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闻一多研究"楚辞",因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人生经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往往得出一般传统学者讥讽的"可怪之论",如"屈原死在怀王入秦以前","屈原是‘文学弄臣’","屈原是‘人民’的诗人"。然而,正是"楚辞"研究,最能彰显闻一多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2.
栾好问 《南都学坛》2006,26(5):67-68
对闻一多的新诗研究中,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唯美主义诗人”,实际上,这是有失公允的,“唯美”充其量是闻一多诗作特色的一个侧面。闻一多之所以被划入“唯美主义”阵营,与他参加过“新月社”、家庭出身、求学经历及新诗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论闻一多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是在中国 2 0世纪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汇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正反映了他的文化思想及其特点。闻一多的文化思想是开放的 ,而不是封闭的 ;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 ,他既不拒斥 ,也不盲从 ,而是认真吸取 ,使其中国化、现代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他与五四时期的众多先进知识分子有所不同 ,他不是彻底否定 ,而是主张兼取中西文化之长 ,后期认识有了发展与转变 ;在文化的伦理道德层面上 ,闻一多理智上趋新 ,行为上守旧 ,表现出矛盾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一个出身卑微、自幼对所生活的男权社会有一种直觉的下层女性。她虽生活在一个金钱和地位似乎是万能的社会 ,但她不甘与命运妥协 ,勇于同不公正的待遇抗争 ,最终从受奴役的姿态上升到了操纵他人的地位 ,实现了她的身份的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屈原被学术界一些先贤尊为“爱国主义诗人”。这无疑揭示出了诗人屈原的精神实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献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也有持异议者在。近些年来,这种异议越来越多,大有否定“屈原系爱国主义诗人”之势。有些否定论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只能产生在民族战争中,而不会出现于封建割据势力的混战中”,楚国是周王朝的诸侯,是“诸侯割据称雄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早在五四时代他就开始写新诗并关注着诗坛的动向。一九二二年,他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曾写了一组新诗评论,对五四初期写实派自由诗那种浅露直抒的倾向深表不满。他提出“作诗永远是一个创造庄严地动作”,强调“幻想”和“感情”是诗的“两个重要的质素”。他还认为诗是一种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人民是唯一的吗?人民是人还是民?人民是谁?对人民的审视,关联着现代国家的行政合法性与正当性,也构成了公共性的价值根基。基于学术史的梳理,重新将人民引入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在理论和实践取向上,人民总是在形式和口号上成为行政目标的代名词,其价值蕴涵经历了数次内部的分化与流变,最终实现了行政公共性等同于人民权力与价值的理论确认。人民至上作为一种行政价值,在实践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上引领了我国公共生活与行政变革的良序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显示出正当性与确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我国战国后期的伟大爱国诗人,这是历史事实,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我国研究古代文学的人中,却有少数几个认为屈原仅仅是一个传说人物。他们把《楚辞》中屈原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送给秦始皇博士,或者送给淮南王刘安,或者送给尚不知道乃至永远无法知道的“多数人”。近二、三十年,这种“屈原传说”论似乎又在日本学术界露头了。例如,日本广岛大学玲木修次教授在一九六八年为他主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1925年夏留美归国之前,给梁实秋信说:“来示谓我之诗风近有剧变,然而变之剧者,孰过于此”,并以诗示之。闻一多诗风的转变,不仅为梁实秋发现,也被闻一多承认。这转变,即是闻一多诗从早期“红烛”时代的“专求秀丽”,到“死水”时代的“渐趋雄浑、沈劲”,也就是从璀璨的韵致到凝重的风骨。 闻一多认为神韵是诗的四大原素之一。它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是从诗之语言中浸流出来的精神、韵致,是诗的灵魂。所以,闻一多认为:诗无神韵妄为诗。  相似文献   

10.
袁浩 《金陵瞭望》2011,(6):26-26
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必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让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不仅是现代文学的开端,也同时为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五四运动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个性解放”和“大众”运动这两重含义,“个人”这一话语在五四初期得到彰显,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救亡思潮出现,其蕴含的大众化、人民性的这一面被揭示出来,而人民性也恰好是开启当代文学的标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五四不仅是现代意义上的个人启蒙,也兼具当代文学意义的人民性,在当代的意义并未失落。  相似文献   

12.
诗是一种美的艺术。闻一多是一个“爱美的诗人”(《红荷之魂》)。他始终坚持对诗美的执着追求,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美学原则;“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其中之一。而“三美”之中,最富有创新意义的还是“绘画美”。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它们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美学史上,曾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精辟见解;不少优秀诗人也以此为潜心向往的艺术境界。诗歌发展到了现代,它与绘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郭  相似文献   

13.
在唐诗研究领域,闻一多以他敏锐的目光、丰富的想象以及异乎寻常的对美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拓宽了后辈学者的视野。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本人独具的诗人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中,管窥出两位西方最早的"诗人的教师爷"对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不同观点,以求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屈原艺术思维的文化生成冷卫国作为“惊采绝艳,难与并能”[1]的屈子辞,无疑是屈原超群卓异的艺术思维的外化形式。屈辞的形成,当然也受到楚地民歌、诸子散文等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从艺术思维的角度来看,屈辞的形成,与神话、《诗经》、战国时代的理性思维有着...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比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自然观的异同,阐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生态意识经历从"朦胧"到"觉醒"的过程及其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在他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首先坦荡无拘地抒写“真我”;继而为人类寻找光明,写了《红烛》;当他看清自己所处社会的腐朽本质时,写了《死水》等诗集。这些诗作,留下了五千年古国文化的灿烂光彩.闻一多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并接触新学;清华九年期间,他努力吸取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继承本国文化遗产的学习,他曾大声疾呼“扬吾有华”;留学美国后,闻一多如饥似渴地学习拜伦、雪莱、济慈、坦尼森等人的作品,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影响。不过对西方文化,闻一多接受的是与传统文化有亲缘关系的精髓,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解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女神》和抗战时期的《屈原》,透视其文化身份的嬗变,研究其对个体和民族群体文化身份的构建,凸显其作品的新的诠释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闻一多“格式”论的贡献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月派格律理论的核心是“格式”论 ,其中闻一多的“格式”论是代表。其主要贡献是 :肯定并强调字句整齐的格律体新诗形式 ;阐明字句整齐这种格式的构成原则 ;提出创造新诗格式的一般原则是“相体裁衣” ;指出新诗格式具有“建筑美”的特点。其主要局限是 :忽视了字句对称的格式 ;强调格式中字数的整齐而不是顿数的整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