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初在哲学界引发的语言学转向以及相应的法学语言学转向将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置于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科学研究的语言学思维。到了20世纪后半叶,语言哲学的发展又引发了哲学领域的语用学转向,逐渐形成了科学解释的语用思维。与哲学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法律语言研究也有一个从语言的语义和句法为主的静态研究向语用为主的动态研究转化的过程。语用学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最适合的参照方法,语用视角的法律语言研究可从言语行为理论及会话合作原则、礼貌现象、语用预设、语用模糊及顺应论等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尽管长期以来,明白和精确是我们讲话或写作所追求的标准,但语言本身的特性和其语用决定了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文章主要以语言学为基础,结合广告的运用,对模糊语言的存在、发展历史、出现的原因、模糊语言的分类、在广告中的运用(模糊修辞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模糊修辞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研究的对象是交际过程中的模糊言语问题.以特定语域英语课堂教学为交际情景,从模糊语用的新角度,探讨教师如何巧妙利用多种模糊手段使用英语教学语言以适应语境需要,达到提高多种语言表达效果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不定代词是不确指某人或某物的代词。除了表明其最基本的意义之外 ,不定代词还可表示情感等特殊意义。语言的模糊性和认知的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两大新兴领域 ,运用这两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来重新解读不定代词 :范畴的模糊性可以用来解释不定代词的语义模糊 ;关联理论和元语用意识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不定代词的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5.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是模糊语言学值得研究的一种现象。本文尝试给模糊限制语重新定义 ,然后从语法和语义、语用的角度探讨了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语义、语用和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歧义是一种模糊语义形式,把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语言研究者却甚少涉及。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歧义这一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在言语行为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借助多层语义所产生的施事效果;简单回顾歧义的性质和分类、从语用角度探讨歧义在社交互动条件下对语言交际行为的意义和效用,这对语言研究与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在语言运用的范围内,语言幽默会通过隐喻、双关、委婉、反语等修辞手段来表现,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制造出一种字面语义与深层语义“错位”的效果。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可用于解读幽默修辞。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的解读是一个包含了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和空间核实的过程。概念整合网络能帮助我们清楚地分析幽默话语接受者在解读幽默修辞所产生的语用效果时的心理机制以及幽默话语接受者在揣测幽默修辞所产生的话语意义时的心理过程,揭示出幽默修辞下语言运用背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指出,主动句与其相应的被动句往往并非一般的等义关系,而是会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含义或不同的修辞效果。随着话语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我认为,对英语被动结构的语义和选择还可以再作深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语义、语用、语句结构和语境衔接方面作一些探讨,试图对英语被动结构语义特征,作一些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作者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它包括语音手段、语用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修辞手段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语言学界对评价意义的研究主要是在语义语法层面对评价性语言资源作静态描述,未曾探讨评价意义的语用特征.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考察汉语会话中评价意义的语言表达,其会话中评价意义中存在多种隐性表达形式,有其固有的语用特性.评价表达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下为了实现交际意图而选用的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不仅具有语义表达式,还有发挥人际修辞作用的语用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