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陇地区与巴蜀、汉中地区地理上紧密相连,有着相似的民族环境与人文背景,且秦汉时期河陇地区民间信仰本具有原始道教特征.为道教进入河陇地区奠定了文化基础.汉末,大规模人口流动带动了河陇、巴蜀、汉中之间文化与宗教的交融,因此,道教初创时期,天师道即随之传入河陇地区.其代表性事件则是建安年间,曹操消灭张鲁政权后将巴蜀、汉中地区信奉天师道的巴氐、寶人迁入陇右,天师道遂在秦陇氐、羌族聚居区迅速传播.同时沿着氐、羌族迁移路线一路向西,并吸纳了当地本土民众,在河陇地区广泛流播.  相似文献   

2.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评汉人辞赋中的神仙思想王宗昱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是在东汉末年才有了较为明确的教义和教团组织的,但是,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代。自神仙长生的思想之萌芽及后来成为道教教义重要基础的气学神秘主义的出现至东汉末年可以视为道教的孕育时期。汉代的气学、阴阳...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中国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民间信仰神道教也不例外。本文将重点讨论道教思想在传入日本后对神道教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其基本教义、神仙体系、祭祀修行、主要典籍四方面的分析研究,说明道教是神道教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神仙境界是道教美学的核心。神仙境界的创造经历过三个重要环节:(1)本体的衍变:道的神化、人的神化和人的仙化,道本体演变为仙本体,道成为成仙的手段。(2)主体的演绎:神仙作为道教的主体,其本质可以从超越性和世俗性两个维度来演绎,前者体现出神仙自由的一面,后者体现出神仙享乐的一面;前者体现出神仙的非人性,后者体现出神仙的人性。(3)环境的建构:道教神仙学有关仙境的描绘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注重环境对人的肯定,生态与人的统一。道教神仙学全方位地开拓了生命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集中代表。正是因为有了神仙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才在厚重深刻之外别添了美丽和浪漫。儒家的实践理性与道教的审美感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尚贵羡仙"。  相似文献   

8.
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的产生于现代旅游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神仙思想是最具特色的休闲文化。自贡市仙市镇是仙与盐的完美结合。从神仙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神仙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的契合关系,并具体探讨了神仙文化在自贡市仙市镇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问题:强调在景点打造、景观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上应融入神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同时,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唐代巴蜀佛教与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学者曾指出:唐代著名文学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对佛教表示关心,不以某种形式与佛教发生关系。佛教的兴盛发达在不同方面成为影响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到巴蜀,这是唐代经济与文化得到突出发展的地区。隋唐大统一局面的形成,促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和江南的联系与交流。特别是唐中叶以后,中原动乱,而巴蜀保持了相对安定;唐皇室两次(玄宗、僖宗)入蜀,客观上加强了这种联系。巴蜀佛教,也在这一局面下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巴蜀地区有其独具特点的文化传统(如道教的影响),又西邻吐蕃,与藏传佛教有密切交流,使得这一地区的佛教也具有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