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语言的变异集中体现了诗人对语言创造性的使用。一首诗是否具有别树一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变异。本文结合诗例,从语符、词汇、音韵格律、语法等方面对英诗语言变异手段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从语言变异这一独特视角来欣赏英诗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曾经提出的“诗家语”,以及外国现代文学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特别重视的“诗语系统”,指的都是与实用语言相对的、作为诗歌审美意识的艺术符号的诗性语言。汉语诗性语言是汉语历史地形成的功能变体,是历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汉语发展汉语而形成的。研究汉语诗性语言,分析它的词义的构成,从诗学的角度看,是探讨汉语诗歌本体的言说结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属于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  相似文献   

3.
两元论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用三组两元对立关系,即诗人与译者、语言与意义、翻译与创作,分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探讨其深刻内涵,并借助《英诗译稿》中的译诗,看“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原诗人与译者的统一、注重诗歌内在的语势神韵、注重翻译与创造并举等在诗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合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白话为诗是新诗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跃居诗歌正宗的核心环节,无限贴近口语和与土白的进一步分离,成为新诗语言形式探索的又一标志。象征派、新月诗派、现代派和中国诗歌会等四个诗歌流派.代表着此一时期白话诗史上四种既有差异性又互相联结的诗歌语言走向,白话本身在诗语层面有清晰而明确的流变脉络。在“白话”与“诗”之间,白话新诗始终以语言为再出发的原点。  相似文献   

5.
试析古典诗词中叠字运用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的语言贵简洁精炼、准确鲜明。因此,古今中外声名斐然的诗人,无不特别注意字句的敲声炼响,日锻月炼,力图使语言的“百炼钢化为统指柔”。可谓真正能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语”(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但是,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运用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故意使诗中一些字巧妙地反复重叠,让人读后,不但不觉其累赘、罗嗦,反而感到语言更流利,声韵更铿锵,意境更幽美,情感更强烈。究其原  相似文献   

6.
晚明诗人王彦泓因屡试不第,仕途无着,遂混迹青楼楚馆,希冀从歌妓那里寻求生理满足与精神慰藉,因而创作了大量艳情诗。诗中涉及多位歌妓,名为阿锁的歌妓是诗人最中意的一位,甚至令他动了纳妾的心思,但最终无果。这些涉妓艳情诗交织着诗人与歌妓的情与爱、情与性,这正是中国封建文人普遍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7.
雪月是印度11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了梵语、俗语和阿波布朗舍语语法,并摘引了许多无名作者的双行诗。这些双行诗大多采自民间。他所摘引的双行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此语至迟产生于宋初。宋初诗人魏野在《喜岐贲王闱见访》诗中就写“闲听一夜话,胜读十年书。”“一夜”情形不多,后人改用“一席”。  相似文献   

9.
由诗人王建创作的《新嫁娘词》(其三),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新婚女子以巧妙方法通过夫家新婚考验的故事。作为夫家“新成员”,新娘子面对新环境,积极寻求改变、适应与突围。而由这首诗展开设想,诗中的“新嫁娘”可以看作是所有“新成员”的象征。本文以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分析视角,分析新成员融入陌生群体时面临的问题及他们寻求出路的方式,并尝试探索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改变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三人有许多共同点,也都非常有个性。闻一多可谓为义而献身的爱国诗人;徐志摩可谓为情而生而诗而死的理想主义诗人;朱湘可谓为诗而活的诗人化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