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娟 《西域研究》2002,(1):96-102
随着蒙古西征,大批西域人东来入华.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主要有:回回、唐兀、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阿儿浑等.终元一代,色目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为史家所关注.近十余年来,国内关于元代色目人的研究论文逾百篇,专著三部.笔者试就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综合概述.由于学力和条件所限,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学界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西陲的安宁,明政府在嘉峪关以西设立了安定、阿端等七个卫所,史称关西七卫。关西七卫的设立,与元朝中期以来察合台后王集团在河西西部至畏兀儿之地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元代西北历史的影响,充分考虑到了东部察合台后王集团在当地的势力,基本以察合台后王集团的分布为根据,早期七卫首领主要由察合台系诸王担任。元明二代,以出伯家族、安定王家族为首的察合台后王集团一直在发挥着防御西域各个地面和维护河西安宁的作用。结合元朝西北历史特点和民族源流去探讨明代的关西七卫,有助于我们真正弄清七卫的来龙去脉及明朝政府经略西北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海都(1235—1301)是蒙古汗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的孙子。他于13世纪60年代创建的窝阔台汗国曾经长期称雄中亚,其本人也成为反叛元朝中央政府的西北各系蒙古诸王的首领。窝阔台汗国是海都依靠武力扩张建立起来的,其形成过程和察合台、钦察等汗国明显有别。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是在原来察合台、术赤的封地基础上建立的,汗国独立之前已经形成了由长王(汗)主政的、内部相对统一的家族式政治实体(即各系兀鲁思)。而窝阔台汗国则没有这种基础。窝阔台生前并没有和其他三个兄弟一样得到地域广阔的封地,成吉思汗给他的只是叶密…  相似文献   

4.
论元朝与伊儿汗国的关系徐黎丽忽必烈和旭烈兀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次子和三子。1258年,旭烈兀在波斯建立了伊儿汗国。两年之后,忽必烈在中国建立了元朝。他们两人为发展双方的良好关系打下了基础。由于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元朝(1260─1294)与伊儿汗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元代康里■■是元代首屈一指的蒙古族书法大家,是精通汉和回鹘两种语言的诗人、书法家。康里■■潜心书学,对书学理论有一定总结。  相似文献   

6.
元代康里巎巎是元代首屈一指的蒙古族书法大家,是精通汉和回鹘两种语言的诗人、书法家.康里巎巎潜心书学,对书学理论有一定总结.  相似文献   

7.
元代东迁中土的康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元代东迁康里人的活动 ,因文献缺乏 ,史料零散 ,以往文章虽多有介绍 ,但往往仅限于对某一个人、某一史实的一般性陈述。本文钩沉探赜 ,综合史籍 ,首次对康里人的东迁过程、职业结构及在华分布、社会活动、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述 ,并分析了他们对元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72-75
濮阳《唐兀公碑》、浚县《魏郡伯墓碑》是我们研究中原地区西夏党项遗裔的重要史料。从《唐兀公碑》和《魏郡伯墓碑》所记载的内容来看,西夏党项遗裔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既非"元朝灭掉南宋,混一宇内"之后,也非襄樊战役中的1273年,而是在蒙哥汗时期,这成为以后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9.
赛典赤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回族政治家,他一生最重要的政绩,就是治理和稳定了云南,对元朝统一中国和云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赛典赤·赡思丁,又名乌马儿,是西域不花刺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时年龄仅十余岁。成吉思汗把他编入宿卫,跟随征战。“赛典赤”本是不花刺人对贵族的尊称,由于成吉思汗经常以“赛典赤”称呼他,“赛典赤”就成了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之大,疆域之广,为“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为祖国今日辽阔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统一,加强了国内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着手统一东北地区。不久,在辽阳设置了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这是明代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取代元朝统治的开始。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  相似文献   

