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次精神漫游,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对其文本内容,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作一简要论述,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坟墓意象),情感历程(层进之生死观),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 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的生死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的统一,贯穿着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生死观也显示出不同的内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颇具代表性,儒家主要从生的角度看待生命,是一种入世的生死观;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是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故而不同的路向便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汉诗由不定型到准定型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唐代才建立起定型诗体和格律诗。格律诗确立了汉诗的音乐美形式特征,构成了严格的齐言体,形成了书面文学的建筑美,为汉语诗歌(古代汉诗和现代汉诗)重视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将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作为主要的两大外形式特征打下了基础。唐代形成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垄断诗体后,汉诗诗体的齐言体格律形态完全形成,形式的变化日趋缓慢。唐代仍然是一个以格律诗为主导、其他诗体为辅助的多元诗体并存的时代,出现了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高雅诗体与低俗诗体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彝族母语诗体文学,其格律中的音律表现方式,按彝族古代文论家的论著所说实质,是押音节,而且有多种模式,但少有具体的实例做为论据进行论证,给后人的理解造成困难或误解.本文在检阅大量的彝语母语诗体文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彝族古代文论中的相关论述,以实例证实了押音节这种音律形式及其各种模式的存在.据本文所展示的例证看,彝语诗歌的这种押音节的各种表现方式,不象汉语诗歌的押韵形式那么固定,彝族诗体文学的这种音律形式,所押的位置丰富多样,不仅对内容表现有力,而且使彝族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对生命十分珍视,非常留念,同时又不得不美化死亡来摆脱他对生的焦虑。他经常处于痛不欲生与害怕死亡和重生与羡死的矛盾中。于是他采用了在生存中注入死亡意识以及以生存意识去看待死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其生死观与老庄的思想是一脉相存的  相似文献   

7.
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学者以<古兰经>哲学生死观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现世以及中国佛教注重来世的哲学思想从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两世兼顾、两世吉庆的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回族传统丧葬文化中体现出的平等观念、丧葬模式、回族群众对待死亡的态度等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哲学生死观的烙印.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关系对弘扬回族伊斯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抗战史剧,选材立意追求普遍性,突出表现为反映人类永久关心的生死问题。它依靠戏剧冲突所表现的生死观,具体内涵包括三点:讴歌人民大众的崇高生死观,鞭挞剥削阶级的卑劣生死观,昭明生存与死亡的辩证关系。艺术作品如何避免速朽而永葆青春,郭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死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死亡态度量表对北京、苏州四所大学376名大学生的生死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较高,但死亡恐惧感也较高。大二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独生子女的死亡恐惧感高于非独生子女。生命意义感和死亡态度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建议加强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尤其是死亡态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死亡认知是人类死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秩序的建立息息相关.丧葬仪式不仅仅只是一种生者对死者的悼念,作为人生礼仪的最后一道程序,它往往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对自身生命认识的最后沉淀.该文以盘县羊场布依族“非正常死亡者”的丧祭仪式为例,从人类学的角度,阐述该仪式所体现出的人们原始的生死观以及“非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仪式”在社会秩序的强调和整合上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生死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生死观。它们各自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间接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对死亡的各种解读,以此领会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那里,主体是社会化的结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只有认同社会法规(道德、惯例以及法律等)的制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种对社会法规的认同是主体向社会整体的皈依,同时也造成自我个体的死亡.中国先秦思想家庄子对人性的关怀是从关注生死问题入手的.和生存一样,死亡只是"气"的一种形态,是时空存在中的一种状态,没有必要乐生忧死.庄子指出人因追求政治生命而忽视自然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更大的错误.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极大的伤害.因此,庄子不仅仅是要齐一世人肉体观念的生死观,更是要齐一世人社会功利观念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3.
《无名书》中透视出作者无名氏独特的生死观:生命的力量来自于生命的呼唤;时间是生命的最高象征;生命因死亡而有意义;超越生死界限,实现生命的大和谐。这种生死观体现了无名氏对人类最本真的生存方式的思考,彰显了无名氏顽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头韵的含义 英语头韵(alliteration)本是古代英语诗歌的一种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诗体形式。英语韵头又叫首字韵,是古代英语诗歌的基本诗体形式,它最先见于英雄史诗《贝奥武夫》(Beowulf)之中。头韵是指“在一行诗或一个句子中,由于相邻的词的起首字母(元音或辅音)发音相同而生产的音韵,”也就是“重复两个或两个以上紧接相连的字,或重读音节的第一字母或音素”所产生的音韵。如:safe and sound(安全的)。还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5.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玉兰教授的《中国诗学的传统与现代》一书,于2007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集论文以对传统汉语诗体演变之回顾为起点,力图展示我国古典诗人对诗歌语言体系、结构形式、节奏类型的偏爱,并通过对古代诗人构思路径、布局方式及作品中情境关系的考察,以把握国人对汉语诗体所怀审美心理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王珂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03,23(6):62-69
格律诗能够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定型诗体,其诗体的主导地位维持了千余年.既是因为格律诗本身具有齐言体、音乐美等格律上的诗体优势,也是受到了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官方保护的结果,更是因为有词和曲这样的准型诗体作为格律诗最重要的辅助诗体,减轻了定型诗体对诗人的文体自由的抑制。词和曲加速了古代汉诗诗体由定型诗体到非定型诗体的诗体解放进程,促进了汉诗诗体在诗体规范与诗体自由之间的和解,避免了汉诗诗体走上极度律化或极度散文化的极端。由于词与曲的文体调和作用,古代汉诗形成了长期以格律诗为主导诗体,词、曲为辅助诗体的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并存的诗体多元格局。在形式和内容上,词和曲与格律诗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有效地纠正了以格律诗为代表的正统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严肃性。不仅有利于格律诗的存在,也极大地从诗的体裁和风格上拓展了古代汉诗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是现代汉语诗体形式最主要的建设者。他新诗形式的基本思想是打通中西诗学 ,在借鉴西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律诗形式的基础上 ,以现代汉语为材料 ,进行多种格律形式的构建以建立现代汉语诗体形式。他还用打通中西诗学的方法对新诗创作作了规范规矩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新诗诗体的双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诗的现状与出路,陈国恩认为,写好新诗的关键在于诗人的人品以及他的内心生活方式、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新诗的形式感。张中宇认为,旧体"生锈",诗体应变,变能启盛,新诗是历史的必然。罗振亚主张,在挑战面前要从容应对,积极反思。彭金山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只能是现代汉语诗歌。王珂认为,今日汉诗应以准定型诗体的新诗为主。吕进总结新诗诗体重建的经验认为,新诗诗体应双极发展,诗坛的合理生态应该是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两立式结构,双峰对峙,双美对照。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诗的现状与出路,陈国恩认为,写好新诗的关键在于诗人的人品以及他的内心生活方式、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新诗的形式感。张中宇认为,旧体"生锈",诗体应变,变能启盛,新诗是历史的必然。罗振亚主张,在挑战面前要从容应对,积极反思。彭金山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只能是现代汉语诗歌。王珂认为,今日汉诗应以准定型诗体的新诗为主。吕进总结新诗诗体重建的经验认为,新诗诗体应双极发展,诗坛的合理生态应该是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两立式结构,双峰对峙,双美对照。  相似文献   

20.
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诗体由近体诗和古风体组成,古风体是近体诗的别样形态。广义的近体诗由新体诗和狭义近体诗两种体式构成;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大体经历了由前古典的散文与诗的混合,到古典时期的近体诗时代,再到宋人以文为诗的三大历程,也经历了线型结构、对仗性结构和涵纳对仗因素的线型结构三种诗体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