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平 《社会科学》2003,(9):120-128
随着上海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日益紧迫。本文认为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 ,其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生态文化 ,上海古镇文化是认识和了解上海的载体 ,是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上海古镇文化目前面临着东西部保护与开发不平衡、保护与开发方法单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艰难以及生态环境状况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路 ,认为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可采取资源调查、重点保护、集中保护、平衡保护、展示性保护等方法 ;通过立法、科学规划管理、提高和培养市民保护意识以及多元投资等途径 ,实现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
古镇的文化记忆是多个要素和多种文化元素的叠加,其中古镇的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环境生态三要素相互关联.在保护古镇主要物质要素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对非物质要素的传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都是层次性的积累和堆积,并为后代人的规划提供了依据和前提,使古镇地域文化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古镇是有记忆的生命集合体.活化古镇文化记忆,要让公众参与文化精神培育,通过资源整合,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3.
保护和传承民间口头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口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载体,具有极强的认知价值,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民间口头文学保护经历了因整理而保护和为传承而保护的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一些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在民间口头文学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恢复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注重传承主体的自我修复与更新功能,还原民间的自然文化场域,提倡遵循自身规律的保护与渐进式发展的模式。要以一种长远的可持续的视角关注保护问题,充分借助法律手段,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民间文艺传承人的权益,保护口头文学的使用途径与价值,避免其遭到滥用或非法利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传统戏剧类的非遗保护应标举活态思维。中国传统戏剧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生长机制,同时也面临着受众市场变迁的挑战。传统戏剧在积极应对市场化报偿机制介入的同时,更要明确其在地域文化和民间生态中的生存现实,从而才能在民族文化认同与现代市场消费机制的互动中寻求良性发展,复归活态的非遗保护生态园。  相似文献   

5.
庙会从管理主体上可以分为民间庙会和官方庙会.民间庙会是指由民间信众自发组织、管理的庙会形式.民间庙会相对于官方庙会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民间庙会是民间思想的集散地,象征地表达着传统的乡村秩序;民间庙会是民间文化表演的大舞台,庙会中交汇着民间游艺民俗、城乡商品交易、各种小吃,展演着民间文艺最精良悠久的剧目、曲艺和手工艺品;民间庙会是中国农耕民众的狂欢节,内涵着"众生平等"的意识和"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怀.庙会是历史与现代、机器与手工、物质的与精神的交汇、聚合、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活化保护和适时发展!无以数计的民间庙会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机遇和广阔前景.开发中必须统筹规划,做到制度规范,责任落实,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6.
云南的丽江、四川的洛带和贵州的小黄,代表了中国南方古城开发和保护中"过度开发"、"适度开发"和"待开发"的三种案例.在开发与保护的纠缠中,一个基本原则必须得到重视,即古城的生命在于文化,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对于众多的正列入开发和保护日程中的南方古城和古镇、古村而言,对活态文化的重视和当地民众作为"文化传承人"的参与,是解决开发和保护悖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之中濒临消失,保护情势紧迫。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徽州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开封朱仙镇、禹州神重镇、淅川荆紫关镇、社旗赊店镇、新安铁门镇、孟津会盟镇是历史悠久的中原古镇,这些历经沧桑的千年古镇以其保存原始风貌的建筑、古朴自然的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人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但是,这些古镇发展旅游面临着古镇特色不够鲜明、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冲突、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开发方法单一、旅游产品开发缺少创意、对古镇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保护开发的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这些古镇的旅游开发应该坚持保护第一的基本思想,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护古镇人文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应根据各古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文化脉络,科学规划管理,利用古镇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差异化开发,使古镇旅游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让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文化独特、民风古朴、怡然闲适的中原古镇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9.
