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张韧 《学习与探索》2002,(1):100-106
回思刚刚过去了的百年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 ,有一些现象值得反思 :如“文学回归文学”的提出 ,纯而又纯的文学 ,失去了价值意识系统的支柱 ,文学的归属与定位陷入了迷惘 ;又如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对于文学不仅仅是一个“主题” ,而且是文学的依托 ,文学需要道德的“中介”作用实现审美化 ;再如 ,文学写生存状态与人之存在意义的质疑 ,二者不是对立而是在融会中诞生杰作 ;还如 ,文学的新思维 ,不但要面对家族、社会之人际关系 ,今天尤应面对人类与日趋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迟来的环境文学不仅仅是一个“题材” ,而且是拥抱全人类、拥抱整个地球的未来文学。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高扬主体的理性主义,是调节社会成员个人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社会现象。文学是主观品评了的客观社会生活,也属于社会现象。作为本体的社会生活,决定了道德和文学之间的联系;道德中的意志自由,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自由,正是这种“自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评价了新时期当代文坛中“性冲击波”的实质、道德意识和审美水平。作者认为,文学中性冲击波的实质是文学在社会的革命性调整中为人性的健康伸展而探索、呐喊、战斗。当代中国文坛的性冲击波一方面标志着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深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当代中国作家为建立新的性道德栅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也表现出道德意识的迷误;就审美水平而言,当代文坛的性描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并就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公民馆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鹏翔 《日本学刊》2002,(2):113-128
公民馆是日本战后开展社会教育的中心设施,是在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理念的基 础上进行教育改革,保证国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机会平等”而创建和发展 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公民馆为日本的国民创造了“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广阔 天地,在战后恢复生产、改善生活特别是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等社会教育具体活动的开展过 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苇舫 《浙江学刊》2001,(2):128-132
浙籍台港及海外华人作家,他们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在台港与海外的.由于生活地域较为广阔,所面对的生活纷纭复杂、丰富多彩,且由于作家们自身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表现对象及不同的思考方式,使得他们的作品的题材内容、主题意蕴呈现出十分丰厚多样的局面.他们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历史、人生、社会、现实、文化;漂泊、寻根、异国风情、乡愁、女性、婚恋、生命感悟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就浙籍台港及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主题意蕴作一番简略的分析,以期对他们的创作基本面貌有一个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当一个民族的经济历史性的高涨和发展迅速改变了社会生活的观念形态时,往往会迎来业绩辉煌的文学发达时期,导致文坛巨擘的诞生。从历史看,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格外追求精神生产的发展;经济繁荣还会带来政治上的昌明的局面,有利于作家自由创造力的发挥。而要创造伟大的文学篇章,对作家来说,归根结蒂是要透彻地把握生活的本质。一个开放的时代,有利于为作家带来各种“参照系”,使作家在比较中站到更高的历史审视点上,透彻地理解时代和社会。文章指出,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摸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正在全国进行的大变革昭示了这一点。而文学的探杆,也就有可能测定生活泡沫底下更本质地体现社会运动的深流,从而将出现一个璀灿的文学盛期。  相似文献   

8.
一、道德反思与道德体验 文学创作与道德探索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生活方式,但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也许正是基于此,理想主义者一方面试图通过文学的方式来达成道德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道德来规范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然而,文学与道德之关系决非轻易即可构成内在和谐的.事实是:当文学过分受制于道德时,文学的生命表现会失去生活本身的感情力量;而当文学失去了道德的约束时,文学又会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颓废,缺乏信心,没有灵性与希望.要想使文学真正能够自由地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生命情感,展示人类的精神想象力,同时又能促进人类的道德生活,表现人类的高尚情杯,就必须从生活和创作本身出发,不断重建文学与道德的新型美学关系,即通过文学去探讨道德,确立新的生活秩序.文学与道德的美学关系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它永远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自由开放的,它要求作家必须亲身去感受生活,体察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发现生活的美,创造生命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9.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创作跟他的生活境遇、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及哲学理念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应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定位,同时,还应用“时代性”来衡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的敏感神经;哲学有贴近科学的一面,但它又和文学一样是关于“人”的学问,一样是在讲它对人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文学,可以更为理性地思考文学的本质,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滕春红 《唐都学刊》2007,23(2):116-119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对这种观念为何大兴于北宋的成因,涉猎者较少。历代文学家及学者对这一命题的阐释多着眼于物质及精神生活层面的困苦磨难对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但晁补之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与文学乃非功利活动的本质相关,他更为强调文学的内在独立精神对作家的巨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在艺术史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与原有诸艺术存在之间的辩护与反驳之争。后来者每每声称唯有自己才是真正的艺术,此刻是所有那些僭越至今的冒牌货们让位的时候了;而先居者们则每每宣称那后来者不具备艺术的起码条件,根本就不能算艺术。这种论争最后又多以艺术“开放体系”来容纳诸方为结束。这种由互相拒斥起而以开放体系终的程序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复着,贯穿着整个艺术史。文学史自难例外。从来的诗人作家与理论家批评家们多将自己心目中的某一特定文学理想、文学追求论证为文学的唯一本质。于是,“我希望文学中有此”就变成了“文学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一个特定文学主张的出台,常常伴随着阿基米德式惊喜的呼喊: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文学  相似文献   

