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的钻石     
那时悦儿还是小学生,在付家坡小学读三年级。一个星期六,悦儿要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早上送他到同学约定的饭店门口,因家中有事,我就对悦儿说晚点儿再来接他。同学说他家里有车,可以送悦儿回家。一直到吃晚饭时,悦儿还没回来。打电话到同学家里,人家说早就走了。我越来越害怕,跳起来就往楼下跑。一边跑一边四下里打听,保安、超市里的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农民,人们眼前就会呈现出这样的情景:穿着破旧衣服,赶着毛驴车,哼着跑调的山曲儿,回到难遮风雨的小茅屋。内心还会想:这些人文化素质低,人穷志也短,鲁莽粗俗。打心眼里看不起。  相似文献   

3.
仰望忠诚     
城市的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他不会弹琴,不会唱歌,甚至不会用粉笔在地上书写自己的悲惨遭遇。每天他只是蹲坐在护栏边,把头深深地埋进膝里,脚边放一个残破的铝盆儿。好在经过这个天桥的人很多,偶尔会有人把一两个硬币或零钞丢在他脚边的小盆儿里。  相似文献   

4.
红泥小火炉     
打我上小学起,爷爷就教我唱白居易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打我记事起,爷爷的房间里就有个红泥小火炉。它的样子滚圆,看起来像个瓮儿。它肚儿较大,脖儿较细,个儿不高,脖儿上还长着四只“铁手臂”,周身泥红,温润光滑,很像是一个古味十足的陶俑蹲在那里。  相似文献   

5.
聪明的女人要懂得"化敌为友",与其吃老公哥们儿的醋,不如将他们变成生活里的糖。"老婆,我今天晚点儿回啊,和几个哥们儿聚聚。""老婆,别等我了,和大熊、鬼子他们吃饭去了啊。"……新婚燕尔过后,老公就开始不属于我,即使下班回到家,一个电话就轻松地把他召唤走。常常独守着空房,一个人寂寞地听着电视里的嘈杂声,我在心里对他的哥们儿恨得咬牙切齿:活活抢走了我的老公,简直就是第三者嘛!  相似文献   

6.
刘传军 《老年世界》2008,(16):24-25
父亲是个最普通的庄户老头。他的大半生是在生产队里度过的,给队上养猪。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凛冽寒冬,父亲那瘦小干枯的身影,都是在猪舍里忙碌。那时候粮食奇缺,人尚且有饿肚子的时候,猪当然只能靠放养。最惬意的是秋收之后,天还不亮,父亲就鞭儿一甩,赶出猪群,只要天好,不见星星不回家。  相似文献   

7.
李晓 《老年人》2013,(10):27-27
某天,当我们突然怀念图书馆里沙沙的翻书声,就像怀念乡下那些正在簸箕里吃桑叶的蚕——一定是乡愁来了。怀有这种乡愁的人,就像我这样,喜欢在青灯黄卷里倾听夜风掀开书页的声音。前不久的一天,我所在城市的一位老作家吴老邀我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听后我哑然失笑,亲爱的吴老,你就不会用搜索引擎么,把关键字百度一下,互联网的大海里,所有的鱼虾海藻尽在网中了。年近八旬的吴老,早年毕业于北方一所著名大学,身世坎坷,那些年在"牛棚"里他坚持读完了《史记》、《论语》甚至《本草纲目》。吴老可谓学富五车,每当他引经据典跟我们讨论什么的时候,我们这些后辈只有洗耳恭听的分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可敬的吴老成  相似文献   

8.
卢悦老师:一个月前,我发现丈夫手机里的暧昧短信,就决定调查一番,我照着短信上显示的手机号码打了过去,约那个女人见面。她见到我居然想说服我放弃婚姻,而且一点儿愧疚都没有,活脱脱前一阵网上热议的"小三儿"事件(小三儿,女性第三者的称谓)中的主角!为什么她们都这么理直气壮?一点儿道德感都没有。我哭过闹过,甚至自杀过,也找人试图恐吓过那个女人,但还是没有阻挡住他们在一起。8年感情难道就这么完了吗?我现在成天以泪洗面,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丈夫回心转意?  相似文献   

9.
观众熟悉的“吃嘛嘛儿香大叔”李嘉存是位很特别的艺术家,书画、影视、相声,样样有造诣。他是书画行里的笑星,影视行里的书画家;他还是位美食家、收藏家;他多才艺、真性情,乐观厚道、好人缘儿。  相似文献   

10.
流沙 《现代妇女》2009,(10):33-33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0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嘴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  相似文献   

