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春香 《中州学刊》2005,(5):232-234
苔丝与四凤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天使"型人物,而她们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她们的悲剧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社会环境、男权思想、伦理道德,和她们自身的性格缺陷等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二人也有明显的区别,她们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苔丝具有反抗精神,而四凤只是一味地顺从,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相似文献   

2.
在冲突和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的悲剧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人同社会冲突的产物,同时受到男权思维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又是她自己的性格悲剧,这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也是分不开的。但这些因素都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女性的悲剧——苔丝悲剧命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卑下的,这是女性的悲哀.更可悲的是,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女性已经认同并屈从于男性文化强加在她们身上的一切.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苔丝的悲剧成因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性格与环境的冲突并不必然造成苔丝命运的悲剧,而正是苔丝本身时于爱情的追求与对爱情纯洁性的坚决维护促成了苔丝的选择,从而也毁灭了苔丝本人。  相似文献   

5.
略论《苔丝》创作手法的悲剧意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钧 《齐鲁学刊》2002,(5):91-93
《苔丝》的创作手法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形式。阅读《苔丝》使我们领悟到作者独特的创作技巧的深刻的悲剧意味。《苔丝》的艺术技巧以及这种艺术技巧所蕴含的悲剧意味是常读常新的 ,其深刻的美学内涵及其悲剧意味感人至深 ,令人悲叹不已。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弥漫着命运和宗教道德所带来的悲怆气氛。本文从西方小说中悲剧意识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苔丝这一矛盾的集合体———她是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王瑛琦 《北方论丛》2002,(6):113-1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终于被卑污残忍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个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本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现实.苔丝纯朴善良,对生活有美好而朦胧的渴望,却连遭磨难,而这些灾变都不是她偶然的际遇,注定苔丝悲惨命运的是19世纪末英国罪恶的法律、宗教、道德、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其无与伦比的悲剧美震撼了无数读者,这种悲剧美在叙事层面有着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在叙事逻辑层面,<德伯家的苔丝>的故事是个逐步恶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由四个恶化过程组成:由债务引起的恶化,由失误引起的恶化,由惩罚引起的恶化,由牺牲引起的恶化.这构成了情节统一而又层层推进的悲剧结构.在事件层面,小说的"核心"事件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和命运感,"卫星"事件则营造出悲剧中必不可少的超自然气氛.在叙述声音层面,叙述者对诗文的引用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声音,这些引用更含蓄、间接地描写、评论、传达叙述者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取向,对小说悲剧效果的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建怀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93-94,86
《德伯家苔丝》塑造的苔丝形象,她即容忍,又以独有的方式与命运抗争,本文对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苔丝和潘金莲作了一番比较.其中苔丝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核心人物,而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一个配角;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英国,而潘金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中国女性;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而潘金莲被认为是"淫妇".但如果我们超越时空的束缚,摆脱世俗的禁锢,则不难发现,两个看似遥不可及毫不相关的女人又是何等的相似.通过此文,只是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在观念不断更新、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发展的21世纪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1.
节奏既是一种形式要素 ,又包涵着深刻的内蕴。《苔丝》的节奏运动随着悲剧冲突的发展或急或缓、疾除有致 ,构成优美和谐的旋律 ,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震颤和共鸣。  相似文献   

12.
陈海燕 《理论界》2008,(8):124-12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备受世人瞩目的一部小说,它透露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思想。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看出了人的命运与环境之间的悲剧冲突。他认为,宇宙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内在意志力”。它无所不在,控制着宇宙间的一切,冥冥之中这只无形之手在拨弄和操纵着人类的命运,是人类一切灾祸的根源,连雄伟的大自然对人也是冷酷无情的。在支配着人的生活的强大命运面前,人是软弱无力的。然而。他这种悲观主义是积极的,他通过揭露现实的丑陋,让世人认清并正视这一现状,从而改善社会是有希望的。这部伟作深刻反映了哈代的人生观,他这种悲观主义思想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苔丝与潘金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苔丝和潘金莲作了一番比较。其中苔丝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核心人物,而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一个配角;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英国,而潘金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中国女性: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而潘金莲被认为是“淫妇”。但如果我们超越时空的束缚,摆脱世俗的禁锢,则不难发现,两个看似遥不可及毫不相关的女人又是何等的相似。通过此文,只是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在观念不断更新、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发展的21世纪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苔丝和潘金莲作了一番比较。其中苔丝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核心人物,而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一个配角;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英国,而潘金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中国女性;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而潘金莲被认为是“淫妇”。但如果我们超越时空的束缚,摆脱世俗的禁锢,则不难发现,两个看似遥不可及毫不相关的女人又是何等的相似。通过此文,只是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在观念不断更新、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发展的21世纪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廉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女主人公的命运看哈代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物形象一直是哈代在其小说中所着意刻画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哈代笔下所描绘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探讨哈代悲剧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奥赛罗》所讲述的是一个爱与嫉妒最终导致毁灭的故事。剧本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中的苔丝狄蒙娜的性格看似互相矛盾(前半部分独立自信,后半部分懦弱隐忍),实际上是互相关联,对立统一的。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她的爱情显然不被接受,她的勇敢反叛,以及软弱单纯,最终促成了她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文化研究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这部最具代表性的"威塞克斯"乡土小说进行分析,联系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文化身份认同上的矛盾冲突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分别从地域文化、社会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三方面,观照哈代在这部作品中所认同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已经被"社会化"得太久,以至于"自然人"这种状态已经从根本上失落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代这个作家值得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他那双尚未经受"社会人"异化的眼睛,洞察了了自然人性最后的天鹅哀歌.在哈代精心的叙事安排下,<苔丝>一书呈现出这样一种精巧的结构:以克莱尔父子的两场审判为主体,在此之前设置了油漆匠和乡村牧师两场寓言式的审判.四场审判相互对应、相互阐发,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载体,最终由苔丝之死推向极至.哈代要让苔丝躺在异教徒的祭坛上--她是自然的女儿,一个献给苦难的祭品,必须以自身的死亡唤起人们哪怕一刹那的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