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爱民 《21世纪》2007,(7):40-42
在日本,只要是需要扔掉的东西,都会被规定什么时候扔、扔在什么地方、怎么扔下班回家,发现单元门口放着一袋垃圾。唉!这不是我早上出门时,扔在公寓外垃圾站里的生活垃圾吗?怎么会放在这里!仔细一看,垃圾袋上贴着一个警告条儿,上面醒目地写着:请认真阅读《垃圾分类说明书》,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垃圾分类习惯自小养成日本的垃圾分类是母亲手把手教下一代的,从出生开始就学起。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那圈铝箔,就要分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三类丢弃。垃圾分类对日本的孩子来说,是从小就看惯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3.
董胜利 《社区》2011,(22):25-25
我们小区的垃圾桶旁比较清洁,是因为小区居民有不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不过,我发现在垃圾投放时还有一些小的细节需要注意。比如,一位老年居民向我介绍说,他扔垃圾时一般都顺手把垃圾袋打个结,然后再投入桶中,  相似文献   

4.
何如平 《社区》2008,(23):45-45
前几年,我曾到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到了异国他乡,就得入乡随俗。拿倒垃圾来说,德国人是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我特意买了几个垃圾桶放在公寓,在桶的外面贴上垃圾类型的标签。那天,我拎着三个分别装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型垃圾的垃圾袋,来到指定的垃圾摆放点,不料被管理人员拦住了。我不解地问:“我是严格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倒垃圾的,难道有错吗?”他看了看我的垃圾袋说:“分类准确无误,但是您倒垃圾的时间不对,这里只允许每周一、周四的晚上9点以前倒垃圾。”  相似文献   

5.
社区新鲜事     
《社区》2011,(28):20-21
社区有个垃圾分类“形象大使” 家住杭州市新金都城市花园6岁的小豆豆在这个夏天里喜欢上了倒垃圾的任务,家里一有垃圾,小家伙会一边督促奶奶将垃圾分好类,一边乐呵呵地拎着垃圾袋跑下楼。这个改变彳寻归功于小区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小象分分。  相似文献   

6.
正1994年,垃圾分类的概念正式推出。政府在积极推广的同时,也面临着人们旧习惯与垃圾分类所需要的设备之间的矛盾。一场早来的大雪,将垃圾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胡同的垃圾山、板楼的垃圾桶、高楼的无法实行……垃圾分类,看着很小的一件事,却关系着北京人的生活环境。20年过去了,垃圾分类的现状如何了呢?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金 《老友》2012,(3):49-4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地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解决垃圾问题.要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就垃圾管理而言.日本是这样做的:每个社区的新居民。刚进社区门,就收到一本倒垃圾指导手册。周一和周四只收可燃垃圾,周三只收不可燃的,周五只收资源垃圾。垃圾必须在每天早上8点前倒,否则不收。  相似文献   

8.
青草儿 《社区》2012,(20):50
有天早晨上班,看见一同下楼的于叔手里竟然吃力地拎着四个垃圾袋,我打趣地问:"你现在开垃圾制造厂了啊?"于叔笑笑摇摇头,像怕被谁听见似的,很神秘地低声对我说:"是我对门那对小夫妻制造的。""他们的垃圾,怎么由您老人家来扔?"  相似文献   

9.
正眼下骄阳似火,"绿色、低碳、环保"又成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期《温州人》把目光投向了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垃圾分类。说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它的好处,不少市民都能说出个大概来,比如"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等等。但要说到现实情况,大家又都要皱眉头:垃圾处理站前垃圾车排长龙,各色垃圾袋不仅污水滴流、臭气冲鼻,而且里面装的可谓"应有尽有"——这一幕又在刺眼地拷问你我:垃圾分类,都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13,(10):8-9
亲爱的多多熊:每当我看到满地垃圾时,心里就很难受。我非常想保护环境,可有时候自己也忍不住扔一些垃圾。聪明的多多熊,快帮我想个办法吧!营口毛天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么纠结,我们只能住在垃圾场里了!"做"永远比"空想"更重要,想得再多,什么也不做还是等于一无所获。如果你真想保护环境,不妨这样:当你特别想扔垃圾时,就把忍不住要扔的垃圾"扔"到随身所带的口袋里,最后再"扔"到垃圾箱里好了。同样是"扔",  相似文献   

