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文江是我国近代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科学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科学价值万能和科学方法万能两个方面。丁文江科学主义思想对近代科学启蒙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复将进化论提升和泛化为思想方法,把科学方法初步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科学功能的理解上,他则强调社会功利主义,指明科学能够最终致中国于富强之境。严复对于近代科学思想所做的诠释对近代中国人理解西方科学思想具有启蒙作用,但也对民国初年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勃兴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经历过由“技”到“学”再到“道”的三个主要阶段。谭嗣同将西方自然科学中的“以太”概念,提升到世界本体层面,并赋予近代自然科学以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普遍意义,从而表现出唯科学主义倾向。谭氏的唯科学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科学理性精神,具有反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其中又夹杂着主观的宗教神秘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以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人文科学的研究。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力图建立科学主义的“求真”新文学,以科学颠覆文学、取代文学,在极端倾向中走向了歧途。20世纪形式主义学派将“形式”研究落实为文本语言研究,忽视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社会、人文、主观的因素,造成了理论上的偏颇和疏漏,反科学主义是对科学主义扼杀文学人文精神的反动。  相似文献   

5.
科学在近代传入中国,刺激中国科学主义的诞生。科学主义的启蒙功能、由技进而道的价值重建功能、救亡图存功能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其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科学主义化倾向。在当代,要注重还原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并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逐渐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尤其在牛顿力学创立并在解释自然界宏观现象获得成功后,一种过分相信和推崇科学的思潮便滋长和蔓延,科学才逐渐变成了一种信仰和崇拜力量.当科学主义辐射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是同科学主义的分裂与对立相伴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为反对宗教神学的主要武器而兴起,以后发展为启蒙运动的主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潮的倡导和传播,对于摆脱神对人的束缚,恢复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尊严,无疑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同时,人文主义猛烈抨击科学导致伤风败俗,是罪恶的渊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文化传统、近代科学主义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与近代日渐兴起的科学主义的自觉回应中得以实现,而中国文化传统及科学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表现的倾向性,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还原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中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8.
实证主义哲学是在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在近代中国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科技启蒙的先驱,他的科技思想内涵丰富、因时而异。总体上看,其科技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略显科学主义色彩的科技思想:艺重于政、工艺为本;中期怀疑谨慎的科技思想:崇俭抑奢、交融伦理;后期辩证、乐观的科技思想:以辩证、多元并存的态度对待中医的价值,以科学劳动家展望中国科技的未来。杜亚泉的科技思想自觉实现了由科学主义而理性、谨慎的嬗递,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和思想家对科学技术、中国科技发展以及中西文明的独特思索。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发展轨迹,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近代用于指语言艺术的"文学"(Literature)概念,首先是在西方生成、定型并得以广泛使用的.1840年代以后,在中国士人和西方传教士绍介西方的文献中出现的"文学"用例,虽然已具有近代意味,但仍主要立足古典义层面.直到1870年代初,日本学者西周以中国古典词"文学"与 LJiterature 对译,具有近代意义的"文学"术语才开始在汉语世界中出现.此后,伴随辞典编纂、文学史著作编写以及近代日本大学"文学"学科体系的确立,"文学"新词的内涵逐渐定型并得到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文学"与 Literature之间确立对译关系,"文学"观念实现近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随着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化以及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最终上升为价值层次的过程。在对科学普遍尊崇和信仰的基础上,中国的科学主义并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相反在实践中却取得了无上威权的地位,成为近代乃至现代支配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3.
继伽利略等人所开创的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启蒙运动进一步将唯理主义和科学主义变成全面统治人类生活的权威,思想界对此的反思贯穿这一过程,文学也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深思唯理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问题。本文通过释读德雷克的名著《伽利略》及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探讨唯理主义思想倾向的缺陷及脆弱性,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文学者的特质和禀赋决定了梁启超对科学的阐扬毫无例外走的是文化路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弘扬科学的"形而上学",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植入了科学理性。坚持科学的实践理性,为近代中国文化成功转型提供了现实理性思考:崇尚科学但坚决反对科学主义,倡导西学但坚决反对西化,弘扬科学价值但又把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站在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反思科学理性,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的大变局过程中,近代西方文化大举"东渐",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濡化。这一文化背景对近代救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近代救灾思想具有了某些现代性特征。文中从近代救灾思想的现代性特征、近代救灾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粗线条地勾勒出近代救灾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中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一方面,一些知识分子竭力提倡“科学救国”,以致宣扬“科学万能”,进而迅速走上唯科学主义的顶峰;另一方面则是许多具体科学基础并未真正建立,更未深入广大民众之中,民众科技意识依然极其贫乏。唯科学主义在近代中国几乎与近代科学同时产生,同步发展。早在戊戌时期,当近代科学还刚刚在中国初步产生时,康有为就在《实理公法全书》中“以几何著人类公理。”认为凡符合科学方法尤其符合几何公理的,就是唯一正确的,不管是实用技术的,还是人文心理的;不管是客观世界的,还是主观世界的。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以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为主要内容,同时延伸到伦理、哲学、文学和国民精神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萌芽、兴起、发展、高涨和逐渐衰退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它始终与其他进步思潮相互影响和补充.启蒙与救亡结合,启蒙往往让位于救亡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也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代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以近代科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为线索,在理清各阶段发展的特征基础上,着重从近代科学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学说和思想,特别是形成的研究方法,概括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阐明近代科学的发展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是当代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主义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人文主义则有较长的历史。近代科学与人文分化的结果,一方面为人们谋取物质利益取得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其反自然、反人道却使科学失去了人性的光彩。但无论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都是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首倡者。在中西文化冲撞与融会的近代社会,中国传统史学在"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梁启超"科学史学"观的形成是其起点,而他对史学"科学化"的反思,正是中国史学在科学化进程中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