12.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06,3(1):55-59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畏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大批畏兀儿人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或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蒙元时代,由于受到蒙古统治者的推崇与扶持,藏传佛教盛行全国,于是畏兀儿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修习藏传佛教的僧徒。他们有的作为高级僧官,参与对全国佛教的管理;有的代帝出家,成为皇帝的替僧;更多的则是充当翻译人员,以沟通皇帝与蒙古贵族与西藏喇嘛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元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甘肃回回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是回族先民大量进入甘肃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中亚等地回回人在甘肃的分布和留居,奠定了甘肃回族形成的基础。13世纪中亚等地回回人的大量东来,与蒙古军队的西征密切相关。“那时候,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到中国来的相当多,他们被称为回回,属于色目人的一种,成为构成回族的一部分来源”。早在公元10世纪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逐渐伊斯兰化,伊斯兰教在这些地方广泛传播,并成为各族人民所信奉的主要宗教。从宋嘉定12年、蒙古成吉思汗14年(公元1219年)开始,在成吉思汗、窝阔台和旭烈兀的指挥下,蒙古军队3次西征,横扫亚欧两洲、共历时41年。在西征中攻陷和占领的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有:花剌子模、钦察、波斯、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叙利亚、巴勒斯坦等。西征后,大批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以回回人为主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述了元代参与吐蕃地区事务的畏兀儿人及其事迹。  相似文献   

15.
忽都鲁都儿迷失是元代著名的畏兀儿翻译家。先后在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诸朝任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等职,因通晓汉语、畏兀儿字蒙古语等多种语言文字,将《资治通鉴》《大学衍义》等汉文典籍选译成蒙古语文。然迄今史学界尚无专文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在广泛收集元人文集及碑刻资料的基础上,就其家世、翻译活动以及与各族文人的交流交往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此展现元朝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代瓦刺是蒙古族的一支,元代称之为斡亦刺。十三世纪蒙古人统一西域,建立了四大汗国,在西域各地广辟官道,遍设驿站,减少了丝绸之路上的艰难险阻。而紧随蒙古人入主西域的回回凭借其出类拔萃的商业才能和得天独厚的多语言条件,很快与西域的商业前辈畏兀儿人齐驾并驱,并取而代之,成为继粟特人,畏兀儿人之后,垄断丝绸之路的最后一个商业民族。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鞑靼一称有三个涵义,随着时间的差异和内容的不同:第一,唐、五代、宋、辽、金各朝兴起于蒙古之前,后为蒙古所灭的塔塔儿(tatar)部;第二,元朝以来蒙古人的异称(元朝的蒙古人并不十分讳言“达达”一名);第三,与瓦刺、兀良哈齐名,以元顺帝后裔为统治者的蒙古本部,这三种人构成了明代蒙古历史的全体。须知,三种涵义上的鞑靼乃是彼此联系的:没有塔塔儿部的强盛便没有蒙古人的兴起,蒙古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外借用塔塔儿的名义;因为蒙古人借用了塔塔儿的名义或者因为人们对塔塔儿与蒙古的混同,所以蒙古或与蒙古近似、与蒙古有关的异族人,无不被概称为鞑靼;既然中原地区的人习惯地  相似文献   

18.
元代名曰沙剌班者较多,且出自不同族源。但因重名之故,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修《金史》、卓具才华的是唐兀氏沙剌班,取汉名刘伯温,与时人常有诗文交谊。曾任帝师和奎章阁大学士、位高权重的是畏吾儿氏沙剌班,《元史》中对此人记载较多。此外,《书史会要》提到的善写大字的蒙古氏沙剌班,与畏吾儿氏亦恐非一人。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鹿采市保存有一通元代"重修鹿泉神应庙碑".此碑之碑阴题记从未见于著录,本文即主要对此碑碑阴题记进行考释,并依据其"口书省委官口本县驿唐兀氏文舜卿"一语.对西夏遗民在河北的活动踪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十三世纪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曾在国内网罗人才,采纳了一些汉族和其它民族知识分子的建议,并重用这些人作为朝政的谋士,如汉族的刘秉忠、王鹗、姚枢;回族的赛典赤·瞻思丁;维吾尔族廉希宪;西夏的高智耀等。 忽必烈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电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如开荒屯田、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还招集流民,禁杀百姓。这样就促使元代的人口不断增加。到元末农民起义前,全国人口总数有七千万左右,接近或达到金和南宋人口的总和。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从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三、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联系。从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加强中外交通与中外文化的交流均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专门就元代的回回情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