文旅经济正日益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发展文旅经济的核心则在于文化的综合应用与活化,民俗与古镇结合是助力文旅发展的最佳拍档。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是人类文化的优秀因子,是文化的呈示形式。民俗资源的产业化是对优秀文化生产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构建民俗资源的产业化体系亦是新时代文旅创新的举措。古镇作为民俗资源的集中展示地,可以依托民俗资源的产业化激活特色旅游,如民俗博物馆市场化、民间工艺商品化、非遗商业化等,既能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可以在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场古镇是上海的六大古镇之一,盐文化、非遗文化、建筑文化等民俗资源丰富且具备产业化的可能,对打造沉浸式旅游、新式民宿体验、微型博物馆建设等特色旅游均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许思悦 《东岳论丛》2019,40(2):115-124
随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从"静态留存"转向"活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现代视觉媒体的参与可以弥补传统保护方式的不足。本文以三部动画电影《女娲补天》、《擒魔传》《画的歌》为例,探讨了口头传统类、表演艺术类以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乡镇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劲松 《文史哲》2004,1(2):161-168
随着乡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市民社会及其利益代表组织也快速兴起。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在农村的终结、政府因管理失灵而从乡镇市场中淡出以及国家权力退出导致乡镇公共服务真空是其兴起的时代背景。乡镇市民社会的阶层主要有:乡镇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个体工商户阶层、乡镇农民精英阶层、乡镇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和外出务工的农民阶层,其利益组织既有体制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有体制外的组织,其兴起的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非农性、脆弱性和连接性。乡镇市民社会对于乡镇政治和经济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乡镇政府对于乡镇市民社会的治理有四个方面的路径:放权又树威;推动其自治与自律;确认其利益诉求;促进其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见代小说中的小城场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冬梅 《北方论丛》2001,1(1):108-113
在现代学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些以小城镇为背景的小说,这些小说呈现出与乡村题材和城市题材小说不同的生活场景和化况味,而且不同作家笔下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在地理环境、自然风俗、化生活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通过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小城场景,不仅可以领略那个时代的小城和小城人的生活,还能够感受到社会的风云变幻,体味到小说审美艺术之外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化。  相似文献   

13.
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第一个以国家形态出现的奴隶制国家,古滇文化是云南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发展目标,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昆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就要深入研究古滇文化,努力开发古滇文化,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把吸收古代文明和建设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徐峰 《兰州学刊》2008,(2):132-135
明清时期,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市镇生成一种自然演进的城市化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发展形态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商品化农业、小手工工业基础之上,是一种原生型城市化。近代以来,市镇也面临着向近代化的转型。由于一些原因,近代市镇没能够向大城市方向发展,大多成为了依附于大城市的城镇。中国的城市化没有选择市镇型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近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或城镇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对应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和城市信息化。而中国以往的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中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镇化滞后。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即将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聚焦“城镇”空间及在此空间中当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电影作品的大量涌现,当代城镇电影逐渐走向自觉生产,构建起“都市城镇农村”三维电影空间,当代电影的新理论视域也转向了对全球化时代在地/本土性经验的表达。其中,以重庆城镇空间为主题的电影作为重庆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和审美形态:城镇影像中的废墟式的三峡库区空间、流动式的社会空间、地域色彩的人文空间、命题式的话语机制空间,不仅揭示了城镇电影独特的精神内涵,也呈现了时代下的城镇个体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举足轻重。如果只重视“城”和“市”的发展,忽略“镇”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只能是概念中的“经济圈”。从中原城市群中的“城市”与“城镇”的关系出发,论述大力推进小城镇发展对于中原城市群建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原城市群中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探求持续推进其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唐代河东柳氏古文家辈出,其古文理论与创作十分丰富。河东柳氏有重视史学的家学传统,以及重礼法、尚质实的家风,学风家风与古文运动的实质颇相契合。唐代河东柳氏与唐代的礼法高门山东士族有密切关系,与古文家过从甚密。河东柳氏参与并影响了古文运动,柳宗元正是在家族文化土壤中成长并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民族地区现存古镇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曾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的重要、交通条件的便利、物资交流的需要和盐丹资源的开发等。重庆民族地区古镇发展的当代启示主要体现在科学规划区位、促进集镇发展,改善配套设施、推动集镇发展,促进物资流动、繁荣集镇经济,依托特色产业、加快集镇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推进云南城镇化发展,既需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镇结构,同时更需要针对云南省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通过非均衡发展来实现云南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突破,通过非均衡发展来推进云南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各级城镇的协调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新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选择、有步骤地推进若干州市中心城市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城市,是实现云南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聚集,以人口聚集促进产业发展,是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