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向。“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思想界碑。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将各项改革推向深化。  相似文献   

3.
王平  江鹤 《江海纵横》2008,(2):45-4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海门走在了全国前列。十六大以来,海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确定了构建以“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为重要目标的“和谐海门”的发展理念,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2007年9月15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暨‘海门实践’高层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等部委领导和专家对海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海门实践是典范,要高度重视,很好总结,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概念既有着不同内涵,又有共同点和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知;科学发展观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能解答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农村的和谐是解决社会和谐的难题,农村非正式群体问题是这个难题中少受人关注的问题,必须把握处理农村非正式群体的原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才能解决好农村农村非正式群体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民群众,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和思想体系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此,要营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武装工程的教育机制,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铸魂工程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结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相结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教育和普遍教育相结合,夯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铸魂工程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都蕴涵着丰富的体现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是中国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经验的智慧结晶。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的主体行为,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倡导艰苦创业,是我们有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正是党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对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目标和途径进行了系统思考并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他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探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斌昌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发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要件分析》一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思想,着重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徜摘)李海青等在《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和谐社会如何建构》一文指出,就当代中国而言,构建和谐社会,最为迫切的是在公民积极参与而形成良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理念发展的新高度,是我党对社会主义“人文关怀”本质不断反思的结果;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新任务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伦理向度和丰富的伦理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构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核心伦理价值,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及和谐发展"作为基础与前提条件,把"民主与法制"作为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推进武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主要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市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综合上述诸方面,构成武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法宝”的特点,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三大法宝”概括为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主要是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统一起来,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哲学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解读,得到以下3个主要结论:①和谐社会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②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差异,使差异和多样得以共生;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同时和谐社会也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体性、体验性的特征,并以现实性、全员参与性、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社会和课堂相结合为构建原则。其实施步骤分为确立主题、实践考察、讨论碰撞、梳理整合、实践延伸、科学评价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执政理念。这一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对于维护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包括社会管理体系内部结构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各区域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真心实意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确立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必须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和贫富分化的关系,让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