13.
“地之子”的自我形象与“乡下人”心态 ,是生活和创作于 1 930年代“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的一批诗人作家们的一种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化选择、向往“自然”、“原始”美的审美趣味 ,以及坚守纯文学立场的文学信仰等多方面思想内涵 ;同时 ,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艺形式的变化、文学流派的产生,固然有它本身发展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内容的规定。可以说,近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也完成于西方近现代文学。同样,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印度民族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矛盾的深刻化,现实生活的复杂化,原有的诗歌戏剧体裁显然不能容纳如此丰富、广阔的生活内容;而中世纪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创作传统又严重阻碍新兴阶级的历史要求的反映;加上伴随着殖民主义经济的侵  相似文献   

15.
新婚姻法公布以来,离婚案件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上升,对此,社会产生了种种反响。有的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有的惊呼“这标志着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责怪“新婚姻法不符合中国国情”,“是离婚法”等等。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社会转型,商品大潮勃兴,给文学带来的到底是什么?舆论沸扬,莫衷一是。王家的一篇“作家不养”论,犹如石破天惊,给价值失落的作家心灵,雪上加霜,蒙上了一层无法言说的苦涩和沧桑的阴影。于是“文学陷入低谷”,“作家大逃亡”,言之咄咄。许多心怀使命感的有识之上,担心商品浪潮是否会将纯文学吞没,一向奉为文化精英的纯文学,从此不再辉煌。于是,又有一批年青的学者和理论家,大谈持谈“人文精神”失落了,作家的“审美想象力萎缩”了,“文学表现出了一种总体性的危机”。(一)文学何以失落,又如何“拯救”和“自救…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近代的“奇迹派”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迹派文学以内心整合来超越此前的自然主义主张,此派的共同特质是重视将自我伸展到内心现实,作家们在被社会锁定的范围内发挥着最大个性,其创作素材主要来自身边琐事,有“后期自然主义”之称。比照新思潮派,此派缺乏理智性,“私小说”倾向鲜明,但个性角度丰富,脱离了“平面主义”旧套。奇迹派中不乏关心社会、富有有正义感的作家,如广津和郎与宇野浩二。  相似文献   

18.
“课桌文学”,顾名思义:课桌上的文学也。实际上并不单纯是文学,而是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包括雕刻、绘画、洋歌、音乐等等。这种“课桌文学”较普遍地存在于目前的高校的课桌上。综合性大学有之,理工科大学有之,文科大学也有之。笔者对××大学这所名牌的综合性大学进行了调查,仔细“欣赏”了这几乎存在于全校一百二十多个教室的桌子上的“艺术”,深有所感。“课桌文学”的形式表现为多种多样,涉及的内容也很广阔,可谓丰富多彩。这里有不少“佳作”颇有感染力。它的内容从倾向来说有高昂的、上进的,但更多的是灰色的、颓废的,甚至是下流的、庸俗的。“课桌文学”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对于生活、人生的评价。这个内容占有很大的部分。我们偶尔发现一、二条有点上进性的言语。如:“仅仅依靠天生的优点的人是天生的蠢人”,等。大量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如用中外文结合的诗歌:·“人生本是lazy(懒惰),何必整日study(学习),找个漂亮的lady(爱人),抱个胖胖的baby(小孩)。”把裴多菲诗改写的:“馒头诚可贵,油条价更高;若有大肉包,二者皆可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公平”还是不公平是改革以来群众的热门话题,也是影响群众情绪的一个社会问题。有的人说“脑体收入倒挂不公平”,有的说“个体户发大财不公平”,有的人觉得“少数演员走穴不公平”,还有的人说“允许干第二职业,有双收入不公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公平”问题涉及到的领域比这些具体说法宽阔得多,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有三惑:  相似文献   

20.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