11.
翟倩 《社区》2010,(25):37-38
“你的垃圾是厨余垃圾,应该扔在这里。”“姑娘,你今天的垃圾可没分好,下次得注意了啊。”“今天您垃圾分得不错!”胸前挂着标牌,手上戴着手套,胳膊上套着袖标,站在枣营北里小区内的垃圾桶旁,一边看着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一边记录,嘴里还跟居民唠叨着,这就是王凤琴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之后每天必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早晨,正在做着美梦的我硬被老妈拉出了被窝。原来妈妈要我去倒垃圾,接到老妈的命令,我嘴里勉强迸出“OK”这个单词。进入第一关——找垃圾。第一个“攻击”的目标是卫生间的垃圾,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客厅里的也一样。第二关——拎垃圾到垃圾房旁。两只手各拎一个垃圾袋,摇摇晃晃地迈出了我这次倒垃圾的第一步。接着我十分吃力地像一只小企鹅一样一摇一摆地下楼了。好不容易走了十步,突然左手的垃圾袋不小心从我的手上滑了下来。低头一看,咦,我的左脚呢?被垃圾埋得严严实实。我赶忙抽出了脚丫子,风驰电掣般地冲到楼上,拿了扫把便…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乞丐会在乞讨的盒子里先放些零钱?为什么明明不能扔垃圾的地方,在有一片垃圾之后,越来越多?为什么本不能走的小路,走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有了路?  相似文献   

14.
<正>"你是什么垃圾?""你才是垃圾!""不不,我是问你手上这东西属于什么垃圾……"未曾想,一句玩笑话竟然会成为上海朋友们的日常。面对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年轻人买最贵的垃圾桶,熬夜恶补垃圾分类知识,却依然答不对这道哲学命题——"你是什么垃圾"?这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让每位市民都有些措手不及,甚至苦笑不得。这一切,都源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每天下楼扔垃圾前,他们都要  相似文献   

15.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分类精细,回收及时。大的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  相似文献   

16.
韩国人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别处理。可回收的主要是纸类和瓶子。纸类包括报纸、书籍、食品包装盒等;瓶子包括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等。从星期日晚上开始,各个单元的门口都放了许多用来收瓶子的编织袋。要扔的瓶子,一定要先在家里冲洗干净(包括一次性的碗筷)然后分类装入编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倒垃圾,规矩很多,弄不好,就会出错。比如,一般的生活垃圾要装进塑料袋,再放进门外黑色的垃圾桶内,而塑料瓶、罐头盒一类的垃圾则要扔进黄色的垃圾桶。另外,塑料瓶不能每天随便丢进黄色的垃圾桶,因为每周只收集一次,收集垃圾的当天才能去丢,而且塑料瓶和罐头盒一类的垃圾,事先还须大致清洗干净。 除垃圾外,扔其它大件东西的要求更细,如丢家具是每十日一次,丢废旧冰箱等家用电器也是每十日一次。丢什么东西,在人行道上如何堆放,也有明文要求。秋冬季节,门前屋后的落叶,房屋主人必须及时清扫,不得影响整个环境的美观。  相似文献   

18.
正表弟从日本留学回来,我为他设宴洗尘。饭后,我给他一盒温热的牛奶。喝着香浓的牛奶,表弟给我讲起了他在日本时关于牛奶盒的故事。日本一直实行精细的垃圾分类制度。表弟刚到日本时,就收到一本厚厚的垃圾分类处理手册,详细说明了如何在指定日期的指定时间,把  相似文献   

19.
欣华 《社区》2006,(10)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以及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西方发达国家正越来越少地采用填埋方式来处理垃圾,而更加重视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处理城市社区的垃圾,各国都在垃圾分类循环再生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其中,以德国、日本、巴西的模式取得卓著成效而备受瞩目。日本——社区垃圾可以分12类日本用了30年时间,才培养出国民非常高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起完善的分类处理体系。在日本,城市垃圾被详细分类,分别装入12类垃圾箱。在城市社区可见到一字排开的10多个垃圾桶,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制品等分得很细。日本的每个家庭中都可见到多个垃…  相似文献   

20.
使用填埋法处理农村垃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解决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垃圾从源头分类。垃圾分类在农村切实可行,最主要因素是责任主体明确:垃圾产生者、垃圾收集者、分类监督者的责任都明确。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是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方法,这使得垃圾分类在农村简便易行。政府及时跟上"垃圾分类后续处理工程"的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垃圾分类真正推行。农村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