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主要文学潮流之一.它于50年代起步,六七十年代达到全盛期,80年代开始衰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倾向于悲观主义与虚无哲学,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由此,它在整体上呈现出平淡感,不确定性与荒诞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必然产物.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思想内容上有明显缺陷;另一方面它在形式革新中创造出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扩展了文学的表达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固化、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冲破文学与非文学的限定,主张多元与异化,使作品呈现非文学化、非审美化、非模式化的倾向,从而创立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共同审美特征:结构的杂乱无章、内容的荒诞不经、形式的丰富多样、语言的古灵精怪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游戏性等。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说《时震》充分运用了侵入式、不确定性、矛盾开放、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多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视域下,从主题、形象、情节三个方面详细剖析文本中的不确定性。库切以不确定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铸就了鲜明的讽喻利器,置疑帝国"逻各斯中心"形而上学的神话,进而得出帝国自我瓦解的必然性,被殖民者重获命名之权。  相似文献   

4.
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不确定性和虚构性,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的持续,有它的独特性,它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本、一种叙事,因此它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已偃旗息鼓,但它的文学理念、思维方式已溶入我们的血液中,它的某些元素还出现在文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阐释不但是一个假设与尝试,而且也试图证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态势和艺术手法在后现代之前的极具创造性和叛逆性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主要表现为:去中心化、表征危机或语言游戏、情节的不确定性、形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诗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因为它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诗的意象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形象(如小说形象、戏剧形象等),因为它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中,以不确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 90年代出现的“新都市文学” ,其创作人数、作品的数量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但却始终没有出现精品大作 ,也没有成为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主导。经过归纳、概括和总结发现“新都市文学”有如下的优点和不足 :一、个人化写作与平面化叙事 ,但过于生活化、经验化 ,缺乏文学的历史感和思想的复杂性 ;二、欲望与异化这两大主题 ,虽然造就了新都市文化 ,但缺乏开阔的发展视野与胸怀 ,成为新都市文学的局限 ;三、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类型化 ,虽然刻画了都市新人类形象 ,但也正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 ;四、创作方法上虽然对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容纳和吸收的态度 ,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事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混淆不清 ;五、新都市文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内涵中的产物 ,也只能是这场城市化运动中的神话讲述 ,似乎多了时代性 ,而少了历史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科兹的小说<仇敌>描写了文学和现实生活既势不两立,又不可须臾分离的怪异状态--小说的女主人公渴望成为一部小说的主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却是藉藉无名之辈.后现代主义小说确实是对传统小说的一场"革命".科兹通过多种文学策略,加上蒙太奇的叙述与画面的显示,使得现实与历史混融交错,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重叠,亦真亦幻,从而体现了科兹所关心的表述危机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主义及不确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