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近年来,中国重视开展文化传播,注重发展模式的国际交流,积极开展负责任的大国外交。软实力资源的成功运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威望。但总体而言,中国软实力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软实力建设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需要建立综合、连贯的外交哲学和大战略,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发展模式”为后发国家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现代化新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大幅提升,对外文化与教育交流活动频繁,中华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经济外交、多边外交取得显著成就,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方略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国际吸引力;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的凝聚力、辐射力;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注重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广泛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推行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与合作机制,协调解决国际争端,构建世界发展愿景;积极塑造和平、友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从文化软实力视角分析,”中国梦”充分体现了国家性、民族性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内涵.实现“中国梦”既要增强国家硬实力的“躯体”,又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章着眼于”中国梦”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未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路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源动力;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整合力;完善文化发展布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升力;明确外延发展导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巴政治、经贸关系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软实力在巴西不断提升,中巴在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吸引力与影响力增加,中国国家形象得到改善.其中,巴西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巴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巴文化交流;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介绍中国发展模式,促进中巴经贸交流;理解和支持中国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中国和谐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增进中巴政治理解与互信.我们既应该重视也应该巧妙地运用华侨华人这一资源,努力构建中国、华侨华人和巴西三方共赢的局面,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剧承担着传播文化,传达国家意志的作用,在国家的软实力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中国电视剧应以传播国家意志以及文化娱乐方式提高国家影响力,从而让世界观众在审美愉悦和情绪感染中领略到中国崭新形象与精神风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之相关策略包括对内增强文化自主创新能力,用优秀的电视剧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制定适当贸易保护政策,开展多方位海外推广营销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之间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已经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广告创意与品牌形象塑造中,挖掘“中国元素”是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国家形象已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依据评价理论,积极话语分析可用于考察《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情感资源树立起“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形象,判断资源描绘出“依法治国、善谋有为”的形象,鉴赏资源勾勒了“制度自信、胸怀天下”的形象;三种态度资源刻画的形象叠印后,升华为“人民民主”国家形象;民主话语文本、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内在推动机制。本研究为理解和评价中国民主话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和硬实力构成了一个国家崛起之躯的两臂。硬实力来自于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能力;而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乃至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综合指数。21世纪,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利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已被国际学者称为“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并称。中国应充分利用软实力的两大资源,切实从政治文化层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确立和完善中华民族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壮大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使其成为中国崛起的合力臂。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与“硬实力”相比,我们的“软实力”相对滞后。因此,要实现文化强国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必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而搞好应用翻译不失为增强“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翻译的研究。为此,本文就应用翻译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应用翻译与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的传播力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建 《国际公关》2009,(2):39-40
作为中国软实力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近些年来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毋庸讳言.制约中国国家形象的瓶颈——传播力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何突破制约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这一以往重视不足的瓶颈问题.已是一个极为紧迫的课题。如果从公共关系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这是涉及“媒体沟通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维度,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文化立省”战略,但是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利用特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韩国知名政治学者李根在借鉴、吸收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和罗伯特·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软实力分析框架,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自己的定义与分类。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五类软实力策略,以及所谓“软实力协同效应和软实力两难困境”概念,又在聚焦软实力政策价值的前提下运用他的软实力理论框架对诸多现实案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软资源、软实力、软实力政策目标间的逻辑联系,并为非主导国家研究和发展软实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其理论对中国学者拓展文化软实力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对于软实力的概念界定、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等存在前后矛盾、认识局限、观点偏颇等问题,中国学者应该辩证看待。 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可以分为本体论层次的“中国模式”和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本体论层次的“中国模式”表征了中国崛起是一种硬实力的崛起,而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则意味着中国崛起是一种软实力的兴起.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是读懂中国、破除“大国崛起困境”的一把钥匙.文化是文明社会的精髓,欲对认识论层次的“中国模式”有真正的见解,文化的视角不可或缺.基于国家软实力的视角考量“中国模式”及其未来,中国将以“和平啒起的大国”、“文明复兴的大国”、“掌握话语权的大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软实力属于综合国力的范畴,是国家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状态.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强健自己”,而且可以“影响他国”.能够“影响他国”缘自一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资源能够满足他国受众需要.他国受众需要可以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三个层面,它是我们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资源的重要向度,对应这些需要的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资源组成中具有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所在.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天人合一”、“礼仁一体”、“内圣外王”和“致中和”都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拟从“丈化软实力”概念的缘起,儒家文化构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儒家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三方面,对儒家文化的软实力价值进行探析.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16.
孟建 《国际公关》2011,(2):90-90
近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任美国播出成了热门话题。而我国的国家形象问题在国家发展层面上首次提出,是存党的十五大上。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形象嗣题至关重要,形象就是旗帜。党的十七大,又将包括国家肜象的软实力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国家战略”的形象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当前,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既坚持对非政策的传统原则,并在新形势下保持适度的灵活性。通过尊重非洲国家和人民,完善政治文化价值观;增强经济吸引力,提升中国模式的示范作用;积极从事多边外交,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增加对非援助,扩大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外交工作,中国对非软实力外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未来的中国对非外交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增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塑造中国作为崛起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仍是中国对非外交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软实力"之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软实力理论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这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发展策略有关,也因为软实力思想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便于直接借用;硬实力资源主要来自于物质和实体资源,软实力资源则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基本上类似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硬实力决定软实力,软实力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硬实力有反作用能力;虽然目前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存在问题,但软实力是能被测量的,而且是完全可以被把握和运用的,而软实力的建设和实施主体,即人的因素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政党形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政治资源、提升政党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红色叙事文本作为党的形象塑造的重要媒介,提炼红色叙事文本中党的形象塑造经验,归纳总结百年来红色叙事文本中党的形象演变历程,搭建起“形塑”“宣传”“感知”相结合的三维形象塑造模式,从党的自身行为和形象自塑、媒介的传播和大众的感知三个维度得出对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性语境下“软实力”概念具有内在缺陷,美国软实力谋求世界霸权的宗旨、视自身文化价值观为人类最优越的价值观、视自身民主制度为人类最完善的制度的软实力概念内核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西方资本现代性对文化软实力实施了宰制,而当代中国实现文化软实力超越具有传统思想资源、意识形态依据与现实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