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面对《词与物》最后提出的“人之死”这样一个问题,福柯认为“人之死”是尼采的“上帝之死”的伴随事件。福柯指的“人”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所谓资本主义大写的“人”、资本主义的一般主体性。福柯认为,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一种主体性,欧洲现代史就是这个主体性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成为福柯《知识考古学》思考的中心事件,法国大革命在福柯文本中是隐匿的。  相似文献   

2.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20世纪60年代末的著述《知识考古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话语的概念探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并推广的世界遗产运动在40年的多层次实践中也改造并形塑了国际与国内层面上带有异质性及历史化的文化遗产话语。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这一话语视角对理解与反思文化遗产话语在国际、国内语境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影响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 ,也由此出现了一批后现代社会理论家 ,福柯便是其中之一。福柯与一般的后现代理论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独特的研究视角 :知识考古学。本文即以他的《知识考古学》为基点 ,阐释知识考古学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及其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韦勒克在其《批评的概念》一书中,集中体现了他的纯历史主义批评观,即追求文学的总体意义和统一性,注重对文学概念本源和连续性的探求。而福柯通过以主体的非中心化与历史的非连续性为理论核心的知识考古学,实现了对韦勒克批评观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出发,对科学作了新的诠释。他摒弃了传统认识论的研究框架,独辟蹊径地从话语实践的角度考察科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反科学",他否定了科学的真理性、进步性,也否定了主体对于科学的建构作用,从而彻底解构了传统的科学认识论,最终将科学知识归为一种"知识型"支配下的话语游戏。  相似文献   

6.
海勒在小说《这幅画》(Picture This)中,以拼贴画的手法展现纷乱的历史事件,旨在构建他的历史观:历史不是辩证发展的统一体,历史是重复的;“历史是胡言乱语”。这种历史观与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派理论家的思想相契合,意在向传统的辩证历史观发出挑战。  相似文献   

7.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其关键就是要揭示出人文知识的认识型断裂,从而为现代人文知识的建构提供说明。而现代人文科学的核心就是人的出现。在福柯看来,所谓人的出现,不仅是说现代人文知识给予了人一个特殊的位置,而是说从此以后,人们可以思考人了,人成为认识的对象或客体。然而,一旦人成为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的认识对象或客体的话,那么,人就正在从这个世界中消失。由于人正在消失,主体正在被颠覆,因此,福柯认为,这就意味着屈从于主体的整个西方文明也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学家劳伦斯和法国哲学家福柯看似毫无交集,实际上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与劳伦斯文学历史观的传达是异曲同工的。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认为现代社会弥漫着秩序和权力,它们管控着人的生活,权力操纵人的肉体。劳伦斯以为人类身体与生俱来的自然冲动和生命节奏被机器破坏,肉体被机械化并成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力据此成为受人管控和规范化体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福柯根据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事实,看到了知识问题不只是属于人的纯粹认识活动,也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认识客观对象的真理;而是为各个历史时代掌握权力的统治者所控制、并为统治者的权力运作服务的。通过对二者隐秘关系的揭示,福柯批判了基础主义认识论对绝对客观纯粹的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文学家劳伦斯和法国哲学家福柯看似毫无交集,实际上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与劳伦斯文学历史观的传达是异曲同工的。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认为现代社会弥漫着秩序和权力,它们管控着人的生活,权力操纵人的肉体。劳伦斯以为人类身体与生俱来的自然冲动和生命节奏被机器破坏,肉体被机械化并成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力据此成为受人管控和规范化体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贾谊认为:历史是呈阶段性变化的,并且往往由渐变而至突变;而导致历史变化的因素则天人皆有,人的因素包括君、民、臣、道、诈力等,另外经济和地理环境也在历史的变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贾谊对历史变化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发挥,也有了朴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教师观的现实追问与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是人们在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在后现代思想者关于教师问题论述的基础上,从后现代教师观出发,采取现实追问和理论分析的方式,在肯定后现代教师观的合理性和价值的同时分析其问题与缺失,重新思考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存在的合理性、传授知识的职能与教师权威等基本问题.为教师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走进教育实践,做出理论上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史因假定先验主体具有构建和奠基事物的作用而坚持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这三大论题.作为话语考古学家,福柯极其怀疑和敌视这类历史主义及其基础主体.福柯把话语看作隶属于同一个散布体系的全体陈述.话语作为实践,既是一个匿名的和历史的关系体系,又是那些把主体散布在大量可能位置和功能中的并合的、间断的和个体化的事件系列.因此,对话语所作的分析就无需参照先验主体.因萨特对间断的和偶然的话语事件和实践极为恐惧,就指责福柯拒斥和谋杀了历史.而福柯则在好几个场合答复了萨特.  相似文献   

14.
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其学说以语言学为基础而影响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学术领域。福柯对空间、权力和话语的分析在其理论体系建构中独树一帜,并在当代学术界不断引起争议。在美学与文学艺术学界,福柯的空间、权力和话语理论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空间呈现、艺术家的话语权和身份认可、文学艺术对人类生存实践的影响,在后现代艺术中已经不同以往。本文以福柯的空间、权力和话语理论建构为线索,试图分析后现代艺术的空间特性以及其中话语权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三十年代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 ,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文学史思维模式 ,其中胡适以文学随时代变迁的进化的观念为新文学寻找立身的根据 ,梁实秋以人性为标准并从共时的角度反思新文学的缺失 ,周作人则试用历史循环说来追溯新文学的源流。其后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也全面介入对新文学的评论。多种文学史观的初步建构并彼此形成互动互涉的对话关系 ,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文学史写作 ,逐步推进现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历史观颠覆了神道史观的“神”和“上帝”观,建构起历史的“人性”观念,但历史本身却被当作是一个“人-→非人-→人”的人性完善或复归之路。唯物史观则将人道主义历史观的“人”和“人性”从抽象的思辨世界“拉回”于“粗糙的物质生活”,把“人”、“人性”都放置于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来解析,结果就发现(借助于费尔巴哈哲学),不是“上帝”和抽象的“人”、“人性”建构着我们的历史,而是现实的人的生产和交往活动在建构着我们的历史,从而建立起科学解释历史的观念,实现了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众文学家司马辽太郎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 ,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演变作了深刻的剖析 ,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亚洲的落后缘于儒教的僵化 ,近代日本的成功正在于于“脱亚入欧”中摆脱了儒教教条的苑囿 ;但潜存于日本社会之中的专制倾向 ,致使日本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侵略道路 ,不仅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也造成了日本自身的毁灭。他的这种国家史观以其独创与新颖性而被时人誉为“司马史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后现代思潮对医学及医学伦理学的影响。认为现代医学危机和医学伦理的困惑正是体现了传统现代性的不合法性 ;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是对现代性的解构与超越 ;医学伦理学发展到生命伦理学阶段 ,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医学伦理学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知识价值观,凸显了知识的社会、人文价值,掩蔽了知识的经济价值.一方面,这一价值观熔铸了中华民族重道德的传统,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人们对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反思,促使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又限制了科学的发展,容易造成人们自我满足、不求进取的心理,通过科举制得以强化,培养了不少没有真才实学的书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