已经走过了114年的辉煌历程。每一年这个诺奖揭晓的月份,全世界只要与文学有点关系的人,几乎都会陷于期待、焦躁的气氛中。大家都在猜测:谁能获奖?尤其是以文化大国自尊的中国,更是翘首期盼,希望这个神圣的奖项花落中国。因此而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2012年,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谢尔·埃斯普马克说: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欣喜。但事实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也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比较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直到1938年,以中文为母语之一写作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上世纪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