11.
老巷     
《中外书摘》2014,(2):67-68
落日斜阳,暮色向晚,窗外的植物在微风中温柔低眉,来往穿梭的雁儿消失在淡蓝如洗的天际。薄雾下的古城,像满腹心事的女子,忧伤而美丽。寥寥行人,穿过古老的街巷,寻找着尘世里那一寸安放心灵之所。渐渐地,那些远去的人事,就这么被遗忘,不再提起。  相似文献   

12.
太阳石     
大二时,坐在大操场边上一个隐蔽的树明底下,我一边猛吸着柠檬红茶,一边对郡儿信誓旦旦:“你难道不觉得缘分是天意更是人情吗?我看咱俩就做一生一世最要好的朋友吧!”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份令人羡慕的友谊变成了一块重重的石头压抑在我的心口。认识了郡儿我才明白什么是谈笑风生,无论是与学长学妹,还是浑身书卷气的讲师教授在一起,她总能找到融洽且趣味十足的话题,而我就像个傻蛋,半天也插不上一句话。那绽放在郡儿脸上的灿烂笑容,常常刺得我眼睛发涩。我知道郡儿是很美的,就像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兰花,郡儿是冬天花房里…  相似文献   

13.
胖妻     
我和妻子结婚30多年,可说是平平淡淡,没有多大坎坷,也没有多少磕碰。妻子很胖,她说她小时候是胖孩子,出嫁前人们叫她胖姑娘,结婚后大家叫她胖嫂子,现在年轻人叫她胖大娘。妻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三个哈哈一句话,见人还没说话就笑开了。她谈吐风趣,说得人家乐呵呵的,是单位里有名的“喜乐神儿”。人们见她老是笑容满面,都爱跟她接触,就是一两岁的小孩都愿意和她在一起玩。单位里的人说,哪里有笑声,哪里就有胖嫂子在。他们还说,只要听不到胖嫂子的笑声,她准是病了。妻子心地善良,对人真诚友好。她不仅热情、大方、开朗,…  相似文献   

14.
何璇 《当代老年》2013,(9):22-23
一直以来,“花棍”被人称为民族传统体育园地里最艳丽的花朵,其以动作优美、老少适宜吸引了众多爱好者。今年64岁的贺为民是社区里出了名儿的“花棍王”,邻里们都知道他不服老,爱参与体育运动,心态丝毫不比年轻人差,甚至比年轻人更潇洒自如。  相似文献   

15.
老付的钱包     
付老八十多岁,是我们胡同里住的一位老八路,老伴不在了,有儿有女。老来过得还好,老人好说实话,七十岁以上的人喜欢和他聊天。他有几个理论,说来使人发笑,但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小Q外传     
《中国社会导刊》2010,(25):11-11
电视里的养生保健传授越来越多,而且多是“自然疗法”,促动其收视率的多是女士和老年观众。说实在的,任何“手艺”都是学问,没那么容易掌握。就像跟着电视学画画,解解闷儿而已,千万别以为掐掐穴位捏捏脚心就真怎么着了。  相似文献   

17.
王新 《现代交际》2004,(9):32-32
2003年6月13日,在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里,在中央民族乐团110人的大型管弦乐和300人的合唱队的烘托下,一位歌手正放声高歌自己平时在田野山间吆喝的乡谣俚曲——《打酸枣》,向人们展示着传统民歌那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艺术魅力。 谁能想到,这位歌手竟然是太行山里一个土生土长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羊倌儿?他不仅用自己原  相似文献   

18.
《职业时空》2005,(16):1-1
“人总得有点儿‘念想儿’”,这是一次央视节目中一位老年母亲在诉说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时说的一句话。她凭着对亲人的“念想儿”历经苦难,坚强地生活了下来。“念想儿”其实就是人心里一种执着而至诚的牵挂、惦念、希翼,是人心灵世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年里最值得期待的年终奖,就是“带上爱人,回家看看”。打开家门,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养生知识、总是隔着手机碎碎念叮嘱你不要晚睡的父母笑盈盈地望着你时,喜悦和心酸是否一起涌上心头?那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皱纹都在提醒着你,父母老了,需要你用爱和孝心来温暖他们。但是,你的孝顺真的暖进父母的心坎儿里了吗?看完本期策划,你会找到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20.
枝叶 《老年人》2006,(1):26-27
作家魏巍是一名军人,他的家安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一面坡上。这是一个小院,走进去,只见所有的房间就如部队的营房,简朴、整洁、敞亮。魏老的夫人叫刘秋华,他们1946年结婚,到如今夫妻俩携手走过了60年。他们的一儿两女早已成家立业,平日里家中就只有他们两位和一个保姆。作家永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