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徐复观按照中国哲学的进路对其形上部分进行重新塑建,因而形成与西方形上学完全不同的体系;师门影响是其进行形上建构的理论源泉。徐复观的形上体系以"心"为本体,以"仁"为性格,以"德"为归宿,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对新儒学有独特的影响。心本体的建构主要通过慎独与道德实践的工夫修养而得,这是徐氏形上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笛卡儿以理性为指导,以扬弃的方法和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寻求新知识的方法论原则,这种从"怀疑"开始的思维开辟了创新思维的先河,提出了研究事物的方法的重要性.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转换思维方式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勇气,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在现实经济体制改革中选择适当的经济行为模式,正确认识处理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笛卡儿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笛卡儿哲学从自我意识向心物二元论世界、从认识论向本体论、从怀疑论向唯理论转化的理论中介.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基本是对古代的奥古斯丁、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等人思想的借鉴,但是,从笛卡儿的这些证明中可以看出,上帝只不过是一个理论“跳板”,证明上帝存在的目的无非是要从狭隘的自我意识过渡到广阔的客观世界,以及保证自我意识对客观世界的知识的可靠性.说到底,在笛卡儿那里,上帝不过是走出了自身的、外在化了的自我意识而已.  相似文献   

4.
《易传》中的天兼备自然和道德的含义,作为自然之天它具备创生万物的意义,作为道德之天,它趸人道的根源。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伦理秩序构建的依据。批判吸收这一思想资源,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合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笛卡儿哲学体系中的技术定位,认为笛卡儿的技术思想在其哲学体系中虽然不占突出地位,但其技术之思中却蕴涵着诸多即使在现代技术社会中依然合理有效的部分.梳理了笛卡儿关于技术的思想之要义,包括技术具有一元性、技术具有伦理渗透性以及技术世界的欠完美性.在笛卡儿的技术思想中,人在技术一人的关系中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笛卡儿指出了科学向技术转化的过程性及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主体观经历了两个阶段:转向之前,海德格尔通过强调此在在世而有限返回到笛卡儿式的"主体作为旁观者"的观点;转向之后,他通过所谓的"主体的离心"而成为坚定的前笛卡儿主义者。尽管海德格尔持公开地反笛卡儿主义的立场,但他最初的主体作为此在的观点既是笛卡儿主义的又是反笛卡儿主义的;而他后来使主体离心(去中心)的努力,则更接近古希腊在缺乏对主体进行任何明确反思的情况下对知识关注的态度。海德格尔思想中这一对笛卡儿主体观既依赖又摧毁的维度,极大地影响了他同期和身后的法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儒学形上学的走向成为一个"尴尬"的问题:儒学形上学源于对佛教尤其是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回应而建构,而西方哲学本体论在20世纪似乎已走入了穷途末路而"终结"。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儒学形上学到底应该如何取舍?是继续前行,拟或回归原始儒学,还是另择新路?这样一些问题成为儒学之未来发展所不可绕过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河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点近现代哲学方向的师生先后三次进行专题座谈,并在座谈的基础上各自形成论文。其中,有三篇文章观点虽异,但又紧密关联,实是"一组"文章,现经修改发表于此。此笔谈之开展,意在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同时亦请同仁参与讨论,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借由《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翻译“metaphysica”,形成了现代中文哲学概念“形而上学”。这个现代中文概念的制造以对《易传》语境及其易道思想的多重截取为前提。本文通过回溯《易传》原文的语境及其道器一如思想,尤其通过“而”的虚词解释学,指出:metaphysica的对应物乃是“形上学”,而“形而上学”则是有待重新开端的道学。  相似文献   

9.
略论道家的形上学思想朱晓鹏在哲学史上,试图对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和发展原理作出哲学的解释,以探求多样性世界的共同的、终级性的基础,这就是大多数哲学都共有的形上学追求。道家哲学也不例外,其提出的“道论”就是一种重要的形上学建构模式。一、老子的道论开创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的论证确立了近代哲学中"我"的地位,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而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笛卡尔对"我"的界定是西方哲学弊病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并通过对笛卡尔"我"的重新定义达到消除哲学弊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体系的精华,是对数学学科的系统理解和高层次理性认知,早已经不单纯局限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研究应用.文章介绍了数学建模和微积分及极限的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在经济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出在对儒家心学的本体的规定上。其实 ,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了牟宗三所敬服的王阳明的“四句教法” ,就不难正确地理解儒家心学的本体观念 :作为形上本体的良心 ,绝非作为一个伦理范畴的道德主体或者道德意识 ;道德主体或者道德意识都是形下的东西 ,而非形上的本体。  相似文献   

13.
康德率先突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在欧洲大陆占统治地位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开始用辩证思维理解人性。在对人性辩证理解的基础上,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因而辩证法思想在康德建立形而上学理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 ,着重探讨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MTM)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了争了中学数学的主要数学方法,比较了国内外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认识上的差异,探索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历程,率先实现了全国同类课题在课堂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在扩大实验、深入 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实验教学中的3条原则及客观评价MTM教育方式的3条标准。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学作为对自然、现实的组成和结构的本体性研究,其理论特点之一是与“形”的内在关系。“形”(ειδοζ)作为“理念”(ιδεα)的显现,是形而上学思想的基本语词,并作为“善”的表现而成为伦理学、政治学的基础。以考察形而上学与“形”的初始关系,梳理形而上学发展与“形”概念演变关系(“形”在形而上学史发展中的概念层次有“相”“形式”“观念”“概念”等)为线索,归纳形而上学与“形”的内在关系特点,得出:形而上学与“形”关系的奥秘在于人的理论观点。以此分析,拟提供一种对于形而上学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与第三者无穷倒退问题是同时诞生的.其根源在于思的对象性与同一性悖论所引发的中介异化--中介的贬黜与擢升.古代哲学"明两归一";近代哲学既划分了身心二元又以上帝或上帝化了的人来调和矛盾;当代哲学讲究"缘缘皆相生"的二元互动,但终究避免不了对"造化"的依赖.因此,我们认为,超越形而上学,出路在于打破思的垄断,从实践出发,以自然、人与社会三元互动互生互为中介的可持续实践观建构新的时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19.
牟宗三会通康德哲学和儒家心性之学,由道德的进路,重构了儒家的形上学。这种道德形上学突显了内在超越、实践理性和道德宗教的伦理精神。它打通超越与内在、本体与工夫、道德与宗教的关节,实现了伦理世界与超越世界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指出,人的心灵对于有价值的对象会自然产生爱慕之情,这种好善恶恶、愤悱向上之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即知即行的心灵活动。它所感知的价值理想,作为既真实又应当的命令,先实现于内心,再求被实现于现实世界。人的生命心灵中原始的至性至情能超越"我执"的限制与封闭,而达至我与他人他物的同情共感。这便是"分别我执"的超越,也是心灵的感通。唐君毅指出最充实圆满的宗教精神能展现天地人三才之道,源于人之精神超越性的最高表现。他以"超越的感通"来表示人的这个超越向上的向度。我们可以用唐君毅描绘人之仁心客观化为天心的历程来表示人在此的超越性。这是一种对人本身之"无限心量之具体内容"的深切领悟。如此向上超越感通的信心便是来自于人性中愤悱向上的好善恶恶之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