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元代以青楼女性故事为题材的杂剧作品有近二十种。考察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宋元时期"官妓"制度的某些特点:官妓有特定的服装,官妓从良必须落籍,官妓的婚姻有限制的对象,而"上厅行首"是官妓的职位。  相似文献   

2.
《青楼集》记载了元代歌妓生活的片断,这些歌妓实际都是戏剧和曲艺演员,广泛参与了元代戏剧和曲艺各类艺术形式的演出,与当时文人士大夫和杂剧散曲作家有密切交往,为元曲的繁荣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3.
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元代多位杂剧女演员的生平,此书有许多对以女性演员为核心的元杂剧的演员关系以及女演员们的高超技艺的记录,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影响到了元杂剧的技艺传承,形成了家庭内部传授的传承模式并一直延续到后世。  相似文献   

4.
元散曲中绝大多数的有关青楼唱酬的作品既有骏高的认识价值,也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元代青楼唱酬之作之所以兴盛,这与作品的主人公──艺妓和作品的作者──元代文人有密切关系。这些青楼唱酬之作可分为如下三类:1表达爱情.2表达同情.3.表达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5.
<正> 元代杂剧创作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据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那时影响比较大的戏剧作家就有一百五十二位,作品名目计有四百余种。同时,杂剧的演出也遍及各地。元人夏庭芝《青楼集》中说:“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这正是元杂剧演出的实况。随着杂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理论性和记述性的戏剧批评著作,如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庭芝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簿》等。这些著作都是当时戏剧创作和演出经验的总结,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对戏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元散曲中妓女所作之曲与男性所作青楼之曲,论证了前者更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从良愿望、凸现了她们的文学才华,审美品位也更高尚.论述了为何元妓人数倍多于唐宋妓,而有文学才华的却最少.从元代重武轻文、统治者不通文墨、元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三方面探索了原因.以<青楼集>等文献和元杂剧妓女戏为据,论证了元妓比唐宋妓更有自觉争取人权的抗争意识,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娼优与元代戏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戏曲文化历来与娼优有着密切关系,元代尤其如此.元人所著《青楼集》就是传述“青楼歌舞之妓”的“艳史”的(朱经《青楼集序》),记述了元代几个大城市的一百多位妓女的生活片段,成为我们研究元代戏曲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分旦本和末本,以女性角色主唱的为旦本。旦本杂剧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作为封建贞节观最为关注的人群——寡妇,在旦本元杂剧中仅有《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秋切鱼会》两部作品。从数字上虽较单薄,但两部作品却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贞节观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了对比,最后从元代作家的世俗化和元代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九尾龟》与《九尾狐》是描写晚清上海青楼的两部狭邪小说,其在创作渊源、宗旨寄托、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两书描写妓女与嫖客间之情义纠葛与利益纷争,以揭示烟花形迹、警醒世人为旨归,展示了一幅晚清洋场青楼生活的画卷。其对晚清上海青楼的书写透射出文人对上海妓女的识见及其对自身社会性别身份的焦虑:男性在青楼的失势不仅表现为钱财损失,亦表现为性事的衰败;而妓女不仅扩充自己的欲望对象,不十分热衷于从良,而且还涉足公共空间,体现出末世繁华中的欲望与享受。  相似文献   

11.
元代爱情剧与家庭生活剧中的妓女形象存在歧异,源于当时社会的文化冲突.爱情剧中美好的妓女形象体现出商业文化和游牧文化对传统观念和传统爱情模式的冲击,文人适应市民的欣赏口味,美化妓女成风.而回到更为现实的家庭生活剧中,文人更自觉地维护农耕文化需要的稳定家庭结构,于是妓女形象在他们笔下“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12.
元朝科举制度中断七十余年,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八娼九儒十丐”的现实导致文人与艺妓接触密切,文人作品出现大量与妓女相关的词汇。在对这些妓女词作共时解析的基础上,力图做到既晓其义,又明其理。  相似文献   

13.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乐妓,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女诗人。由于她名媛、乐妓、女冠于一身的特殊身份,加之对诗歌不懈的追求,使其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考察她的诗作,大部分为酬赠诗,这些酬赠诗意象选取精工,情韵丰赡精彩。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者却饱含深情、细腻地追忆了他们过往家庭的温馨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对亡妻浓浓的相思情愫。可以说这两首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阿尔比 (EdwardAlbee)作为六、七十年代美国荒诞性戏剧的代表性人物 ,其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 ,以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 ,真实地再现现代美国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比阿尔比的两篇同素材的作品———《沙箱》和《美国梦》 ,从创作手法和社会意义等角度 ,剖析其作品深刻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海派狭邪小说首次把妓女与上海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文学模式。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成为上海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对妓女的想像就代表着对上海的想像。而时人对上海都市的邪恶想像,也使得海派狭邪小说对妓女作“溢恶”的夸张描写。女性想像与上海城市想像关系的另一种文学表达,就是海派狭邪小说中独特的妓女专用“吴语”表述。讲“苏白”的妓女和“上海”,在海派狭邪小说里奇妙地结合起来。女性想像与上海都市想像从某种意义而言.已开始互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唐代相对开放的时代精神激活了青年男女追求自主婚姻和自由爱情的意识 ,加之以文士与妓女双方本身所具有的直观双向作用的愉悦基础以及丰富的物质生活 ,使得此类婚恋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但由于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当色为婚”[1] 的婚姻制度以及文士的浮华习气等原因 ,文士与妓女的婚恋以悲剧告终成为必然。闪着火花的人性美被毁灭 ,强烈地燃烧着读者的灵魂 ,从而也带来了悲剧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家族所具有的生产、繁衍、教育等诸多功能 ,既维系了农耕文明的持久发展 ,又演化成稳固的生活方式 ,束缚着个体的行为、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破“枷”、脱离家族就成为 2 0世纪革命志士的追求和文学启蒙的主题。 2 0世纪家族文学也因此成为家国矛盾喻体、时代的感召与主体性的唤起、宗族命运与民族寓言的转换的文本  相似文献   

19.
晚清狭邪小说以对风月女性私人空间的描写,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风月女性通过获得私人空间的所属权,来进一步争取发言和自由的权利。然而,当帝国末期小说中这一群特殊的边缘群体,在把握空间发言的权利、寻求经济独立并获得更多性别自由的道路上,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风月女性话语权在其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双重缺失使得她们只能成为被描述、被阐释的对象,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历史遗忘。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的"烟花情结",根植于他与礼教相背离的思想观念,释放在其反映边缘女性生存状态的"烟花粉黛戏"中。他将女性从"零落风尘,积怨难诉"的古旧形象中解放出来,使她们焕发了真实鲜活的人性色彩;在与男性的对比中,显现了女性所特有的负重不屈与坚韧顽强。在其对女性进行再认识和价值重估的过程中促成了他对女性的发现———将女性作为一种独立性别存在来看待,这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