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思,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探索发现的情景,诱导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避免走弯路可予启发引导,当学生完成探究发现后,可帮助学生流畅表达,形成知识,完成内化。探究,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一、巧设疑问,创设探究情景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  相似文献   

2.
苏公棻 《科学咨询》2006,(10):31-32
一、网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土地 1、网络满足了学生"独立探索"的需求 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在自我质疑的基础上,独立寻求解疑方式,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和学习规律.但"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本身也有不足:单靠自己的发现,势必大大延缓学习过程,骤减知识容量,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更加束缚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而且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新知识的理解,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源.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土地1、网络满足了学生“独立探索”的需求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在自我质疑的基础上,独立寻求解疑方式,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和学习规律。但“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本身也有不足:单靠自己的发现,势必大大延缓学习过程,骤减知识容量,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更加束缚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而且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新知识的理解,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源…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们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源于教材的课题语文老师指导有能力,学生研究有依托,不易产生高不可及的为难心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研究的兴趣和欲望.那么,究竟是如何立足语文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语文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内容,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语文教师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故语文特级教师徐振维老师曾再三倡导这种教学方法,她把这种方法形象地说成"挑动学生斗学生".  相似文献   

7.
"探究园"即是让学生重在探索、研究与思考的园地,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身边的或社会中的情景入手,体验、探究不同的学习主题,激起学习兴趣,辨别是非对错,从而领悟所学知识.因此,分析、研究和恰当处理它们,对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人类已经取得了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的技能.而舍去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失去了亲自探究问题和创新精神能力.教育成为单纯传授而疏远探索研究,学习成为单纯继承而远离发展创新,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成为知识的继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数学科学性强,让学生更是敬而远之,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于厌学.从某一角度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还必须改变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开展学生数学小课题实验,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实际和实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让学生亲自设计并完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探究及昼夜长短变化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以获得对文本的理解,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前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倾向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持不信任态度,教学中或不予涉及,或浅尝辄止.这里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张诗君 《科学咨询》2008,(10):79-79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同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本文试图对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们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源于教材的课题语文老师指导有能力,学生研究有依托,不…  相似文献   

13.
阅读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语文的专利,数学中也需要阅读.然而,在数学教学中"读"经常被忽视,致使很多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少困难甚至陷入困境.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主导"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是<语文新课标>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教学需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保持课堂的张力.特别在导人新课时,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讲座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该致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强烈愿望,对未来充满愿景,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语文即生活的意识,深刻感悟价值取向,形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好非智力因素。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共同渗透,相互感染,回归真情的一片沃土,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搭建好宽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它需要教师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