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二简"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简”废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有它本身措施不当的原因。“二简”主要来自群众自发的简化字,它的先天的不足,造成了方案的混乱。在总体上,“二简”注意到汉字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它的社会性———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二简”的废止,没有进一步扩大两岸的汉字的差异,有利于书同文。学术界开始打破禁区,对汉字的发展规律作了新的研究,对文字的性质类型有了新的认识,迎来了文字学的复兴和回归,开拓了当代的应用性研究、本体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等文字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秦朝所推行的“书同文字”政策,是我国由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所推行的一项汉字规范政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秦王朝实施“书同文字”的具体办法是成功的,有效的。西汉初期中央朝廷将用字的规范作为选拔、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从中看出,汉字规范政策的推行实施,从一个方面也是国家政权是否安定、社会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体现和标志。许慎之作《说文》,旨在是正文字。《说文》之为书及其成就,实与汉字规范化问题有着非常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也谈简体字     
在政治更迭、文化变迁的大叙事中,小小的文字变化最能体现大时代的风貌。古有始皇帝威权下的“书同文”,今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旨在“汉字拉丁化”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字与繁体字争议的背后,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或者说是中华历史文化断裂与传承的别一选择。周清泉先生关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中的管见,因于当时话语权被肆意剥夺而无处表达,本刊编发该文,一是提供关于汉字简化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彰显学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4.
试论秦国历史上的三次“书同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秦国历史上的三次“书同文”赵平安提起秦国历史上的"书同文",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把它与秦始皇时期的"书同文"对应起来。因为在我们过去的认识中,"书同文"所表达的就是这种特定的含义。通过对秦国历史的全面考察,我们发现秦国历史上确曾有过三次"书同文"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破旧立新,大胆改革。其中“书同文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书同文字”,也叫“同书文字”、“书同文”或“同文书”,意思是要用同一样的文字来书写。任何文字都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有的变化是自发的,有的变化是自觉的。只有自觉的变化才能称为文字改革。秦始皇的“书同文字”,制定了全国统用的小篆,并大力提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推广,作为我国的一项文化战略,旨在通过汉语的国际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汉语的国际传播对当前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汉语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有科学、统一的规范。汉语规范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汉字的规范化问题。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汉字系统内存在严重的汉字异形现象,破坏了汉语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在当前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制定统一的汉字规范,实现汉字“书同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汉民族文字,即汉字,这一称谓毋庸置疑。但是,汉字在其初造的时候,是不是就叫“文”、“字”?抑或是其他称谓?试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最早称谓应是“书”、“契”,而“文”、“字”是后来的假借用法。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上讲,土家语“Pi35tsi55kha21”与汉字“巴”完全各异,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较为密切的联系。“Pi35tsi55kha21”与“土家”均为该族人自称,但两者出现的历史顺序有先后之分,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Pa55”与“巴”亦非土汉对译。在土家语中,“pa55”可独立成词,但更多时候则充当合成词词素。单音节汉语词“巴”的部分名词义项跟土家族历史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借源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汉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调整,造成了各种变异现象。其中不但有官方的、宗教的,也有民间的;不但有借用,也有变体、改制;还有的由表意变成了表音。不仅有记录汉语的汉字,也有记录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苗语、壮语等非汉语的汉字或准汉字,形成了一文多语的汉字系文字大家族体系。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制变异,大致经历了这样几种形态:汉字汉文(照搬)———汉字某(民族)文(假借)———某族汉字(转注仿制)———改创民族文字(变异)———新“书同文”和大字符集建设。考察研究汉字在外部传播的规律,有助于研究汉字本体的标记功能和结构体制,以及汉字的历史作用和传播文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两岸汉字的使用,客观上已形成了一文两体,简繁二元并存的格局。筒繁体都是汉字,都承载并胜任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只是不同社区使用选择不同而已。繁简体没有优劣、正与不正之分,“以己为是,以人为非”都是狭隘的旧思维。变“二元并存”为“一元统一”,最终实现两岸社会“书同文”的目标非短时间内能实现,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简繁由之”,是不错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汉字在不同时代和地域都有不同的正体字和副体字。简化字是繁体字按照文字规律演变的结果。书写和阅读采用不同规范的汉字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广西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的侗寨中发现了一本清朝同治末年汉字记侗音的古本《栽岩规例》,这本"栽岩"理词详细记录了贵州从江和广西融水一带侗族、苗族、瑶族、壮族明清时期进行"栽岩"活动的基本情况,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引起民族学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唯一的侗族"栽岩"款词。由于古本是用汉字记录侗语的地方话,至今还未能得到全面的解读,因此对文本的全面深入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文章是作者在对古本《栽岩规例》进行了全面翻译解读的基础上所作的关于古本的一个学术性解读。  相似文献   

13.
汉字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从20世纪以来,这一传统受到冲击,汉字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低效率之中。汉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问题,汉字识字教学的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汉字学本体理论建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字学理论研究有了进展,这对汉字教学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简化汉字的发展历史:(1)当前社会上实际存在着一个简繁并存,二元互补的用字现实;(2)"简繁同堂"是一个难于跨越的汉字发展的阶段;(3)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简繁同堂"的问题,避免采取过激的做法;(4)以退为进,促进汉字更加合乎规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语汉字的发音可以分为吴音、唐音和汉音.中文汉字和日语汉字不仅在字型上极其相似,而且在发音上也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通过声母为n和r的汉字发音与其在日语中的发音进行对比,探讨在国际音标中同发[n]音的n和r声母的汉字在漫长的日语形成和演变中发生的变化及规律.  相似文献   

16.
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汉字结构的研究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 ,由于研究者对汉字构形方式的历史发展未能予以足够重视 ,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方法 ,使这个问题的研究难以获得大的突破。本文提出汉字构形研究的动态分析方法 ,并用这种方法对汉字基本构形方式的历史发展作了进一步考察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构形方式动态分析对汉字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研究虽然起步很早,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尚有不足之处,加之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当前和今后的汉字研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的汉字研究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深入和突破:一、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二、汉字学理论的建设.三、汉字的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字形文化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字形文化研究是探究古人在创制汉字的过程中 ,通过字形保存下来的丰富而生动地昭示其文化心态及其历史演进轨迹的资料的一种研究。这种研究 ,具有深层次地揭示汉字发展演变的根源、挖掘汉字结构与意义蕴涵的关系、昭示汉民族的丰富文化积淀和为汉字文化学提供牢固的建构基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部分辞书的新旧字形对照表的考察分析发现,汉字新旧字形对照整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和使用.在新规范字表制定过程中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先民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对客观现实及人的主观心理进行概括的书写系统。文章分析了“一”字的本义 ,并解释和“一”字相关的“三”、“士”、“天”、“元”等字的文化含义 ,从而说明汉字不只是一种书写符号 ,更多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 ,传达着最初的朴素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